【古道人生】明末清初琵琶高手湯應曾

作者:泰源整理
琵琶是古代中國流行很廣的彈撥樂器。圖:甘肅省榆林窟第15窟南壁上的中唐壁畫,飛天女神正在演奏琵琶。該壁畫曾在宋、西夏、元、清諸代經過修飾。(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767
【字號】    
   標籤: tags:

明末清初著名琵琶演奏家湯應曾,是邳州人,琵琶彈得特好,所以人們都叫他湯琵琶。因為家窮,討不起老婆,家裡只有他與母親兩個相依為命。湯應曾對母親特別孝順。他們住的地方有棵石楠樹,湯應曾就在樹底下蓋了兩間茅草房子作為住處,早早晚晚服侍母親。

湯應曾自小兒時就喜歡音樂,一聽到人唱歌就哭。等自己學會唱歌了,每次唱過歌,又會情不自禁地哭起來。母親問他說:「兒子為什麼傷心啊?」湯應曾說:「兒子沒有什麼傷心的,只是聽到音樂或歌聲心裡就不由自主地覺著淒涼感動!」

明世宗嘉靖年間,李東垣最善於彈琵琶,江對峰是他的第一代傳人,北京城裡沒有人不知道他。江對峰死後,只有陳州的蔣山人一個人掌握了他的精湛技藝。當時,繼承王位的周王府裡有幾十個歌伎,都跟蔣山人學琵琶,可沒有一個彈得好的,周王為此一直覺得非常遺憾。

湯應曾去跟蔣山人學習,沒到一年就學會了。周王聽說之後,立即召見湯應曾,賞了他一把碧玉鑲嵌象牙的好琵琶,讓他穿上王宮裡面的錦緞衣服,在大殿上彈了一曲《胡笳十八拍》,彈得哀怨淒楚,非常動人。周王特別賞識他,每年給他一萬斛米作薪俸,讓他奉養母親。湯應曾也因此而在開封一帶名聲大震。凡是他所到的遊樂場所,人人都爭著對他表示崇敬仰慕,與他套近乎,對他很親熱。但湯應曾自己卻矜持自重,決不隨便為別人演奏。

後來,征西將軍王崇古將湯應曾招到自己的帳下,帶著他一起來到嘉峪關、張掖、酒泉等地。每次打獵或是檢閱士兵,王將軍都要請他彈一些塞上的樂曲。王將軍部下有個叫顏骨打的武官,擅於衝鋒陷陣,每次臨敵打仗,也都要請湯應曾彈一支壯士殺敵的雄壯樂曲,然後才上馬砍殺賊寇。

有一天到了榆關,正趕上下大雪。湯應曾在馬上突然聽到一陣觱篥(古代的一種管樂器,形似喇叭,以竹做管,以蘆葦作嘴,吹出的聲音悲悽)的聲音,非常蒼涼憂傷,頓時想起遠在故鄉的母親,當即就辭別將軍趕著回去探視母親了。夜裡住在一家酒樓上,思前想後,怎麼也沒法兒睡著,就拿出琵琶彈了起來。彈著彈著,似乎是想起了觱篥上吹奏的那一陣樂音,就隨手在琵琶上奏了起來,琵琶立馬也變得像觱篥一樣蒼涼悲傷了,聽的人沒有一個不涕淚縱橫!

第二天一早,隔壁居家的一個婦女突然上樓來對湯應曾說:「您難道有什麼心思嗎?為什麼聲音這麼悲傷蒼涼啊?我丈夫死後,我已經寡居十年了,本來與母親相依為命,可母親也去世了,想著找一個人再嫁,至今沒有一個合適的。我願意服待您,做您的妻子。」湯應曾問他:「您能替我服侍母親嗎?」婦女一口答應了,湯應曾就將她帶回家裡了。

淒涼之夜,作者思念過世的妻子。圖為宋趙伯驌《風檐展卷》局部。(公有領域)
湯應曾的琵琶曲聲悲傷蒼涼,旅途中感動了一女子答應嫁他為妻,服侍他的母親。圖為宋趙伯驌《風檐展卷》局部。(公有領域)

後來,襄王聽說了湯應曾的大名,特意派人將湯應曾聘請到自己的王宮裡。湯應曾在楚地一住就是三年。有一天,湯應曾偶然乘船經過洞庭湖,忽然狂風大作,波浪滔天,船家驚慌失措,不知道究竟該怎麼辦才好。湯應曾卻不慌不忙,正襟危坐,拿出琵琶,彈了一支《洞庭秋思》。一曲剛完,風波就平定多了。船家趕緊將船靠到岸上,拋了錨。這時,忽然看見一隻老猿猴,皮毛眉眼都特古老,從竹叢裡一下跳進船艙裡,在船上整整哀哭了一夜。直到天亮,它忽然抱起湯的琵琶跳到水裡去了,也不知道跑到哪兒去了!打從丟了那隻古老的琵琶,湯應曾十分感傷惆悵,從此再也不彈琵琶了。

之後,湯應曾就回家探望母親了。母親仍然很健康,只是妻子卻已經去世了,只在自家房子旁邊留下小小一座墳堆。母親告訴他,兒媳婦臨去世那天晚上,有隻猿猴老是在門外面叫喚,開了門又找不到它。兒媳婦對她說:「我等郎君郎君不來,卻聽見猿猴叫喚,這是為什麼啊?我眼看要死了,遺憾的是很久都沒有聽郎君彈琵琶了!倘若郎君回來,請他一定不要忘了到石楠樹底下為我彈上一曲!」湯應曾聽了母親的話,抑鬱痛苦,幾乎都不能自持了!當天晚上,他就親自動手擺好酒菜,拿出琵琶,在妻子的墳墓邊上盡心盡意彈了一曲,無限哀傷地祭奠了妻子。

打這以後,湯應曾一直佯狂不羈,自我放任,每天都沉湎於酒色之中,再也振作不起來了。趕上賊寇擾亂,湯應曾不得不背著母親,成天在戰火的縫隙中賣藝乞食,真是苦不堪言。他耳朵也聾了,眼睛也瞎了,鼻子也漏了,人都沒法兒接近他。請他去彈琵琶的人,只好拿一個屏風將他單獨隔在一邊,只能欣賞欣賞他彈的樂曲罷了。

湯應曾會百十支大曲,大到風雨雷霆、愁人思歸,小到百蟲號叫,一草一木的呻吟歌唱,沒有一樣他不能用琵琶維妙維肖地彈奏出來。尤其是《楚漢》一曲,他彈得最棒。彷彿兩軍決戰的時候,聲音驚天動地,連屋上的瓦都被震得要飛墜到地下似的。仔細一聽,有鑼聲、鼓聲、劍聲、弓箭聲、金屬撞擊聲、人馬驚退逃跑的聲音等等,一會兒,突然又完全寂靜無聲了。過了很久,才又聽到一種憂怨難明的樂音,那是楚歌的聲音,淒涼悲壯的,是為楚霸王項羽慷慨悲歌的歌聲與楚霸王告別虞姬妃子的聲音。之後有追兵飛馬急馳的聲音,到了烏江,有楚王拔劍自刎及漢王劉邦手下將軍踐踏項羽爭奪他的屍首的聲音,等等。聽的人先是無限激奮,跟著不寒而慄,最後又涕泗滂沱無所適從了!湯應曾的琵琶就能這麼感人!他六十多歲的時候,流落在淮浦一帶。有個桃源人見了很同情可憐他,用船將他與母親兩人一起帶到桃源去了。以後,就再也不知道他的情況了。

明末清初著名詩文作家王猷定(曾做過史可法的記室。明朝亡後,不再做官,以詩文自娛,寓居杭州西湖寺廟)說:「古往今來,因為琵琶彈得好而聞名於世的人多了,可沒有一個人能與湯先生相比!人如果沒有至性,情感就不會深入專一,那怎麼能流傳後世呢?清世祖愛新覺羅福臨順治五年秋天,我(王猷定)在公路浦碰見先生,已經再也看不到他當年穿著宮裡的錦緞衣服的那種豪華氣派了。第二年,我又去拜訪先生,先生坐在一間土房子裡,正做飯服侍母親。別的人都爭著來踐踏侮辱他,但我卻對他更加肅然起敬了。先生仰天一聲長嘆,喊道:『罷了!世上缺少知音,我服侍老母親百年歸天之後,就去跳黃河自殺了!』我感到十分悲慘,答應為他作一篇傳記。過了五年,才最終寫完了。啊,世界上淪落不遇,嘆息缺少知音的,又豈止先生一個人啊!」@*

資料來源:《虞初新志》

─點閱【古道人生】系列─

責任編輯:古容#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清朝時,石門縣南鄉某村村民夏開基,他的高祖曾經在明朝做過大官,但是到了他這一代已經衰敗了,大屋傾塌,唯剩下廢園中幾間低矮的房舍來棲身。一年,他向岳父借錢過年,遭到鄙視辱罵,心想不如一死了之。就在這困境中,命運來個一百八十度的轉變。
  • 一個人命中沒有的,靠走後門能辦成嗎?一些小事,例如市面上缺少某些商品,託人走後門是可以買到的,然而一旦涉及到大的名利之事,例如科舉考試等,又如何呢?
  • 王皇后與永曆帝感情非常好,在顛沛流離的日子裡,他們患難與共,相互扶持,將風雨飄搖的南明苦苦撐了十六年。示意圖。(公有領域)
    清朝時期柳州人王威,娶妻才兩年,夫妻倆就被流寇衝散。王威貧窮得不能自給,於是從事販賣小商品。王威半生在外營商,到了晚年與妻子、兒子意外相遇,其中因緣耐人尋味。
  • 輪迴轉生的故事,在古代就有,本文是轉生富少,循著前生記憶找家人的故事。他們記憶中的前生事,一一有依據。人們隨著他們的記憶指引,重現往日一切故物,慨嘆萬千。
  • 看紅塵俠女仗義行道,如何警戒貪官污吏。
  • 地處廣西邊境,世代多出美女,但多有一種奇怪的病。有錢的人家的女子到了十五歲,就用千兩銀子引誘遠方的外地人來假結婚……。陳綺就這樣不知情地成了這不幸的「女婿」,他怎麼逃脫不幸的命運?
  • 世上之人,都以物質利益為交際原則,往往由於一錢之爭則至死不放,而陳國瑞和張翁兩人反而互相推讓,這樣的人在世上應是打著燈籠也難尋了!
  • 清朝未年時,武昌事發,北京大亂。書生呂居翰家住北京,請求母親去避亂,他的母親說:「人心瓦解,清室固亡。但是也沒有什麼地方可去。假如革命軍是救民的,就不用避;假如是害民的,到哪裡也不能倖免。皇宮裡,京師內都還算安靜,我們家又窮,沒有必要去匆忙避亂。」呂生也就順從了母親的意思,後來亂兵來打劫,呂生怎樣在亂世中保住一家人和鄰人的平安又締結了良緣呢?
  • 距離嘉興三塔灣二十里,有一座塔孤零零地立在官塘旁邊。塔上下共七層,高約十餘丈,中層刻有「鶴秀」兩個大字。塔面臨大河,背後全是農田,旁邊並無寺廟。路過的人以為是當地人為鎮壓風水方面建造的塔,但卻不知道塔名是什麼意思。後來問秀水縣的人,才知道塔並非為風水修建,而是有一段動人的故事。
  • 浙江海寧地區有一姓查的人,在科舉考試上一直很不如意,考到了四十多歲時還沒有考上,家中十分貧苦。有一天,他來到了關聖祠祈禱,隨後求得一籤,籤詩中有「南販珍珠北販鹽」一句,於是打算放棄科舉考試,進入都市去經商。經商無著,因緣際會,因為幫助了他人,助成了他的事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