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知識女性甘愿回歸家庭

人氣 2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2月5日訊】新近一項調查表明,敢于參加社會競爭、大膽追求事業成功的女大學生在整個女生群體中只占極少數,大多數女生對事業的理解是找到一份好工作,而對家庭幸福卻報以極大的期望,很多女大學生希望能作個賢妻良母。

該調查与几年前的類似調查的結果有極大的差距。對于知識女性傳統角色的回歸,社會學家給予了很大的關注,認為,這反映了在現代社會中,知識女性自由地實現個人价值的艱難。造成這种回歸的根本原因在于社會環境的潛在壓力,而男性中心的傳統觀念依然在起作用。

知識女性的价值觀回歸傳統

作為知識女性中最年輕最富有朝气的一部分,女大學生的价值趨向一直引人注目。几年來,女大學生的价值取向的變化,更引起社會學家的關注。

几年前一次關于女大學生擇業趨向的調查,曾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那次調查顯示:隨著市場經濟的建立,女大學生的价值取向中昔日長期壓抑的個人成分開始凸顯,經濟利益的實現、個人目標的追求開始主導畢業生的職業選擇行為。

此次調查的結果是令人振奮,女大學生對事業、對成功的渴望,表現出前所未有的自信。在回答“男人應該以事業為主,女人應以家庭為重”問題時,85%的女大學生選擇了“不”,絕大多數人拒絕“賢妻良母”式的傳統女性角色。

那時的女大學生們認為,以“男人以事業為主,女人以家庭為主”的傳統分工現在已經遭到摒棄,兩性能力上的差异并不存在。90%以上的女大學生把工作看作是女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工作穩定”与“發展前途”之間,有73.7%的選擇“發展前途”;“當愛情与自己喜愛的工作不可能兼得時”,選擇自己喜愛的工作的女大學生,是選擇愛情者的兩倍多;“如果有足夠的錢,不工作也能寬裕地生活,你還會工作嗎?”65.3%的女大學生回答“肯定會工作”,認為不會工作的只占3.2%。

然而,時隔几年,知識女性的自信開始出現大幅度的滑坡。此次在北京大學、南開大學及天津師范大學所作的專題調查中,大多數女大學生認為,以往婦女解放所提倡的男女平等,是在生存競爭中沒有保護与照顧的平等,這种解放的沉重代价是婚姻家庭的松散和女性風度魅力的喪失。現在,女大學生不愿意再付出這种代价,轉而追求一种更為實際的生活道路。

不僅在女大學生中出現這种情況,上海市婦聯日前公布的“上海婦女社會地位調查”結果也反映了類似的現象。結果顯示:有43.8%的男性和37.4%的女性贊成“男人以社會為主,女人以家庭為主”的傳統性別分工模式,与十年前同樣的調查相比,男女支持率分別上升了9.2和6.8個百分比;對于“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說法,有33.9%的人贊同,且女性支持率還高于男性5.2個百分點,達到36.4%。

知識女性活得真是太辛苦

毫無疑問,女性地位在不斷提高。然而,隨著女性社會地位的提高,婚姻家庭中出現的問題也与日俱增。

張女士是一家外企的部門經理,一次与几個久別重逢的朋友聚會,一晚上她給自己的丈夫打了好几次電話。熟悉她的朋友都知道,她老公比她大6歲,雖然她事業有成,但在家中卻倍受老公呵護,大家都笑她“一刻都离不開老公”,她卻很認真地說:“男人的自尊心是需要維護的。”因為她的收入比在机關工作的老公多許多。

怀著好奇心,記者与張女士的丈夫提起了這個敏感的問題。他告訴記者:妻子比他的收入高6、7倍,他心理上一直很有壓力,“我也希望能掙大錢,但几次嘗試都沒有成功,在掙錢方面我真的不如她”。

他說,男人不如妻子,就可能被妻子瞧不起,家庭就容易出現矛盾。有一段時間,妻子總“擠兌”他,他也很煩躁,夫妻關系一度很緊張。后來,妻子表示,現在她雖然掙錢多,但以后有了孩子,工作就可能會失去。現在妻子也不同意他辭去現在的工作,因為還以后還需要他這份安穩工作做保障。

記者將這番話告訴張女士,張女士顯得很傷感。她告訴記者,她已經35歲了,很希望能有個孩子,但現在的條件不允許,有了孩子就可能失去工作。現在她的工作壓力很大,還必須處處考慮到丈夫,因為她不想失去家庭,所以“活得真的很辛苦”。

事實上,許多職業女性都和張女士面臨同樣的處境。在事業和家庭的矛盾中,知識女性們往往難以抉擇。調查數据顯示,當代女性在碰到家庭和事業矛盾時該如何處理的問題上,有56%的人說不清或難以确定該怎樣做,有26.7%的人選擇犧牲事業,有13.8%的人選擇犧牲家庭。

一位記者開玩笑說:如今,恭維一位知識女性,千万別說她是賢妻良母,因為她會覺得你認為她無用;同樣也不能稱她為女強人,她會認為你在說她沒有女人味,她的家庭不幸福。如果一位女士的家庭還算穩定的話,那么最好是稱贊她的丈夫,哪怕那個男人一無是處。

對于大多數女性來講,在生活角色的選擇中還是把家庭放首位。
現今,大齡未婚的女白領越來越多。某公司的劉小姐說:不是不想結婚,好男人都被瓜分完了,找個不如自己的又不甘心。看來,在女性的觀念中也同樣存在著“男性為中心”的思想。婚介所里大量“滯銷”的白領女士,讓即將面臨就業和婚姻的女大學生們不寒而栗。許多女強人不幸的婚姻,讓知識女性們認識到,要想獲得成功會付出什么樣的代价。

女大學生价值取向的變化,顯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前車之鑒的影響。

傳統觀念仍在婦女生活中起主導作用

導致知識女性的价值觀回歸傳統的原因是复雜的,記者在采訪中听到了許多不同的說法。

負責《上海婦女社會地位調查》的專家認為,出現這种現象的原因是由于目前社會上男女就業机會不同,男女向上一個階層流動的机會不同,男女收入差距加大等原因造成的。他舉例說:“盡管近年上海專業技術人員中女性多于男性,可是,女性的收入卻只占男性的62.4%。”

女性在就業、收入及升遷的机會等方面仍存在歧視,這是導致知識女性自信心減弱的重要社會原因。由全國婦聯和國家統計局聯合組織實施的一項抽樣調查結果顯示,女性在經濟領域就業層次10年來有所提高、職業結构趨于合理,但女性在業率降低、兩性收入差距逐步擴大。2000年末,城鎮18歲至49歲女性在業率為72%,比1990年降低了16.2%。兩性的收入差距則比1990年擴大了7.4%。据分析,城鎮男女兩性的收入差距与在業狀況和職業層次直接相關。女性較多地集中在收入偏低的職業,在相同職業中女性的職務級別又比男性偏低。

北京人才市場的一位先生認為,現在女性的就業机會并不比男性少,許多職業女性還非常搶手,但許多屬于女性的職業,如秘書、導游、公關小姐等都是吃青春飯的職業,不是終身的職業,這可能是女性對事業、對成功信心不足的一個原因。

這位先生還指出,前些年,由于經濟發展迅速,對有知識的人才需求量大,加之許多年輕的富翁一夜暴富,起到很大的激勵作用,所以當時年輕人普遍對前途充滿信心。而現在,競爭的壓力越來越大,新畢業的大學生都面臨就業難的情況,不僅女大學生缺乏信心,男畢業生的壓力也同樣很大。正是這种壓力使女大學生“女人是弱者”的潛意識暴露出來。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30歲左右的青年女性普遍認為,作賢妻良母未嘗不是一件好事,男性有男性的优勢,女性有女性的特點,各自在自己熟悉的領域大展身手,沒什么不好的。特別是從生理上,女性就回避不了生育等許多責任,片面地要求她們与男性一樣顯然是不合适的。

一位小姐甚至提出了這樣的觀點,在“嫁漢吃飯”的年代,男人娶一個女人等于要對女人穿衣吃飯負責,女權運動解放了女人,同時也解放了男人。男人養家糊口的負擔減輕了,責任減少了,而女人不但要對自己的生存負責,生儿育女、承擔家務的責任絲毫沒有減少。

哲學教授王德胜認為,女大學生成就意識偏弱的原因很复雜,但傳統思維的影響還是根本原因,在許多人特別是在不少女性自己的潛意識中還是認同“男性中心”的思想。除了受傳統觀念和社會偏見的影響外,女大學生自身也有重要的因素,相當一部分的女大學生進入大學后存在著目標失落和目標模糊的問題,進取意識日趨淡薄,在考慮未來時,很少想到自己的社會責任,只想將來能有一位令人羡慕的丈夫,甚至一些女大學生一畢業就被人“包”起來。

女性傳統意識回潮不值得提倡

全國婦聯的一位負責人認為,社會轉型期帶來的女性傳統意識的回潮,不是婦聯所提倡的。婦聯組織將密切關注這一社會現象,將与相關部門采取适當的對策提高女性的社會地位。

而一些專家与學者不斷加入到探討和研究的行列中來,積極地出謀划策、想方設法,以期幫助女性恢复自信,消除這种傳統意識的回潮狀態。

女性傳統意識回潮在于她們的社會活動還相對少而且單一,往往不能在更多場合體現自身价值,外界對她們的認知度低。王德胜教授認為,女性要最終与男性取得平等的權利、地位,除了提高自信和改變傳統觀念外,還要在社會活動中充分顯現出自身的价值,得到更廣泛欣賞与認同。 ?而碩士研究生蘇娜則認為要從教育著手,解決女性傳統意識的回潮。她說,目前,男生和女生一起接受完全相同的教育,這對女大學生的發展很不利。高校應該重視“差別教育”。通過差別教育,使女大學生對自己將要擔任的社會角色和承擔的社會責任有比較清楚的認識;對女大學生普遍感覺到的職業角色和性別角色的困惑進行引導;還要注重對女大學生“自尊、自強、自愛”的教育,使她們樹立良好的性別意識,自覺抵制個人主義、拜金主義等不良道德思想的侵襲;強化其自我開發的主體意識,發掘女大學生的性別优勢,幫助女大學生樹立自信心、增強競爭力;設計組織各种适合女大學生身心發展的體育教學和娛樂競賽活動、組織有效的醫療衛生保健措施等。 @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家庭暴力對兒童的影響不容忽視
有些事並不像它看上去那樣
家庭主婦保健有招
壓力來自女性脆弱的心靈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