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米技術——小並不一定總是美

人氣 3
標籤:

【大紀元12月2日訊】(大紀元記者吳宇凡﹑呂道奇編譯報導)英國主要的科學中樞——英國皇家學會(Royal Society)和皇家工程學院(Roy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已經證實有理由對納米技術——超小元件的使用——的潛在的危險保持警惕,然而 ,最主要的威脅在於缺乏對它的了解。

“納米”會是新的基因改造嗎? 或者更明確的說,對這種基於稱作納米技術的分子尺度大小工程的小元件帶來的對健康和環境的潛在威脅的擔心﹐會如同基因變異的農作物一樣在發達及發展中國家引起公眾的反對嗎﹖

根據一家科學發展網站(SciDev.Net)今年8月份的一篇報告﹐有許許多多的人覺得這會發生﹐甚至應該引起公眾的反對。反對基因變異工程的環境團體聲稱﹐已經有明顯的證據顯示納米技術的潛在危險,例如由許多碳原子改造形成的分子簇 —— 一種稱作“納米粒子”的典型形式——進入人體並且導致人體細胞和組織無法預測的傷害。他們要求在對它有更好了解之前在全球範圍內暫緩其使用。

這類關注已經引起了一些傑出人士的共鳴,諸如英國王子查爾斯,他在今年7月份提出這一夢魘——如果沒有適當的監督,納米技術也可能和撒利多邁德(thalidomide)鎮靜劑一樣造成不安,後者在1960年代被懷孕的英國婦女服食後引起大量新生兒畸形。一些科學家也深有同感,把失去控制到處亂跑的微小機器人這一前景描述為揮之不去的“灰色幽靈”。

什麼是納米科技﹖

英國皇家學會和皇家工程學院在今年7月份聯合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把納米科學(Nanoscience)定義為對原子﹑分子和大型分子尺度的現象的研究和材料的處理﹐在這些尺度大小範圍內物質的特性與更大尺度的物質有顯著不同﹔而把納米技術(Nanotechnologies)定義為操控納米尺度大小和形狀的結構﹑儀器和系統的設計﹑描述﹑生產和應用。納米源自侏儒的希臘文﹐一納米為一米的十億分之一﹐人的一根頭髮大約是八萬納米寬﹐一個紅血細胞大約有七千納米大小。

同樣的原子﹐當排列方式不同時﹐會組成性質截然不同的物質。就拿組成我們人體重要成份之一的碳原子來說﹐當每個碳原子都與鄰近四個碳原子立體對稱的連接在一起組成一個週期性的堅固結構時﹐那就是漂亮而堅硬的鑽石﹐這可以看作是一個大分子﹔而當每個碳原子與鄰近三個碳原子在一個平面中對稱的連接在一起形成一個週期性的六角形平面結構時﹐這些平面結構再層層重疊在一起﹐這就是黑色卻柔軟得多的石墨﹐因為石墨層之間可以滑動﹔如果把這些平面結構卷起來﹐還可形成不同形狀的納米碳管。近年聞名的還有像足球一樣形狀的碳60。此外﹐碳原子還可排列成無窮多種無定形碳。在礦物質燃料燃燒產生的有害煙塵中有許多納米大小的碳原子簇分子。

英國皇家學會和皇家工程學院7月份的研究報告結合人類最近對於新技術的經驗,以及現有有關對納米技術可能對人類健康和環境帶來長遠挑戰的知識,建議對此需要小心謹慎。但是,該委員會儘管敦促應該密切的注視這一領域的發展,可它並沒有發現多少引起大眾警惕的因素﹐或者更確切的說是證據。在這一點上,不能說納米技術的在與比如新的化學藥品的危害相比較時其威脅更接近于基因工程的危害性。

技術發展的不平衡

但是,有一點納米技術和基因工程之間的類比已被證明,那就是彌合技術對於滿足世界上發展中地區的需要的期望和現實之間的差距這一挑戰﹐雖然兩者的展望都顯得豐富多彩。

就像基因工程的支持者期望新的作物可以在惡劣的農業環境中生長或是滿足多種營養的需要,類似的﹐納米愛好者急切的列出分子水平的元件能提供滿足許許多多人類需要的潛在可能性的一系列方式。

納米技術對發展中國家的潛在益處的清單不可謂不豐盛,這些包括﹕例如說,淨化污染水的精緻薄膜﹔利用人造納米粒子傳遞疫苗﹔基於納米技術的“骨架”(bone scaffolds’)被用來恢復交通事故中造成的傷害——這一最近被世界衛生組織認為是對發展中國家主要的健康挑戰﹔可監視土壤或是農作物毒性的生物脢感測器﹔甚至藉吸引油漬而清除漏油的納米磁鐵。

已經清楚的是許多科學相對發達的發展中國家已經充份意識到了參與全球“納米經濟”可能帶來的潛在利益,並大量投資研發。

多倫多大學的生物倫理聯合中心(Joint Centre for Bioethics )所做的調查把這些國家分成三類﹕“前鋒”(中國﹑印度和南韓),“中場”(智利﹑巴西﹑菲律賓和泰國),以及“後起之秀”(阿根廷和墨西哥)。其中一些國家,進步都很明顯。同時有跡象顯示,這些國家納米技術的發展已經造成其內部緊張。例如印度研究者已經在對可在微觀工程水平上提供大量應用的納米碳管的研究方面居于世界領先行列。

與此同時,印度總統阿卜杜勒-卡拉姆(Abdul Kalam)熱情的談到利用納米技術研製新武器系統﹐這引起了人們的一些擔心。

後核時代的超級武器﹖

NewsMax.com的專欄作家列夫-納夫若佐夫 (Lev Navrozov)非常擔心納米武器系統的威脅﹐認為它沒有引起公眾的重視。他提到前蘇聯在70年代初期開始發展后核納米超級武器﹐這些微小的武器可以摧毀西方的核報复設施從而免于“同歸于盡”。他說在1986年共產黨中國開始了863計划﹐在從基因工程到分子納米技術的八個領域開發后核超級武器﹔在蘇聯崩潰後﹐它從前蘇聯挖走了這方面的專家﹐如今又從西方大量吸取資金和技術。

最後﹐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科學家吃驚的發現﹐人們在微觀領域引發的連鎖反應不能終止﹐這就好比毛線衣的線頭開始被拆了卻無法停止下來。對納米這一微觀尺度領域更充份的研究和了解也許是必要的。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美台商業協會比較中台半導體業
納米技術可能會改變能源工業
納米技術五大安全問題 美國將開展研究
用海藻應對氣候變化 日本推動藍碳發展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