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欣賞】杜甫《望嶽》

作者:文思格
font print 人氣: 8791
【字號】    
   標籤: tags: , , ,

杜甫《望嶽》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盪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作者簡介】

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唐代最有名的大詩人之一,與李白合稱「李杜」。他的詩風格多樣,而以沉鬱為主,最擅長古體詩和律詩。

【字句淺釋】

題解:作者二十四歲時開始過漫遊生活並寫下此詩。雖是作者現存詩中年代最早的一篇,卻被後人譽為最有氣魄的千古絕唱。
望岳:作者有三首「望嶽」詩,分別詠東嶽(泰山)、南嶽(衡山)、西嶽(華山)。
岱宗:泰山的別名。因為泰山為五嶽之首,因此被尊稱為岱宗。
夫如何:「夫」是古文句首虛詞,無實義。
齊魯:指古代的齊和魯兩個大國。
青:青翠的山景。
未了:沒有完,這裡指還能看見。
造化:大自然,創造萬物的主人。
鐘:匯集、專注。
陰陽:指山的北面和南面。
割:分割。
昏曉:黃昏與拂曉,這裡指天色的晦暗和晴明。
決:裂開。
眥:眼角。
會當:一定要(唐人口語)。
凌:登、升。
絕頂:最高的頂端。
覽:看。

【全詩串講】

泰山啊,你到底有多麼美好?蒼翠挺拔齊魯境內都能看到。
造物主把神奇秀美聚你一身,峻嶺南北判然分出一昏一曉。
雲氣層層翻滾心胸隨之激盪,眼角都快裂開為看歸巢小鳥。
哪一天我定要登上你的絕頂,一覽群山盡呈眼底盡顯低小!

【言外之意】

作者寫此詩時才二十四歲,但在煉字方面的功夫已經有驚人的獨到之處。首先以虛詞「夫」入詩,便是一個別緻的創新,很能傳神;「齊魯青未了」以「很遠都能看到」來襯托泰山之高,也是別出心裁,頗有新意;「陰陽割昏曉」中的「割」字,真有點鐵成金之妙,把個普普通通的字用活了!不直說泰山怎麼高大,而說它南北兩面氣象的陰晴都「切」然相反,這樣便形象、生動而不落俗套。至於最後兩句就不用說了:既富有啟發意義和象徵性,又把作者積極進取的偉大胸懷錶現得淋漓盡致,宜其成為唐詩中千古傳誦的名句。

一定要不辭艱苦辛勞,登上最高的絕頂,讓眾山盡收於一覽,全顯出自己的低小!這是何等的氣魄啊!作者最終是做到了。經過幾十年的磨勵,作者在詩歌技法方面確實到了無人能過其右的最高水平,並以「語不驚人死不休」的豪言壯語震撼了中國詩壇。

但我們推崇的是那種勇於進取、敢於攀登的精神。特別是在艱苦卓絕的環境中,不改初衷、壯志如磐,甚至置生死於度外,這樣的人,有什麼高峰不可攀呢?

──轉自正見網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王維的“鳥鳴澗”,全詩描寫春夜的寧靜。我們可以感受到春山的空曠幽靜,連淡淡皎潔的月光,都能驚擾沉睡的鳥兒。這個“驚”字,真是畫龍點睛的神來之筆!不過,也唯有當人的心境十分寧靜悠閑的時候,才能對大自然的變化有如此敏銳的觀察
  • 而自己就是自己最好的朋友,就像詩中的王維,獨處也有他自己的世界。
  • 李白是著名的道教崇奉者,並且隱居深山、修道煉丹,亟力追尋成道之路。但當他和仙人們正在樂陶陶的升入仙鄉時,卻被人間的慘劇震驚了。
  • 在浮生若夢中的人們,卻仍然苦苦的追求著名、利、情,成也擔心,敗也擔心。然而凡是知天命、識天理的人都知道,世上的榮華富貴,各憑造化,榮祿平庸,早有安排。知曉真相的人。是不會為這樣的事情擔心的。所以,不開口笑才是痴人哪!
  • 沒有讀過書,但從學習班上下來後居然能寫詩,從這首詩中我們能感受到那種質樸,純真的美;這也是任何華麗的語言所無法替代的
  • 近體詩主要分爲律詩和絕句;而律詩中有五言律詩、六言律詩、七言律詩。絕句也是一樣有五言絕句、六言絕句、七言絕句。律詩和絕句都必須嚴格依照規定的格律去寫。
  • 在荷葉初生的春天,我和你偶然相遇。但春愁已經隱隱而生。
    在荷葉枯黃的秋天,別離的愁思,終於來臨。深深的知道,這份情將永遠與自己同在,在悵惘中,只能獨自站立江頭,傾聽那永不休止的流水聲。”
  • 你北面那山上的白雲一片片,我安適的隱居生活使我欣喜。登上山頭是想遙望你的住地,我的心正隨著大雁向你飛去。
  • ”好不容易啊!得到和你一塊兒喝酒的機會,我們把這滿滿的酒,一大杯一大杯的喝吧!“花發多風雨,人生是別離。”花開了,風雨就要吹落它,在這人世上,往往是聚少離多,還是多喝酒,把離別的憂愁忘記吧!
  • 白居易(公元772-846),字樂天,是唐代有名的大詩人,“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他的詩語言通俗、明白流暢,在風格上自成一體(世稱“元白體”)。 他長於各種詩體,特別是敘事長詩,其中“長恨歌”和“琵琶行”是其代表作,對後世影響極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