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便秘患者的另一選擇

-穴位按摩加對症治療-

林恭儀(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中醫師)

人氣: 1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4月10日訊】 正常人的排便約1~2天一次,若是一星期解便次數少於2次,於臨床上便要懷疑是否有便秘的疾病。糞便在腸內滯留過久、排便時間延長或糞質乾燥甚或結塊難出、或經常性之排便不順暢都是便秘的一種。便秘的確不是一件好事,症狀產生了,除了規律作息多吃高膳食纖維的食物,早起空腹喝一杯溫開水通常會有幫助,由於復發率太高有些朋友乾脆就求助於非正規療法,早期大腸水療就是其中一種,再不然就是自行吞藥解決,但這都只是斧底抽薪非根本解決之道。

便秘從中醫的觀點,最早詳記於醫聖張仲景一書《傷寒雜病論》:「陽明病,下之,心中懊憹而煩,胃中有燥屎者,可攻。腹微滿,初頭硬,後必溏,不可攻之。」便硬屬於是陽明燥實的陽明經證,也就是胃腸脾肺身體津液水分代謝的問題。

燥在古籍《素問》上,稱之為燥淫,所謂的淫,就是太過的意思。燥者乾也,宜潤,這是一般臨床中醫師的用法,若是使用辛潤之法,大多能一一攻陷頑固型及習慣性便秘,真是所謂用藥如佈兵,理法方藥面面俱到,這是中醫下法與現代醫學的軟便劑不同的地方。體內的乾燥狀態若無適當的診斷與辨證,往往只能有吃有效,不吃藥即不大便的惱人情況,患者往往也就容易失去耐心,變成間斷性服藥,殊為可惜。

中醫臨床上還有另一型常見便秘,稱之為「脾約」,脾屬濕,胃屬燥,約就是約束的意思,一旦脾的運化水濕失常,胃氣橫逆,自然就會有腸燥便秘的現象,此時的表現除了會有便硬的情形,皮膚也會顯得乾燥暗沉,即便使用再好的保濕產品,皮膚就是無法水噹噹!

中醫臨床上也常見到,小孩子的過敏治療好了,大便也就通了,肺的問題、鼻腔、呼吸道的問題,可以透過肺與大腸相表裏的系統,傳送到大腸然後排洩出去,正統中醫並沒有排毒的觀念,了解中醫生理的人應當都知道,在此不贅言,然而,臟腑傳化平衡的關係是臨床醫師熟稔的,也指導著用藥原則。

年輕女性經前便秘或是腹瀉幾乎是一般經前症候群的都會朋友常有的通病,此時的大便硬狀態,便要由月經週期來著手了,週期順暢了,大便定時定量,色澤便要漂亮囉!!

老人家的虛性便秘源至於腸胃道蠕動減緩的老化現象,現代人的生活條件太優渥,高脂高油少蔬果,再加上久坐少動,以車代步,造成腸道內糞便積存,如此一來浣腸、通便硬是要成為生活習慣之一,長者虛秘,在肌肉關節及心肺功能可負擔的情況下,不妨多做些緩和性運動,尚可多按摩上脘、中脘穴以及肚臍右下方的大橫、腹結穴,以促進腸蠕動與如廁之順暢。



「一瀉了之」、「一瀉千里」、「不通則瀉」,並不能解決不大便的便祕問題,如此一來便要淪為中醫稱為的「妄下」、「亂下」的範圍,可是一旦燥屎已經形成,身體的燥症沙漠狀態開始出現,若不積極治療,長期下來一些慢性疾病和國人常見的大腸癌發生機率便要大增。◇(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