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憲平的竹藝世界(二)

黃美麗
font print 人氣: 71
【字號】    
   標籤: tags: ,

擁抱竹林一窺奧祕

竹子它因為是虛心、有節,我們中國人對一個人的表現,如果很虛心、有氣節,就會很尊敬他,竹子它因為有這樣的特徵,所以張憲平對其特別鍾愛,引領我們一覽美麗的竹林風光。

一踏進竹林感覺光線不會很強烈,因為有竹枝竹葉蓋住,那種密密的透光感覺,徐風吹來清爽,竹枝隨著搖曳波動,聲音清脆悅耳,深深吸引大家想深入竹林一窺究竟。

張憲平說竹子它所表現的特徵,就是纖細、挺直、有彈性、清爽,有時候我們也用它做涼席,夏天睡起來特別清爽。而竹筍長出以後,大概在七、八週左右,它一生的大小就已經長成了,它生長快速,種植下去,大概是十年就可以成為竹林。台灣的竹子種類蠻多的,但是比較常用的,有長枝竹孟宗竹,還有烏葉竹及桂竹麻竹等等。做高級的竹編器,是採用三四年生的桂竹,如果六、七年的桂竹材質本身就比較堅硬脆弱。創作竹編器的時候,一般都是先構思要怎麼去做,然後在竹編器上面把它表現出來。

竹編創作品賞析

看似柔弱的竹枝挺立大地,大風吹起,盡情的隨風搖曳;既剛且柔的桂竹,是張憲平創作素材的唯一選擇,在他的竹編中,常留桂竹特有的風韻。

《盼》

(一) 盼
這一類是比較傳統的,紋路呈現幾何圖形的變化,拉長的提把有如引頸企盼。提起來很輕鬆,有氣體彈性的感覺,如同竹材那種彈性,但整體看起來蠻穩重的。先用竹編做成內體,然後在內體上面敷蓋竹拓,之後再編做紋樣,紋樣編好以後再裝飾線條。它整個是六角圓弧造型,縱橫交織出古樸的味道,細密的古錢紋織法,環環疊扣出竹器皿特有的優雅。

(二)這一件作品呈現出雕刻、浮雕的效果,有一些樹枝、樹葉的那種感覺。張憲平細密紮實的編織出雕塑的空間感,仿古的染色法,讓輕盈的竹器皿,滲透出彷若古器的厚實滄桑。

《龍蟠》

(三)龍蟠
張憲平的作品有分兩類,有竹製品和藤製品兩種,這件純粹是藤編的,編做這一件作品剛好是龍年,為了紀念千禧龍年,張憲平在編做工整的淺盤上,展現出翻騰迴轉的千禧遊龍。

《迎曦》

(四)迎曦
張憲平編織出他所見的感動。以葉子、花梗詮釋迎著朝陽的一株小花,有著強勁生命力。

《春湖》

(五)春湖。
透空的效果感覺,一束一束的好像在竄動、流動一般,彷彿春天乍到,新芽新葉開始生長。編做時要順勢,順著竹子的彈性,才能表現出流暢的感覺。整個圓弧形狀的成束竹篾,百迴千轉的穿梭旋繞著,彷彿在竹林間響起了春天的舞曲。

《福在眼前》

(六)福在眼前
有蝙蝠,有圓圈,隱喻叫”福在眼前”,因為有四隻蝙蝠,稱為”賜福”也可以。這件作品也是具有尋找透空的效果,用雙層的席片把它重疊起來,流露出透光的感覺,密密麻麻的很漂亮。最特殊的是巧用竹子的節這一特徵,把它編做圖案,形成彷若來自竹林中如夢似幻、光影晃動的映像。

《尋跡》

(七)尋跡
因為張憲平家已經有三代從事編織的工作,家學淵源的關係,從祖父、父親到他,血液裡遺傳下來的基因,所以他把它取名叫”尋跡”,即尋著前人的足跡,繼續他們的手藝。在輪口編法的圓形紋飾上,呈現出輪迴不已的旋轉,張憲平用”尋跡”編寫著,一家三代的編織情緣。

竹編家張憲平用”尋跡”的作品來表達繼承編織的明志,祖孫三代心手相連,交織成一條條堅韌的經緯脈絡;張憲平的編織作品中,細看每個結目都呈現出工整規律,那是因為他精準而細緻的去編織每一方寸, 更用心佈局每一條縱橫曲線,最後多層次堆砌成具有優美輪廓的作品;我們可以由那些被稱為“已臻化境”的作品中看到他那獨具的匠心。

大自然賦予無比優美的竹林,讓一生愛竹的張憲平,無怨無悔的投入了三十年的時間,不曾停歇的對於竹籐編織的研究及探索,一圓編織的美夢。

(八)創作‧教學‧展示

雖已累積三十年的功力,但在自己專精的領域裡,從來沒有鬆懈過,持續精進,不斷的尋找創意。創作就是要求新求變,此乃創作的基本精神及動力,最主要是如何去應用比較重要。張憲平時常感覺時間不夠,有時候做到深夜十二點一點兩點,早上五、六點就睡不著,起來再繼續工作。因為這種手藝很耗工費時,往往做一件作品,要三、四個月,一年只做個三、四件而已。一年只做幾件竹編作品,國外收藏家開價數十萬都捨不得出售的張憲平,是一個不斷追求完美的人。

如果靠這種手藝謀生,實是一件不容易之事,但是孩子都長大了,無後顧之憂了,也因為兩三代以來,血脈裡流著編織的基因,因此從來都沒有想過要轉業。他忠誠的執守著竹編領域,技藝精湛的工藝家,有著局外人難以想像的堅持和毅力。

能夠隨興的去製作自己想要做的東西,偶爾抽個空出去教學,跟一些年輕有興趣者接觸,能夠紓解他在創作時的瓶頸。他在教學的時候,除了基本技法非學不可之外,張憲平認為要承傳竹編,就要把學習的重點放在創意的構思上,他異於老師傅們,大家做同樣的作品,而是運用基本技法,然後設定一個主題,讓大家做出不同的器形,或者是紋路的表現去變化,如此他們既能學習基本技法,又可培養創意。而且依各種年齡、職業,或者是他們的需要,去設定各種的教學材料,例如是一般主婦,就會教她们做一些較實用的東西。可說因材施教的給予學生們最感興趣及最適合的題材,學生們都學得興緻昂然得樂在其中呢。

除了教學,張憲平樂於到各個地方展示,讓更多人看到這些精彩的竹藤工藝,啟發人們的興趣,這樣才能像種子一樣,把這一門傳統工藝,散播、承傳出去。

結語

已年屆六十的張憲平,當初成為最年輕的薪傳獎得主,這可不是浪得虛名的一個獎項;這中間除了經歷了不足與外人道的艱辛學習過程之外,當然不可少的是要有絕對的耐心和毅力,還有他獨特的美學功底及對每一個作品力求完美的嚴格要求。

被讚譽為“工巧形美”的竹藤工藝作品,張憲平努力的教學,不怕麻煩的到處展示他的作品,為的只是讓竹編器不要從現代的洪流中消失了,他更希望美麗的竹編器,像生機無限的竹林一樣生生不息的傳承下去。@*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林智信老師在完成全世界最大的版畫作品「迎媽祖」之后,轉向油畫的創作空間,已經七十歲的他在2006年舉行一場大型油畫展,將九年時間創作品加以呈現。邀請林智信辦理展覽的台中市前文化局局長林輝堂,看了展出成果后被林智信老師給嚇了一跳,為什麼呢?我們一起來了解。
  • 義大利作曲家浦契尼所創作的歌劇「蝴蝶夫人」,是當今最常被演出的歌劇之一,也是世界上唯一以日本為題材的歌劇。
  • 莫札特幻想曲K397幻想曲的創作,佐證的莫札特不斷涌出的樂思,是他卓越的即興式作品。此曲的曲風應是受大巴赫与韓德爾等的影響。創作於1881年維也納。
  • 莫札特的作品以協奏曲作品為數最多,他的小提琴協奏曲都是在1775年所創作的,當時他年僅19歲。少年莫札特歷經了許多長久的旅行之后,在這些小提琴協奏曲的音響中,不但反映了故鄉為始的德國南方的音樂,也含有在旅途上獲得的丰富印象。
  • 2006年6月一場盛大的水彩畫大展,在台北歷史博物館隆重舉行,這場展覽以單一媒材-水彩為主題,邀請來自全球四大洲的六十几位杰出華人藝術家共同參与,堪稱歷年來全球首見,一場內容極為丰富、精采的展覽
  • 由高雄市立國樂團及鋼琴家陳瑞斌合奏,在2005年廣受歡迎的「愛河協奏曲」的樂聲,才剛畫上休止符,緊接著又響起了,為2006年而作的新曲調,取名叫「西子灣之戀」。
  • 農業社會的全盛時期,職業務農是許多百姓的工作,而種稻則是農民的最愛。當時因為稻穀的價格比起一些旱糧(如大豆、綠豆、地瓜、甘蔗…等)要好一些,加上政府於農田水利上大興土木,因此在水源充足下,一些旱田農民紛紛轉作稻米。
  • 【大紀元12月6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楊淑閔台北六日電)新光三越董事長吳東興酷愛旅遊,今年4月一趟四川行促成他舉辦巴蜀文化精品展;總計150多件三星堆遺址等比或縮小比例打造作品,工藝大師的蜀繡、蜀錦、瓷胎竹編、銀絲工藝等精湛藝品,將自12月14日起在新光三越A9館展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