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手吧,讓孩子為自己負責〈4〉

媽媽每天代勞的結果,就會培養出沒有整理能力的孩子
font print 人氣: 22
【字號】    
   標籤: tags:

似乎才剛聽到「我回來了———」的聲音,孩子已脫下鞋子隨便亂放,並將書包丟在玄關,向廚房走去。「媽媽,請給我吃點心。」才剛上小學的K小弟從學校回來,總是這個調調。

「玄關的鞋子趕快擺好!書包不要丟在玄關那兒!先把它拿到房間。」K小弟每次一回來,媽媽便囉嗦個沒完。

K小弟會說:「我點心吃完再收拾啦!」
「請先收拾好!」
「吃完馬上會收拾啦!」

媽媽雖然心裡犯嘀咕,終究還是讓他吃了點心。吃完點心的K小弟丟了一句:「我去和某某玩囉!」拔腿就要跑。媽媽叫喊著:「書包呢———」,他回說:「回來再整理。」一溜煙似地跑去玩耍了。媽媽只好勉為其難地將他棄置不顧的書包提到屋內。

讀到K小弟的例子,是不是有許多人有似曾相識的感覺,簡直「跟自己的孩子一個樣」?狀況演變成這樣要再訓練孩子,可說難上加難。那是因為他從嬰兒時期起一直由媽媽代勞的緣故。

只要到孩子就讀的小學校園走一遭,便可清楚感受到這樣的事情。到處散落著抹布,教科書,書本隨便放置桌上的教室氣氛總是吵吵鬧鬧的,老師不能好好上課;相反地,整理得井然有序的教室,上課氣氛沉穩又能打成一片。

整理是反映孩子的一面鏡子。大人千萬不要讓這面鏡子蒙塵,必須趁早教導孩子整理的好習慣。 孩子到了小學還不會整理,媽媽就很辛苦,和孩子碰面每次都要嘮叨「整理」的事。老是被嘮叨的孩子大概覺得很厭煩吧!同樣地,不得不嘮叨的媽媽也會變得焦躁不安。

這樣子的媽媽,接下來會犯的錯誤是「威脅」。面對屢勸不聽、懶得收拾的孩子,大人常語帶威脅地說:「這次再亂丟,就把它扔掉哦!」可是,聽多了這種威脅,孩子也變得一點也不在乎。因為他發現,媽媽老是說「要把它扔掉」卻一次也沒有這樣做。

孩子再也不會相信媽媽的話,認為那只是敷衍說說而已。 父母是孩子一生中最早碰到的大人。不相信父母的孩子,漸漸也會變成無法相信其他的大人。

小小關於整理的問題,有時也會如此徹底摧毀媽媽的權威。

摘自: 新手父母出版社《放手吧讓孩子為自己負責》@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學校地板上常有形形色色的失物。這些掉落的東西,幾乎不見孩子主動拾起來,或將它丟到垃圾筒裡,更別說是熱心尋找失主了。 即使老師開口說:「喂,鉛筆掉下來囉!」如果不是自己的鉛筆,便以漠不關心的神情回說:「不是我的東西。」 這樣的孩子,在家裡難道沒受過教養訓練嗎?事實並非如此。
  • 生命的體驗顯現在生活之中,生活是日日都在進行的,因此針對孩子生活能力的培養,以及面對生活的態度與動力,是父母在執行家庭教育及教養的重要課題。孩子年幼的時候是奠定生活能力的最佳時期,生活好習慣的養成要靠父母的把關及涵養,因此父母要經常在職進修、充實自己的親職知能,以傳達正確的教養信念、知識,並且展現有助孩子正向發展的親職行為。
  • 現代孩子的教育問題,是因為過度保護孩子的狀況已愈來愈多。在孩子彼此之間的衝突中,讓他們自己解決難題的機會實在太少了。媽媽事必躬親,隨著孩子成長就會演變成孩子茶來伸手、飯來張口。結果,造就出缺乏「生活能力」的孩子——換言之,出現一群沒有「動力」的孩子。為了避免這類困境,孩子從小就必須讓他嘗試各種事物。
  • 由於媽媽的過度干涉,凡事處於被動狀態的孩子,容易變成說了也不會去做的孩子。這樣的小朋友,將來會變成什麼樣的大人呢? 首先他會變成消極「等待指示的人」。凡事提不起勁,無法自我思考。再者他會變成蠻橫而依賴心強烈的孩子。
  • 我們知道,不勞而獲的成功多麼容易轉瞬即逝,因此訓練兒童滿懷企圖心沒有什麼好處;更重要的是訓練他具備勇氣、堅忍和自信,這樣他才能體認到失敗時永不氣餒,而且應該視「失敗為需要被解決的新問題」。
  • 我們一直在推廣學前教育課程。誠如近日《紐約時報》一篇文章指出,學前班遠遠供過於求,還提到「幼兒教育提倡者說,如果家長知道學前教育的好處,可能會有更多的家庭報名參加。」然而這些所謂的好處往往難以實現。從各種學術研究得知,上學前班的孩子在以後的人生中可能遭遇困難,在行為和學業上落後於沒有上過學前班的同儕,而且在學涯後期被留級的可能性增加。
  • 孩子會在學習過程中的某個階段,對學習本能的熱愛常常會消失。許多孩子逐漸開始厭惡甚至害怕上學和學習新事物。 以下是一些簡單的策略,家長或老師可用來培養孩子保持對學習的熱愛。
  • 漫無目的的育兒,是一件非常慌亂的事。有了孩子後的每一天,我們都要面對許多抉擇:替孩子準備什麼食物?找什麼學校?玩什麼運動?如果父母心無定性,總是猶豫不決或朝令夕改,家庭就會陷入各種混亂。
  • 教養不同調的照顧者,有時候是老公或老婆,更多的情況是上一代長輩,甚至是保母。因此當教養不同調的時候,騎虎難下,父母該怎麼辦呢?
  • 如果孩子已具備自我調節力,那麼接下來就要進一步培養自我調節學習的能力。自我調節學習能力,包括自己制定學習目標、有效的學習計畫與實踐後的自我評價。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為了達成目標,有效的管理自己的情緒、想法和行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