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習慣用語第341講

font print 人氣: 284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5月11日訊】

(MP3下載)

我們上次講了幾個由end組成的習慣用語。今天要繼續講兩個。第一個是: the short end of the stick。 Stick是枝條或者棍子。從本世紀初開始美國人慣於把任何處於劣勢的稱為the short end。這可能來自拔河比賽。嬴家手上掌握著長的一頭。就是the long end, 而輸家則是短的一頭。也就是the short end。到了三十年代末這個短語後面添加了the stick,成了今天的the short end of the stick。

我們來聽個例子。這是一名記者對一個非洲國家最近發生的政變能否改變國內貧苦大眾的命運表示悲觀。

例句-1:I’m afraid the poor people will end up getting the short end of the stick again. Only a small part of the population has enjoyed everything from power to wealth.

他說:恐怕那兒的窮人還會再次吃虧。只有一小部份人才會有財有勢得到一切。

所以這兒getting the short end of the stick意思是吃虧。換句話說是得到不公平的待遇。

我們再來聽個例子,這是John在和律師商議,想控告他受僱的公司在工作上有徇私偏袒行為。我們來聽聽他怎麼說:

例句-2:I’ve received the short end of the stick too many times during the last ten years. Only the inexperienced and least qualified get promoted because the boss likes pretty young women.

他說:這十年來我受到的不公平待遇太多了。只有那些既無經驗又不合格的人得到提升,原因是老闆喜歡年輕貌美的女郎。

這裡的the short end of the stick意思還是不公平的待遇。

******

我們要學的第二個習慣用語是: make both ends me。 Make both ends meet這個習慣用語裡的ends可能指的是帳目一端的總收入,和另一端的開支總數。這裡的meet意思是互相符合。想一想使得收入和支出互相符合。這意味著什麼呢? 讓我們通過兩個例子來體會。這兩段話說的都是妻子持家的事情。第一位婦女很成功。第二位卻相當不走運。

例句-3:It’s a miracle she could make both ends meet and hold the family together all these years without her husband having a steady job. Somehow she’s even managed to send four kids to college.

這位婦女在丈夫沒穩定工作的條件下簡直創造了奇蹟。她不僅做到家庭收支平衡、維持了一個完整的家,甚至還送四個孩子上了大學。

大家一定都明白了make both ends meet意思是收支平衡。

這當然是一位賢妻良母,然而這種出色的典範也不多見,例如下面要說的Smith太太就不是那麼回事兒了。Smith太太的丈夫是著名的企業家。我們來聽聽她的景況如何。

例句-4:With her extravagant tastes, Mrs. Smith couldn’t make both ends meet. Finally her rich husband couldn’t stand it any more and left her when she insisted on buying a ten-million dollar house.

Smith太太慣於奢侈鋪張,所以總是入不敷出。她那位有錢的丈夫實在受不了她了。最後在她堅持要買一棟價值一千萬美元的豪宅時毅然離開了她。

這裡的couldn’t make both ends meet意思是收支不能平衡。換句話說就是入不敷出。(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我們前兩次已經講了好幾個以fight為關鍵詞的習慣用語。我們今天還要再講兩個。第一個是: knock-down drag-out fight。Knock-down意思是擊倒,而drag-out可以解釋拖出來。聽了這個習慣用語你很可能會聯想到美國西部電影裡大打出手的場面。在十九世紀二十年代的美國西部這種豎著進來、橫著出去的殊死搏鬥確實是常有的事兒。我們要聽的第一個例子說的就是回顧當年西部牛仔生活的電影。
  • 對多數人來說舌頭是身體最忙碌的部份之一。我們既用舌頭來品味也用它來說話。難怪舌頭,也就是tongue會組成許多習慣用語。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談的內容。我們首先要講的是: tongue-lashing。 Lashing原意是鞭打,但是在這兒當然不是這個意思。讓我們從例子中來體會tongue-lashing是什麼意思。這個人在說他小時候一段不愉快的回憶。
  • 很多學英語的人都常抱怨說,最令人困惑的問題是一個看來眼熟的英語單詞,用在不同的地方會產生許許多多不同的含義。比方說我們今天要講的shake就是這樣一個詞。我們要學的第一個習慣用語是: shake-up。 Shake-up這個短語有幾種不同的意思,而且它既可以當名詞也可以當動詞。Shake-up作名詞的時候,它的意思可能來自鄉村的揚場。人們在那兒用機器或者木掀把打下來來的穀物或者豆類揚起來,藉助風力吹去殼兒和塵土,留下乾淨的子粒。
  • 在生活中我們常會在等待盼望一些事情的結果。無論是一場精彩的足球賽,還是一次重要的考試,或者是正在談判中的一筆大生意,你都會提心吊膽地等待它們的結果。我想這種懸念心理大家都有親身體驗。所以描繪等待企盼心理狀態的習慣用語也不少。我們今天專門介紹這些習慣用語。第一個是: wait for the other shoe to drop。 Wait for the other shoe to drop,這個短語按照字面意思來解釋是: 等另一只鞋子掉下來。
  • 我們今天要講的習慣用語其中的關鍵詞都是kiss。 Kiss可以解釋接吻。根據西方習俗,接吻可以表達親密、喜愛的情感,也可能表示友好的致意。但是當kiss這個詞和其它詞彙組成短語的時候,它的意思就起了變化。例如,我們要學的第一個習慣用語: kiss something goodbye。Kiss something goodbye從字面來理解就是「吻別某事」。我們知道吻別某人是通常的禮節,尤其是在即將久別的時刻,那麼「吻別某事」表示什麼呢? 讓我們聽個例子來琢磨它的含義。
  • 從今天起我們要講由shoot這個詞發展而成習慣用語。大家知道shoot通常解釋射擊,但是它在習慣用語裡表達的意思可不同。例如在我們要學的第一個習慣用語裡: shoot down。Shoot down這個習慣用語來自七、八十年前第一次大戰的年代。人們說shoot down意思是擊落消滅敵機。但是人們日常把這個習慣用語應用在和飛機無關的地方。例如下面這段話說的是紐約一個企業界人士想要在香港開設辦公室。我們來聽聽他的主意有什麼下場,體會一下其中shooting down意思是什麼。
  • 今天我們還要講幾個由shoot這個詞發展而成習慣用語。第一個是: shoot from the hip。 Hip是臀部也是髖關節的部位。這個習慣用語讓我們想起當年粗曠甚至野蠻的美國西部生活。
  • 今天起我們要講由knock這個詞發展而成習慣用語。它原意是「敲打,」但是knock用在習慣用語裡卻表達各種不同的意思。我們先談這樣一個習慣用語: knock around。Knock around有幾種不同的意思。我們先聽的例子是一個人在說他想去加州避寒。加州地方不小。我們來聽聽他有沒有確定目的地。
  • 今天我們要繼續講由knock這個詞發展而成習慣用語。我們先要談的習慣用法是:knockout。 Knockout最常用的意思是把一個人打倒在地、不省人事,但是knockout在俚語中卻可以解釋叫人心醉神迷的人或物,可能是一幅美不勝收的畫,也可能是一部扣人心弦的電影,但更可能是俊男美女。比方說,在下面的例子裡。這是在大學畢業十年後舉行的同學會上一個人在跟老同學聊天。我們來聽聽他說甚麼:
  • 今天我們要講的習慣用語有一個共同的詞: end。 End這個詞大家都熟,它解釋末端、終點。End這個詞雖然又短又小,卻是短小精悍、勤奮活躍。它參與組成的習慣用語至少有十多個,在日常生活中時常用到。我們今天要學的第一個是: go off the deep end。 Go off the deep end這個習慣用語可能來自游泳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