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孩子與祖父母來往

游乾桂
font print 人氣: 10
【字號】    
   標籤: tags:

我們發現,目前不僅鄰居之間的關係日趨淡薄,就連自己的祖父母也很少有來往。也許有人會辯稱,這是社會發展的自然趨向,但話又說回來,你真的希望這種冷冷的人際關係演變下去?當然不願意。那麼請從今天起,就鼓勵孩子與祖父母互相來往吧!

假如不知道具體的做法為何?底下這些妙方,也許可以成為你的最佳依據:

如果祖父母就住在附近,一次不妨僅讓一個孩子去拜訪他們,這樣祖父母才能熱誠的招待,和他們儘情的玩耍,甚至講幾則精采動人的故事,讓孩子感受到祖父母的溫馨及慈祥。

送給祖父母一本相簿,讓他們存放孫子成長的一切,等孫子來探望他們時,便可拿出來一面分享一面告訴孩子,他們成長的過程。

把祖父母的相片放在靠近電話的地方,當孩子與他們通電話時,便可一面接電話,一面看著他們的相片,如此將可增加祖孫之情。

聖誕卡或賀卡不妨考慮用孩子的畫設計而成,再由他們寄給心愛的祖父母。

利用假日或空閒時間,常帶他們去看祖父母,順便來一趟家庭旅遊。如此一來,不僅能讓孩子與祖父母熟稔,更重要的是,以後他將更可能面對社會上複雜的人際關係,不至於變成冷漠的「動物」。

做了祖父母和外祖父母的人很幸福,他們正在享受「天倫之樂」。他們當中許多人可能已脫離工作崗位,不再是整天忙忙碌碌地生活了。這些老人,有的養養花、練練字,陶冶性情,安度晚年,也有的正在照顧自己的孫子。這些祖父母(外祖父母),應該給孩子什麼呢?

作為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由於脫離緊張的生活,他們可能會感到寂寞。因此,格外疼愛自己的兒孫,他們總想讓孩子得到更多的愛,給孩子買玩具,買吃的,儘量滿足他們的要求。

但是,過度的寵愛,常常會使孩子依賴祖父母、外祖父母,甚至以祖父母、外祖父母做為反抗父母教育的武器。這樣的愛,對孩子多半毫無益處。

祖父母和外祖父母應該認清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位置,他們不該試圖佔據孩子的全部心靈,因為他們與孩子之間還有一代的間隔。任何代替孩子父母位置的做法,對孩子都沒有好處。但是目前有相當多的祖父母和外祖父母,正揹負著帶自己的孫兒孫女的重任,有的老人深為孫兒女對自己的依賴和順從超越父母而感到驕傲,卻不知這種想法並不正確。孩子需要父母做楷模,父母的教育對孩子的一生深具影響。

如果祖父母或外祖父母,試圖獨立承擔教養孩子的責任,勢必會使孩子產生困惑,弄不清楚聽誰的好。有些自幼跟祖父母或外祖父母長大的孩子,回到父母身邊時總不能親近起來,也說明了這一點。

實際上,在兩代人中為了對孩子的控制權、教育權而進行的競爭中,孩子常會受到傷害。因此,在當了祖父母、外祖父母的老人們,也要提倡一種「超脫」的精神。一方面在能力所及的範圍內,協助兒女教育自己的孫子,另一方面,又不要陷得太深了,他們可以指點孩子的父母如何教育孩子,卻不該全部攬起教育的責任。

那些不「超脫」的爺爺奶奶,為了孩子,還會與孩子的父母起衝突,甚至影響兩代之間的關係,失去享受晚年生活的樂趣。有的還因此影響了孩子的成長,實在得不償失。
 
我希望疼愛孩子的祖父母、外祖父母當好家庭教育的「顧問」,在家庭中退居第二線。那麼孩子也就可以從雙重愛的束縛中解脫出來,成長得更健康。

摘自: 游乾桂著作《別讓童心去流浪》一書@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我要鄭重向大家宣布:我不想睡了!做出這樣的決定,其實相當難受,因為……因為凡是人類都必須要睡覺,不睡就不能成為「大人」了。但是,我還是不想睡!
  • 工作真正的目的,在我看來就是度過逍遙的人生,而非為了財富,我樂於抽出餘裕時間,停下腳步,安靜的享受須臾片刻,讓靈魂出來透透氣。
  • 我是一個大而化之的人,有時候親口答應孩子的事情,只要孩子不提起,包準遺忘殆盡。但我的兒子可就不然了,他的記憶是一流,只要我開口說出的「支票」,他絕對牢記在心,並經常催我「兌現」。
  • 這一陣子我發現我兒子,常會不由自主的恐慌、焦急與悲傷,問他發生了什麼事,他就是不說,或是支吾其辭。
  • 教育是一門「藝術」,唯有父母願意平心靜氣的修習這門學分,才有機會成為「育兒藝術家」。一味地與子女「生氣」,只會升高衝突而已。
  • 淡水河是悲情,冬山河是奇蹟,峒侯溪是淨土。孩子期待童年再用河的故事串成,而不是四輪驅動、摩天戰士、天輪鐵怪。
  • 經過我的明查暗訪,終於發現一個天大的消息,他們居然想把我送去「兒童心理診所」咧!我真的不明白自己招誰惹誰了,居然淪落到爸媽「密謀」陷害我。你有所不知啊!兒童心理診所可是挺嚇人的哩!他們雖然沒帶針筒,也沒有苦得要命的「良藥」,但卻時常口蜜腹劍的告訴家長,孩子是「好動兒」、「自閉症」、「學習障礙」、「智能不足」或「破壞狂者」。
  • 春夜微涼,穿著薄長杉登樓摘星。風很大,與兒女大字型的躺在頂樓與星河對望,那一刻才明白「幸福」是什麼!
  • 我們必須從「激發這類兒童的勇氣,並讓他們相信自己的長處與能力」來進行治療。
  • 在成長到學齡的這個階段,孩子們正在培養和練習幫助新朋友、與他人相處和交友能力。還有自我調節和理解他人觀點的能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