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調查顯示中國養雞場多數死雞流向餐桌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7月19日報導】(中央社台北十九日電)廣東「南方週末」今天報導,中國每年吃掉的雞接近五十億隻,但中國科學院一項針對「養雞場死雞去向」的調查顯示,中國大部分死雞都已流向餐桌。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員蔣高明及其課題組從二零零五年七月至今,分赴山東、內蒙古、北京等各省展開「養雞場死雞去向」的調查,結論是大部分死雞被端上了餐桌。

蔣高明說,「在我們調查的養雞場中,進入食物鏈的死雞超過八成。」

蔣高明還披露,大量死雞從禽病醫院流入市場,這些死雞是雞農帶來讓醫生診斷的,這些可能有疫病的家禽理應被焚燒或掩埋處理。

他說,但是通過熟人介紹,醫院發現死雞可以賣錢。於是,賣死雞就成了禽病醫院的生意。現在,每天都有專人到醫院收購死雞。

在華南一處禽類批發市場裏,雞販子陳仔說,批發市場絕大部分死雞都被出售,除了極少數高度腐爛的,每天至少有五十萬隻雞流入市場,按照百分之五的最低死亡率,大約兩萬五千隻死雞被市民吃掉。

實際走訪多處禽類市場,死雞通常被裝進編織袋,扔在臭水溝裡,皮毛不整、異味撲鼻,但都被明碼標價,並隨著市場行情上下浮動,例如竹絲雞每隻三元,清遠雞每隻九元。 

一般而言,比較新鮮的死雞才會整隻出售給商家,用於加工燒雞、烤雞;不太新鮮的,會把雞翅、雞腿、雞爪切出來,製成冷凍食品。

另外,死雞的內臟,包括雞胗等,大多流向燒烤攤,而腐爛比較嚴重的雞被製成火腿腸。值得注意的是,有些飯店的「乳鴿」或油炸「麻雀」,其實是剝過皮的小死雞。

報導說,相關產業鏈已非常成熟。在下游,有專門要內臟的商販,有專取白條雞的商販,還有加工熟食的,而終端是飯店、熟食店、燒烤攤甚至超級市場,死雞由此進入餐桌。 一般情況下,雞的死因有兩種:傳染病死亡和非傳染病死亡,包括藥物中毒、天氣過熱、環境污染、打鬥致死等。中國多數養雞場統計雞隻死亡率為百分之五至十,但專家認為這項統計數字嚴重失真。 中國健康教育協會副會長、復旦大學教授李楓說,死雞通常是病雞,帶有各種傳染性病菌,加工者為了掩蓋死雞的異味,往往又加了過多添加劑,對人體危害更大。

根據蔣高明的調查,很多養殖戶為了讓雞少患病,將磺胺類藥物摻入食物中,甚至使用禁用藥物奎乙醇。工廠化養殖的雞,每天吃下大量添加劑、安眠藥、抗生素和激素,養殖者把雞的生命週期由兩百多天縮短到四十天,「這樣不科學的餵養,怎能不提高雞的死亡率?」

另外,在天津、北京等地,一些養雞場至少七、八十隻雞擠在一平方公尺的狹小空間裏,身體都轉不過來。

蔣高明說,嚴重違背生物學規律的養殖,使得這些雞異常脆弱,「放個鞭炮都能被嚇死」。這樣的雞進入食物鏈,無論是否死亡,對人體的危害可想而知,即使這些雞糞做成的肥料,都會因為重金屬含量超標而造成危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