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心房顫動心律不整 也有可能會導致中風

人氣: 15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月25日訊】(大紀元記者蘇柏興採訪報導) 68歲陳伯伯在一次住院前幾天開始有心悸的感覺,有全身無力頭暈的情形,他以為只是感冒,所以自行服用感冒藥,症狀時好時壞,直到來成大醫院當天突然右側無力和講話口齒不清才緊急送醫。檢查發現多處左側大腦缺血性栓塞,心電圖顯示心房顫動。雖然經過藥物治療還是存在行動不便後遺症,需要專人照顧。

成大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李政翰表示,心房顫動是最常見的心律不整,和心房的退化病變有關。因此,年齡越大,發生率越高。另外,特別是風濕性心臟病、心臟衰竭和高血壓及糖尿病,會加速心房組織的退化而促進產生。55歲上下的民眾少於1%有心房顫動,在80歲以上的民眾約10%以上有心房顫動。醫療科技的進步使平均壽命延長,社會高齡化,因此心房顫動的盛行率會越來越高。

心房顫動最容易引起的併發症有三方面:第一) 心臟的跳動不規則且快速(所以往往可以透過簡單手部動脈把脈和心電圖而診斷出來),會感覺胸部撲動不適且心跳是不規則,感到頭昏眼花和呼吸短促;第二) 有可能會在心臟內產生小血栓而被心臟擠壓出去塞住腦血管引發缺血性中風;第三)心臟功能會逐漸變差而會有心衰竭現象。因此及早就醫接受治療可以減少這些併發症的發生。

李政翰表示,根據統計每六個缺血性中風的案例當中,就有一個人患有心房顫動。心房顫動的患者缺血性中風的機會大約是每年5%,比起正常人來說,其風險高出了2至7倍。因此為了預防因心房顫動所導致缺血性中風,患者必須在醫生的評估之後選用不同預防血栓的藥物。

目前國內常用的藥物包括口服抗凝血劑和抗血小板劑,一般來說抗凝血劑在預防缺血性中風的效果比抗血小板劑好,但是病人必須時常回門診抽血間接檢驗抗凝血劑的濃度,如果過量容易會有出血的風險包括顱內出血,如果劑量不足當然就會增加中風的風險。因此曾經中風又有心房顫動的病患必須要十分遵從醫師的指示才能減少再次中風的可能。

李政翰表示,成大心臟科醫師於2006年開始和中華科技大學何明聰老師合作,利用全民健保的資料庫研究全國住院病人又同時具有心房顫動的情形,發現從民國86年至91年平均每10萬人就有127人有心房顫動的情形,且逐年增加,男性和老年人有較高比例的心房顫動,這些患者常常伴隨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腦血管疾病。李政翰指出,本研究是亞洲國家中第一個有關全國性心房顫動的重要資料,因此在2007年被刊登在美國內科雜誌”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

李政翰也說,由於心房顫動的發生正逐年增加且好發在老年人,希望國內各領域的醫師和病患們能一起正視這個現象可能帶來的影響。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