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的服飾 (1)

周汛
font print 人氣: 11
【字號】    
   標籤: tags: ,

公元六世紀未,隋文帝楊堅統一了南北朝,結束了二百七十多年的分裂割據局面,重新建立起一個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制國家。雖然它只存在三十七年,但是,無論在政治上、經濟上、文化上,都是一個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重要時期,為唐代封建經濟文化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隋朝建國之後,本想根據古制 (周禮),對禮服制度作一番改革,但由於幾百年間兵事不息,社會生產頻遭破壞,財力物力均已枯竭,加之各族人民之間的長期交融,南北兩地的服飾基本合璧,要大規模地變易服制已不可能。因此,只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對個別衣冠禮器做些調整,其他服飾大部分沒有變化。直到大業元年 (公元605年),隋煬帝即位,才下詔憲章古制,創造衣冠,上自帝王,下逮胥皂,服飾制度各有等差。

隋滅唐興,車服制度皆因隋舊。皇帝常服,只用袍衫。至唐高祖武德四年 (公元621年),才正式頒布車輿衣服之令,冠服制度開始確定。以後雖有損益,但沒有什麼大的變動。

至於官民的平常服飾,則隨時有變,非制度所能限制。總的看來,隋初服飾比較樸素;自隋煬帝起,社會風氣發生變化,史稱隋煬帝奢侈淫逸,荒誕無度,「盛冠服以飾其奸,除諫官以掩其過」,並在民間大選宮女,開選女之例。幾千宮女爭奇鬥艷,專事妝飾,上而珠光映鬢,下而彩錦繞身,服飾日趨華麗。民間婦女紛紛效尤,極力模仿 「宮裝」,一直到唐代都是如此。王涯 《宮詞》曾經描寫過這樣的情況:「一叢高鬢綠雲光,宮樣輕輕淡淡黃。為看九天公主貴,外邊爭學內家裝。」唐代以後,中國社會還出現了摧殘婦女的纏足惡習。

十年的農民戰爭,導致了唐王朝的崩潰,中國社會進入了五代十國的軍閥割據和混戰局面。這個時期,由於南方戰爭較少,所以在南唐、西蜀、吳越等國比較安定,不僅保存了中國傳統的封建經濟和文化,還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尤其在金陵、成都等地,經濟文化更加繁榮,這種繁榮,也反映在衣冠服飾上。如當時江南、西蜀地區的服飾,就比北方人民的服飾要考究得多,質料精美,款式豐富,宋初的服制 ,就有不少是吸取了這些地區的服飾形制演變而來的。

轉載自《中國古代服飾風俗》文津出版社(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關於中國最早的鐘,比較流行的說法是以在陝西境內出土的一件陶鐘為起始,年代為原始社會,距今約有5000年之久。在那時,我們的先民就製作出了陶鈴,以在勞作之餘來娛樂。
  • 據考古資料顯示,人類對死亡有較明確的概念,並對死者進行埋葬活動,距今約有十萬年之久。舊石器時代晚期的人類,已經會為死者佩帶珠子、獸骨類的裝飾品,山頂洞人的墓葬即是一例。但值得注意的是,山頂洞人在死者身上撒上赤鐵礦粉的舉動,似乎代表著某種特別的意涵,古人類學家的研究指出,紅色是血液和火焰的象徵,為死者灑上紅色的粉末,代表生命的再生;而火焰具有威嚇野獸的功能,因此,紅色也能夠保護死者不受外力侵害。
  • 圜錢是一種圓形圓孔的貨幣。部分圜錢幣面上,有「西周」、「東周」、「長垣一釿」等字樣。史載春秋末期,周考王封其弟揭於河南,是為西周桓公。其後西周惠公封其少子班於鞏,稱為東周公..............
  • 秦始皇征服六國、統一天下之後,在錢幣制度上推行「半兩錢」,半兩錢是一種圓形方孔的銅錢,錢面上有「半兩」二字,亦即後來「孔方兄」的最初面貌。
  • 刀幣的使用,在戰國時代的燕齊兩國及其鄰近地區最為普遍。刀幣中的「明刀」,在幣面上有日月的圖案,是在是戰國時代的燕國所鑄造,出土數量相當多。
  • 唐朝建立以後,於唐高祖武德四年(西元621年),發行「開元通寶」(或讀作「開通元寶」),這是中國以「通寶」、「元寶」命名錢幣的開端。
  • 「布幣」流通於戰國時期的中國北方,可分為尖足布、方足布、圓足布、釿布四大類。尖足布主要在趙國一帶通行,魏國部分地區也可以使用。
  • 唐玄宗時期,發生了「安史之亂」。唐肅宗即位後,為了籌措討平叛亂的軍費,於乾元元年(758),發行了「乾元重寶」當十錢,又鑄造「乾元重寶重輪錢」當五十錢。
  • 唐代後期,由於銅材不足,唐武宗會昌五年(西元845年),下令將各地寺廟內的銅鑄佛像銷毀,用以鑄錢。這次所鑄的「開元通寶」錢,背後印有鑄造地的地名。這批開元通寶,稱為「會昌開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