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煙癮難戒?與遺傳基因有關!

人氣: 17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7月1日訊】(大紀元記者郭慕法編譯報導)杜克大學(Duke University)及國家藥物濫用學會(National Institute on Drug Abuse)的科學家表示,新的遺傳學研究有助於解釋為何某些戒煙者的成功機率較高,而有些則不然。

神秘的基因密碼

基因是由有「遺傳學之父」之稱的孟德爾(Gregor Mendel)所發現,位於染色體上,是遺傳的基本單位。人體中有許多特殊的基因,具有增進健康的功能。科學家表示,這也是機器與生物的重要差別:生物能夠因應環境變化,利用能量來保護和修復自己。基因不僅可用於疾病的預防與治療,現在研究也發現,它與戒煙的難易度有很大的關聯。

研究發現,人體基因中含有一組基因(約100個),似乎能夠預測吸煙者對兩種不同戒菸方式的反應。這兩種戒菸方式分別為使用尼古丁替代物,或是使用苯丙胺(bupropion)。使用尼古丁替代物的方法包括使用貼片、藥丸,或是口香糖,以幫吸煙者逐漸戒掉對尼古丁(nicotine)的依賴。這通常需要幾週或幾個月的時間才能看見成效。而苯丙胺是一種抗抑鬱劑,它不含尼古丁,且會抑制大腦對尼古丁的渴望。這種抑制的機制是由大腦中的報償迴路(reward circuit)所達成。報償迴路是行為刺激的來源,諸如古柯鹼等中樞神經興奮劑皆會直接刺激此一部位。因此,當人對尼古丁、其他藥物,或某種行為上癮時,腦中的報償迴路便會在得到上癮物時被強化。

主導研究的科學家篩檢了所有人類的基因組合,並找出與戒除尼古丁上癮有關的基因輪廓。有些基因會影響基本的細胞聯繫與溝通,並破壞體內苯丙胺的酵素機制。羅絲發現:具有對苯丙胺較強破壞力之基因結構的人,對於戒菸藥物的反應會較佳。而具遺傳變體的人,因能自我改善細胞之間的溝通,在整個戒菸過程中則顯得較為輕鬆、容易。

由此我們不難理解像吸煙這種成癮的習慣,在腦中是非常根深蒂固的,且與社會及環境的引誘息息相關。這種神經溝通網路一旦連結上就很難切斷,但是也有一些基因會使神經變得較有彈性,並讓腦部某些尚未連結的部份容易被新的習慣所取代,而更快地把煙隱戒掉。

戒煙研究新指標

在全美人數眾多的吸煙者中,約有75%的人想戒菸,但無論使用任何方法,平均只有30%的人戒菸成功。增加戒菸成功機率的方法,就是尋找適合吸煙者的正確戒菸途徑。羅絲的研究團隊已開始從事這項工作,以研究團隊所篩選的不同基因組合來看,此一訊息對戒菸的方式將有所助益。他們也同時在開展了與Chantix(另一種治療煙癮的處方)互起作用的基因研究。

羅絲表示:「這項發現開啟了新的研究方向,並有助於我們瞭解上癮的機制與不同療法間的運作關聯。從長遠角度來看,我們希望將來可以通過識別戒煙者不同基因類型,來確定最有效的治療方案。」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