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課教材(高級):吾不試,故藝

正見文化課教材編輯小組
font print 人氣: 2
【字號】    
   標籤: tags:

【原文】
太宰(1)問於子貢曰:「夫子聖者與?何其多能也?」子貢曰:「固天縱(2)之將聖(3),又多能也。」子聞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4)。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牢(5)曰:「子云:『吾不試(6),故藝。』」(《論語·子罕第九》)

【註釋】
(1)太宰:官名,掌握國君宮廷事務。
(2)縱:讓,不加限量。
(3)將聖:大聖。「將」,大。
(4)鄙事:卑賤的事情。
(5)牢:姓琴,名牢,字子開,孔子弟子。
(6)不試:不為世用。

【語譯】
太宰問子貢說:「你們老師孔夫子是位聖人吧?不然為什麼他這樣多才多藝呢?」子貢說:「這本是天意讓他成為聖人,而且使他多才多藝。」孔子聽到後說:「太宰怎麼會瞭解我呢?我因為少年時地位低賤,所以會許多粗俗的事。君子需要有這麼多的技藝嗎?不需要的。」

琴牢說:「老師說過:『我不為國家所用,所以才有空去學習這些技藝。』」

【研析】
作為孔子的學生,子貢認為自己的老師是天才,是上天賦予他多才多藝的。但孔子這裡謙遜地否認了這一點。他說自己因為少年地位卑賤,需要謀生,就會有機會多學習一些粗俗的事務。實際上,所謂「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在生活中若能從灑掃應對進退的小處做起並且做好的人,其實,無形中也奠定做大事的基礎。因為他能吃苦,願意接受磨練與考驗,相信便能累積足夠的心性、技能或智慧來面對更大的挑戰!

【延伸思考】
1、你曾靠自己的勞力賺取第一份零用錢或薪水嗎?請分享你的體會。
2、所謂「英雄不怕出生低」,請你任舉古今中外的例子說明之。

* * *
【相關資料】

不知不識

子貢是孔子的弟子,知道維護老師的尊嚴。

趙簡子問子貢:「孔子的為人怎樣?」子貢說:「讓人認識不了。」簡子不高興了,說:「你跟隨孔子學習了幾十年,學成了才離開他。現在我問你,你卻說認識不了,為什麼?」子貢說:「如果讓一個非常渴的人到江海裡去喝水,他也只能喝下他能喝的,孔子就像江海一樣,讓我如何能認識他呢?」

齊景公問子貢:「你的老師是誰?」子貢說:「是孔子。」景公問:「孔子賢嗎?」子貢說:「賢。」景公問:「有多賢?」子貢說:「不知道。」景公說:「你知道孔子賢,卻不知道有多賢,有問題吧?」子貢說:「大人、小孩、聰明的人和愚蠢的人都說天高,可到底天有多高呢?誰也不知道,所以我說孔子賢卻不知道有多賢。」

「不知不識」指知識不多。舊喻民風淳樸。

(出自《劉向說苑》和《列子·仲尼》)

http://big5.zhengjian.org/articles/2004/3/20/26331p.html

【課後作業】
綜合以上故事及本章內容,你覺得子貢是一位怎樣的學生?

─ ─轉載自:正見網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孟嘗(1)為合浦(2)太守(3)。郡境舊採珠,以易(4)米食。先時二千石(5)貪穢(6),使民採珠,積以自入(7)。珠忽徙去(8),合浦無珠,餓死者盈路(9)。孟嘗行化(10),一年之間,去珠復還。(三國吳·謝承《後漢書》(據《藝文類聚·卷八四·寶玉部下·珠》引)
  • 曾子病重時,孟敬子去看望他。曾子對他說:「鳥將要死時,它的叫聲是悲哀的;人將要死時,所說的話是善意的。君子所應當重視待人接物的道理有三方面:使自己的容貌舉止依禮而行,便可以避免別人的粗暴、放肆;使自己的臉色端莊,這樣就接近於誠信;使自己說話的言辭和語氣要謹慎得體,這樣就可以避免別人的鄙陋和背理的話。至於祭祀和禮節瑣碎的事宜,自有專管這些事務的官吏來負責。」
  • 句踐召集了戰士們,向他們表明決心說:
  • 曾子有疾,召門弟子曰:「啟(1)予足!啟予手!詩雲(2):『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而今而後,吾知免(3)夫,小子(4)!」(《論語·泰伯第八》)
  • 君子防未然(1),不處嫌疑間。瓜田不納履(2),李下不正冠(3)。(《樂府詩集·君子行》)
  • 西漢時,韓安國擔任中大夫,相當受梁孝王的器重,後來卻因犯法而被拘禁在蒙地的監獄中。當時的獄吏田甲對他百般羞辱,韓安國非常憤怒,對田甲說:「已經熄滅的灰燼,難道不會再有燃燒起來的一天嗎?」
  • 春秋時,吳王夫差要去攻打齊國,越王勾踐率領部屬去朝見吳王,並贈送財物給吳王及大臣們,吳國大臣們都很高興,只有伍子胥覺得不妙。
  • 季文子遇事都要考慮多次才去做。孔子聽到這件事情後,說︰「一件事情考慮兩次就夠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