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水利工程:鄭國渠

周同
font print 人氣: 47
【字號】    
   標籤: tags: ,

鄭國渠是秦王瀛政元年(公元前246年)由韓國水工鄭國主持修建,故名鄭國渠,是中國古代最宏大的水利工程之一。其灌渠全長300里,可澆灌關中農田4萬餘頃。鄭國渠渠首位於陝西省涇陽縣上然村涇出口一帶。其東西攔河大壩,以小礫石、黃土及黑紅土混築,全長2650米,基寬150米,頂寬20米,高6-8米。壩體上遺留有漢代墓葬和陶窯,大壩東側還發現引水口和渠道等遺跡。

據《後漢書》記載, 此工程始於「韓聞秦之好興事,欲罷之,無令東伐。及使水工鄭國間說秦,令鑿涇水,自中山西邸瓠口為渠,並北山,東注洛,三百餘里,欲以溉田。」而後,韓王的計謀暴露,秦王要殺鄭國,鄭國曰:「始臣為間,然渠成亦秦之利也。臣為韓延數歲之命,而為秦建萬世之功。」於是,秦王讓鄭國繼續主持這項工程,大約花了十年時間,修成了這一引涇水入洛河的灌溉工程。

常言道:人算不如天算。這一灌溉水渠使關中乾旱平原成為沃野良田,關中更加富饒,秦國更加強大。這是令韓國人始料不及的。當時,秦興,並諸侯一天下,實乃天象也,並不被人的意識所安排。就鄭國渠《史記·河渠書》曰:「渠就,用注填閼之水,溉澤鹵之地四萬餘頃,收皆畝一鐘。於是關中為沃野,無凶年,秦以富強,卒並諸侯」。在中國統一的天象下,鄭國應天象而行,鄭國渠應天象而生。

鄭國渠雖是人工鑿成,卻遵循著自然規則,引涇水入洛河,歷時兩千年,它與歷朝在其基礎上修建的其它水利工程,滋潤著關中平原這塊中華文明的腹地,滋潤著秦、漢、唐等朝代的輝煌。

--轉載自正見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明宮的正殿含元殿,經常舉行各種國家儀典而屢屢出現於歷史典藉中。據史載唐王朝與30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外事來往,每有外使朝會,皇帝端坐殿上,顯示出大唐王朝的威嚴。
  • 麟德殿大約建於唐高宗麟德年間,故以「麟德」命名。其位置在大明宮北部太液池之西的高地上。這裡東臨太液池風景區,西近大明宮西牆的九仙門。是大明宮內另一組偉大建築..............
  • 自古以來中國建築都有一套非常嚴密的規制,等級非常分明,而且千變萬化。
  • 台基,又稱基座,是中國古建築中一個重要的結構,一般有普通、較高級、更高級、最高級台基四種,是用來承托建築物,可防潮、防腐。
  • 中國的建築是以立柱的方式而建,故房屋不會倒下。中國的建築以「間」(或稱開間)作為標準單位,開間越多,等級越高。
  • 祈年殿——這座祈求上蒼賜福的大殿,與其說是一座建築,不如說是一位具有崇高品質的偉大生命。
  • 大梁是中國傳統木結構建築中骨架的主件之一,梁架是指木結構房屋的上部骨架,就其結構方式可分為抬梁式、穿斗式、井干式三大類型。
  • (shown)魯班仙逝後,又在不同的朝代,不同的地方顯聖,幫助後世的匠人完全才藝技能,豐富了中國的建築文化,也留下了很多傳說。
  • (shown)明堂、天堂是唐代所建最高大的木構建築,充分顯示了唐代極盛期建築的高度水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