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建築:大明宮-麟德殿

陳紫玲 編輯
font print 人氣: 26
【字號】    
   標籤: tags: ,

麟德殿大約建於唐高宗麟德年間,故以「麟德」命名。其位置在大明宮北部太液池之西的高地上。這裡東臨太液池風景區,西近大明宮西牆的九仙門。是大明宮內另一組偉大建築,遺址也已發掘,坐北朝南,南北長130米,東西寬77米,由前、中、後3殿組成,中殿為主殿,3殿面積近5000平方米,約當北京故宮太和殿面積的3倍。

殿下有二層台基,殿本身由前、中、後三殿 聚合而成,故俗稱「三殿」。三殿均面闊九間,前殿進深四間,中、後殿約進深五間,除中殿為二層的閣外,前後殿均為單層建築,總面闊582米,總進深86 米。在中殿左右有二方亭,亭北在後殿左右有二樓,稱郁儀樓、結鄰樓,都建在高7米以上的磚台上。自樓向南有架空的飛樓通向二亭,自二亭向內側又各架飛樓通 向中殿之上層,共同形成一組巨大的建築群。在前殿東西側有廊,至角矩折南行,東廊有會慶亭。整個建築氣魄宏偉。是中國最大的殿堂。


麟德殿立面復原圖


  
此殿是唐帝宴會、非正式接見和皇室歌舞筵宴之所,「……玉筵鸞鵠集,仙管鳳凰調。御柳新低綠,宮鶯乍囀嬌。願將億兆慶,千祀奉神堯。」 (《奉和麟德殿宴百僚應制》鮑君徽) 。史載在麟德殿大宴時,殿前和廊下可坐三千人,並表演百戲,還可在殿前擊馬球,故殿前極可能是開敞的廣場。麟德殿以數座殿堂高低錯落地結合到一起,以東西的較小建築襯托出主體使整個建築群更為壯麗,整體也更加豐富了。

(參考資料:大明宮遺址)

(本文轉載自正見網)(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與西方磚石結構建築的 "以剛克剛"不同,中國傳統的木結構建築在抵抗地震衝擊力時,採用的是"以柔克剛"的思維,通過種種巧妙的措施,其目標是以最小的代價,將強大的自然破壞力消彌至最小程度。我國許多古代建築都成功地經受過大地震的考驗,如天津薊縣獨樂寺觀音閣、山西應縣木塔等建築,千百年來均經歷過多次地震仍然傲然屹立。當代建築設計以抵禦9度地震為目標,而我國傳統的木結構建築基本上能達到這個要求,而且其代價遠遠小於西方的"剛",不能不讓人歎服"柔"的力量。
  • 大明宮的正殿含元殿,經常舉行各種國家儀典而屢屢出現於歷史典藉中。據史載唐王朝與30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外事來往,每有外使朝會,皇帝端坐殿上,顯示出大唐王朝的威嚴。
  • 風水局中的天花板!每一處都精心設計。天安門是仙凡兩界通道?皇帝為什麼是「九五之尊」?
  • 明末三斬龍脈事件,誰笑到最後?為什麼袁世凱的「龍座」要後移三米?紫禁城中軸連接泰山?
  • 古燕國的都邑、元以後歷代中國的京城:現今的老北京城,它的設計始於元世祖忽必烈之時,體現了中華五千年文化中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核心。透過老北京城最初的城市設計與布局,後世子孫不但能一窺中華文化中許多精微奧妙的神髓,更可以發現許多現代西方文化與古中華文化之間頗能碰出火花的相通之處。
  • 中國古代民間蓋房上樑時有懸掛字條「上樑大吉」、拋元寶、安放鎮物等祈求平安的方式。據說在修建紫禁城時,施工人員都要在重要的建築屋頂施工結束前,在屋頂正脊中部預先留一個口子,稱之為「龍口」。之後再舉行一個較為隆重的儀式,由未婚男工人把一個含有「鎮物」的盒子放入龍口內,再蓋上扣脊瓦。該盒子被稱為寶匣,而放置寶匣的過程稱為「合龍」。合龍標誌著一座建築的落成。
  • 鴟尾、五脊六獸、九脊十獸各是什麼呢?中華傳統建築採用這些脊獸裝飾有什麼含意和作用呢?最頂級的中華傳統建築裝飾多少脊獸呢?
  • 關於始皇陵的歷史記載和傳說,雖然令人難以置信,但很多卻被目前的科學探測及考古發掘所證實。所以,用「眼見為實」的實證科學,現代人根本就破解不了始皇地宮的奧祕,而解開這些埋藏於地下的巨大祕密,可能會幫助我們回歸對古代中華文明的正解。
  • 提起秦始皇,總是和無數的「第一」及「唯一」聯繫起來,他是名符其實的「始皇帝」,是本次人類中華史上第一位皇帝,也是地球上唯一大帝國的皇帝。
  • 共產邪靈無孔不入,從消滅肉體到荼毒精神世界,再到破壞歷史文物與古蹟,徹底斬斷中華文化、精神信仰以及傳承數千年的傳統。(Fotolia)
    歷經元、明、清三朝,整個北京城浸透著佛、道、儒的思想文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