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著名古塔之二

開封最古老的建築─宋代繁塔

意文
font print 人氣: 11
【字號】    
   標籤: tags:

位於河南省開封市東南郊區,有一座現存最古老的建築物–繁塔。根據北宋王瓘寫的《北道刊誤志》記載,繁塔是宋開寶年間(西元968─975年),由當朝的官僚倡導由民間募集資金修建成的,在現存繁塔洞壁上鑲嵌石刻中,尚留存有當時建塔捐獻財物者的姓名和年月。到了宋太平興國三年(西元978年),繁塔才建起一個高高的塔基,直到太平興國七年(西元 982年),甚至到宋淳化元年(西元990年),還不斷有人捐獻財物給建塔工程。所以根據塔內碑刻的記載來推測,繁塔大約籌建於開寶中期,竣工於宋淳化元年(西元990年)以後。也就是說,從籌建到竣工,前前後後經歷了20多年。

關於其名稱的由來,相傳繁塔所在地名叫繁台,附近住過姓繁的人家,塔也因其姓氏而取名。另一種說法是,佛塔原名為「興慈塔」,又因塔建於繁台之上,故稱之為「繁塔」。

五代後粱高祖朱溫曾在台上閱武,所以曾有一個時期稱之為「講武台」。後周顯德二年(西元955年)曾在台上興建寺院,落成之日,恰好為周世宗柴榮的生辰「天清節」,於是取名「天清寺」。

繁塔在宋代竣工時,原為空心造樓閣式磚木結構,是等邊六角九層的寶塔型,塔高240尺的巨型佛塔,極為壯觀。

元太定年間,繁塔上部遭到損毀,傳說當年有條性情十分暴躁的蒼龍,一天,它到東海途經開封上空時,由於繁塔太高,把尾巴甩在塔上,竟將繁塔上半截捲到東海裡去了。事實上繁塔的上部是遭受雷擊所毀。

明永樂年間,明周王朱棣圖謀不軌,讓該塔遭到「株連」的命運,被「鏟王氣」剷去了上半部,將三層以上拆除,只遺留三級,後來在三層上再建造六層尖頂,形成了現今下粗上尖的獨特塔型。

至清朝重修時,才在三層繁塔上部修成一個平台,在殘塔上仿損毀的型式,增築一座七級小塔,使繁塔成為三層大塔上面摞小塔的奇特造型。

現存繁塔塔高36.68米,底面積501.6平方米。下部三層,最低一層每面寬13.10米,從下向上,各層逐級收縮,到第三層呈平頂狀,平頂上的七級小塔總高約6.5米。歷史朝代的接續,使得繁塔不斷的演變,一直延存至今日,成為獨特綺麗、別有風趣的塔形造型。

塔的結構,塔基南北均有拱券門,每層簷部由斗拱承托,第一層有兩個塔心室,皆能出入,但互不相通,從南門入可通達六角形塔心室,有木梯可上達三層。從北門入,沿磴道也可上到三層。第二層有兩個通道、四個佛洞。第三層僅西北一個通道、前後兩個佛洞,各層結構不同。欲從第三層登上大塔平台,或下去二層佛洞或上塔頂,必須走出洞門,沿外壁塔簷盤旋而上而下,就是所謂的「自內而上,自外而旋,登於其巔」的說法。

繁塔的另一藝術成就,是塔的內外壁均鑲嵌佛像瓷磚,其用不同的加釉灰色方磚砌成,塔表的每塊磚都是一尺見方,為凹圓形佛龕,龕中有佛像凸起,一磚一佛,趺坐其中。佛像的姿態、衣著、神情各具特色,佛像有端坐在單蓮座或束腰蓮座之上者:有手執各種法器的佛像;還有常見騎著青獅的文殊和騎著白象的普賢二菩薩;有六臂或十二臂的觀音菩薩,以及樂伎等等,近七千塊雕像瓷磚,佛像表情細膩逼真、個個形象鮮明生動、相貌迥異、千姿百態,將繁塔烘托得十分壯觀,顯示宋代雕刻藝術家的超人技藝。

繁塔內各層的牆壁和登道上,琳琅滿目的宋代石刻題記,鑲嵌有各種碑刻200餘方,碑刻以宋代為主。其中以宋代書法家洛陽人趙仁安所寫的「三經」最為著名[注1]。刻石四周雕有蓮瓣開花紋圖案的裝飾,雕技精湛神妙。

繁塔不愧是研究我國建築、美術和書法藝術的寶貴資料庫。

[注1]三經分別存於塔內上下兩層,東壁為《金剛般若波羅密多心經》,西壁為《十善業道經要略》,第二層南洞內東西兩壁上嵌著《大方廣回覺多羅了義經》.以上經均為楷書,有歐、柳書法之長。

(本文轉載自正見網)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瀘定橋是由清朝康熙皇帝御批建造的懸索橋,是四川通往西康 、 西藏的要道之一。在沒有建橋之前,人們主要依靠竹索、藤索或附近的三個渡口渡過大渡河。由於水流湍急,無論官民,商旅,還是藩地使臣過河都很艱難。
  • 古燕國的都邑、元以後歷代中國的京城:現今的老北京城,它的設計始於元世祖忽必烈之時,體現了中華五千年文化中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核心。透過老北京城最初的城市設計與布局,後世子孫不但能一窺中華文化中許多精微奧妙的神髓,更可以發現許多現代西方文化與古中華文化之間頗能碰出火花的相通之處。
  • 新疆的坎兒井鼎盛時期曾多達一千多條,全長5,000公里,與萬里長城、京杭大運河齊名,開闢了沙漠綠洲文明,展現中國古代地下水利工程的成就。
  • 中國古代傑出的大工程建築涉及軍事防禦、水利堰渠水道、皇宮帝陵、交通橋梁和宗教建築與藝術等等的範疇。其中的萬里長城是非常出類拔萃的一個,被視為世界七大奇蹟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遺產著錄的灼灼星曜,閃爍著中華建築工程傲世的光彩和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
  • 在西元前的中土秦國境內蜀郡,李冰父子營造了當今世界年代久遠、惟一留存的無壩引水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實證了神傳文化科學文明的卓越性!
  • 中國蘇州重元寺。(shutterstock)
    房屋塌陷,寶塔傾斜,若想扶正,免不了勞師動眾,敲敲打打。中國古代,有不少奇人異士,以精湛高超的技藝,扶正殿閣、房宅。也有人使用神通,扶正了傾斜的石橋。更奇異的是,有木匠刻意造了一座斜塔,憑著西北勁風吹正塔身,可謂神乎其技。
  • 洛陽橋,又名萬安橋,位於福建泉州洛陽江入海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座跨海大橋。它氣魄雄偉、工藝高超,擁有「海內第一橋」、「天下第一橋」之美譽,與河北趙州橋齊名。
  • 河北趙州橋、泉州洛陽橋、北京盧溝橋和潮州湘子橋被列為中國四大古橋。這些橋梁是世界建築傑作。
  • 中國的紫禁城(故宮)藏著很多祕密,一直是人們研究和探討的話題。建於明朝的紫禁城至今已有近600年的歷史,期間經歷了逾200次破壞性的地震,包括二十世紀最致命的地震,那麼紫禁城是如何在如此多的地震中倖存下來的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