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導孩子何必掉眼淚(5):讚美的作用

糖果比藥丸更具療效
黃金源 (特教博士,兒童問題諮詢專家)
font print 人氣: 12
【字號】    
   標籤: tags:

讚美有如糖果,享用起來甘美而心情愉悅;批評有如藥丸,味苦而令人難以消受。假如每個日子時時享受別人的讚美,人生將會多麼美麗。

筆者曾說過:「戀愛時光何以如此甜蜜?因為戀愛的雙方都在努力找尋對方的優點,並予以讚美。婚姻為何是戀愛的墳墓?因為結婚之後,雙方都在努力搜索對方的缺點而加以抨擊。」婚姻關係失敗,批評雖未必是主因,卻是很重要的破壞因素;幸福的婚姻也未必全靠讚美贏得,但懂得讚美的人,無疑擁有一把開啟幸福婚姻之鑰。

當前人們在流傳:「婚前要張大眼睛,婚後要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筆者認為這話只說對了前半段,婚前的確需要張大眼睛,搜索對方的缺點,若對方有任何你無法忍受的缺點時,便應避免這一個婚姻關係,別期待對方會因為愛或婚姻而改善其缺點。然而這句話的後半段「婚後要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筆者不敢茍同。

因為一個人若在婚後專找對方的缺點,則雖只睜一隻眼,仍可以找到對方無數個缺點。因此筆者修正該名言:「婚前應睜大眼睛,找尋對方缺點,婚後仍需睜大雙眼,找尋對方的優點。」換句話說,幸福婚姻的秘訣不在於:婚前、婚後張開一隻眼或二隻眼睛的問題,而是於你視覺搜索的焦點。結婚之後,由於男女雙方密切接觸,難免看到對方許多缺點,因此變成相互批評、指責。此時挽救婚姻危機的最好方法是改變視覺焦點,努力找尋對方的優點,多予讚美。

夫妻關係如此,親子關係何嘗不是如此,勝利與成功只有在掌聲與歡呼聲中,才顯出它的可貴。失敗可怕不在失敗本身,而在失敗後的批評與責難。親子之間若能多用讚美少用批評,則親子之間會更美滿。

然而,一般的父母在其子女年幼時,會善用讚美以增強其諸種學習,包括學走路、學說話等。事實上,父母對待年幼子女不僅會努力尋找子女一點點的成功,加以讚美外,父母同時也會忽略子女的所有失敗,絲毫不加以責罰。例如子女學會跨出第一步之前,不知道跌過幾百次,可是父母不會責怪子女:笨蛋、走路常常跌倒。

等子女年齡稍長,父母便忘了用讚美鼓勵孩子學習,而把子女的美德如用功、負責、禮貌等視為理所當然,並進一步對子女愛之深、責之切,提出種種指責,甚至吹毛求疵的批評。

父母應謹記:管教子女時,少用批評責罰,將使管教更加成功。諸種行為改變術中,有一個技巧稱之為增強不兩立行為方法,其基本原理是:當父母想消除子女某些不良行為時,父母不直接責罵該不良行為,而是間接去增強、培養與該不良行為相對立的、不相容的良好行為,當該良好行為養成後,舊的不良行為便會自然消失。

很有意思的是,普天之下所有行為皆有「勢不兩立」或「相互抵制」的行為。譬如「離座行為」的不兩立行為是「安座行為」;「遲交作業」與「準時交作業」不能並存;「講髒話的行為」與「講有禮貌的話」相互抵制;「酗酒的行為」與「滴酒不沾」也是不能並存。

底下舉數例說明:

例一:
行為:小孩子彎腰駝背。
處置:父母不必指責孩子彎腰駝背,而是指導孩子把胸部挺出來,並加以讚美。當小孩子會挺起胸時,彎腰駝背的行為便自然消失。

例二:
行為:小孩跌倒在地上哭。
處置:父母暫時不理會小孩在地上哭,等孩子哭泣停止,自己爬起來時,立即讚美他:「跌倒了,自己勇敢站起來,真好。」一旦小孩子學會跌倒自己站起來後,跌倒後賴在地上哭的行為便消失。

例三:
行為:上課時,小朋友到處走動。

處置(1):老師可以立即讚美其他靜坐在座位上的小朋友,等到那位走動的小朋友回到座位時,便立即加以讚美。

處置(2):另一個處置方法是老師立即命令那位離座的小朋友回到座位上,當那位小朋友回座位時,老師立即讚美他:很聽話,在座位安靜坐著聽課。一旦孩子學會靜坐聽課,則離座行為自然消失。

上述所舉例子的處置均避開批評、責罵,代以讚美。子女所有不良行為都可以用這種方法去消除,父母若純熟運用,則管教子女的過程,便不會有太多責罵聲。

有些父母會問:如果我的孩子沒有什麼好讚美的行為,該怎麼辦?筆者的答覆有三:

1、從橫切面比較:在你的孩子所有行為中,找出比較好的或你比較喜歡的行為來加以讚美。例如:國小三年級學生初學毛筆字,滿張紙塗的象鬼畫符一般,一無是處,我仍然可以找出畫的比較筆直或得體的筆劃,加以讚美。又如:你到朋友家作客,主人準備滿桌菜,但沒有一道菜合你的味口,你仍選出你比較喜歡的一道菜加以讚美。

2、就縱切面比較:找出你的小孩諸種行為中,任何比以前進步的行為,然後讚美其進步。例如:你比以前更會搭配衣服;你炒的青江菜比以前更脆綠;等。

3、指導子女改進行為或學習新行為,然後讚美進步、成功。孩子每天都在學習之中,每天所要學習的東西很多,在孩子每日所學的新行為或舊有行為中,指導改進,然後讚美進步。例如:一位經常賴床、需媽媽喊叫起床的兒童,可以買個鬧鐘給他,訓練他:聽到鬧鐘響便自行起床。只要孩子有一天做到了,應立即讚美到:「你每天會自行起床、準備上學,不必麻煩媽媽叫你起床了真棒!」
@*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幾乎是每個父母的共同想法與期望。所以每個父母知道他們懷孕後,就開始注意營養的吸取,避免感冒、吃藥,希望寶寶出生後健壯聰明。可是有些兒童年齡逐漸镸大後,開始出現不聽話、抗爭,甚至各種偏差行為,當初的期望完全落空。教養孩子變成苦差事。許多父母被子女的偏差行為氣得暴跳如雷。父母也把孩子打得哭哭啼啼,自己也傷心掉眼淚。
  • 莎士比亞曾在其名劇「皆大歡喜」(As You Like)中,闡釋人生如戲,每個男男女女都是演員。事實上,生而為人每天扮演許多角色。歸附角色對一個人是很可怕的。因為當一個人被歸附某種角色開始,他便會努力學習該角色行為,賣力演出,並養成了人格角色,從此一輩子拋棄不掉該角色......
  • 在教育心理學上有一個很有名的理論,叫做「自我應驗的預言」或者稱之比馬龍效應。其主旨都在說明當一個人被「認定」或「歸附」一個角色後,他個人很可能實踐了所被歸附的角色。
  • 管教子女時,父母應對自己使用的語言謹慎小心,父母或許不會唐三藏的緊箍咒,然而父母平日所使用的語言,仍然有著緊箍咒般的魔力。老師也是非常有機會使用語言魔咒傷害學生的人。語言所以有如此偌大的魔力,主要在於語言的暗示力量。
  • 我們必須從「激發這類兒童的勇氣,並讓他們相信自己的長處與能力」來進行治療。
  • 在成長到學齡的這個階段,孩子們正在培養和練習幫助新朋友、與他人相處和交友能力。還有自我調節和理解他人觀點的能力。
  • 學齡兒童往往喜歡獨立,但他們仍然需要你的愛、關注和認可。在成長和探索的過程中,孩子也需要一些限制和指導。這些限制可以幫助你的孩子感到安全,並為開始上學後的新規則、慣例和責任做好準備。
  • 我們已經知道,兒童都會努力追求優越感。父母或教育者的責任,就是將他們的努力追求導向有效、有益的面向。他必須確保,孩子的努力可以獲得心理健康與幸福,而非精神疾病、身心失調。
  • 我們知道,不勞而獲的成功多麼容易轉瞬即逝,因此訓練兒童滿懷企圖心沒有什麼好處;更重要的是訓練他具備勇氣、堅忍和自信,這樣他才能體認到失敗時永不氣餒,而且應該視「失敗為需要被解決的新問題」。
  • 我們一直在推廣學前教育課程。誠如近日《紐約時報》一篇文章指出,學前班遠遠供過於求,還提到「幼兒教育提倡者說,如果家長知道學前教育的好處,可能會有更多的家庭報名參加。」然而這些所謂的好處往往難以實現。從各種學術研究得知,上學前班的孩子在以後的人生中可能遭遇困難,在行為和學業上落後於沒有上過學前班的同儕,而且在學涯後期被留級的可能性增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