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心理左右健康 實驗證明負面想法易致病

人氣: 11
【字號】    
   標籤: tags: , , , , ,

【大紀元5月16日訊】(大紀元記者林節編譯報導)科學家指出,心理狀態與健康的關係密切,過度擔憂藥物副作用的思想,反而比由藥物本身對人體引起的副作用,對健康更具殺傷力。正面的思想與態度,對健康有益;相對地,負面的想法,也會危害健康。

據《新科學家雜誌》(New Scientist magazine)的報告指出,全球各地的許多實驗都證明,當某人老認為自己有病時,會導致他真的生病。同理,倘若即將接受手術的病患 認為自己的存活機率不高,就會使其死亡機率偏高。雖然聽起來有點不可置信,不過,在眾多實驗結果的鐵證下,在在都證明了,如果相信自己是健康的,那麼,身體便會因此而出現正面反應。

安慰劑效應(又名偽藥效應、假藥效應)意指病人雖無法獲得實質上有效的治療,但若選擇相信治療有效,會讓病患症狀得到舒緩的現象;其另一反面效應,即「反安慰劑效應」,若病人事先預期治療無效或抱持負面想法,可能會產生有害的效果。

科學家做了「反安慰劑效應」的相關臨床實驗,在新藥試驗中,虛擬(dummy)組的受測者自以為服下了該種新藥,事實不然。結果發現,該組有高達四分之一的人,竟出現了該種新藥的副作用症狀。

例如,進行降低血壓的β受體阻滯藥(beta blocker)的實驗時,假性服用的虛擬組受測者也普遍出現了服用後所引起的疲倦與性欲缺乏等症狀。

一群準備接受化療的病患,在即將接受治療的前幾天,超過一半的病人提前出現了癌症病患經化療後所產生的噁心症狀,這個現象更加佐證了人的負面心理作用,會導致健康出現警訊或病情惡化的可能性。

研究並發現,那些相信女性更易罹患心臟病的女士們,死於心臟疾病的人數比其他女性高出近四倍之多。

英國赫爾大學(Hull University)心理學教授瑪諾尼(Giuliana Mazzoni)表示,雖然病患有權要求醫生告知其病情日後的發展與演變情況,然而卻也可能因此而加重病人的心理負擔,使病情惡化。

位於美國田納西州的凡德彼醫學院(Vanderbilt School of Medicine)的曼道爾博士(Dr Clifton Meador)指出,過度擔憂會使人出現真正的疾病症狀,不好或悲觀的念頭與想法,容易使人生病、甚至死亡,因為心理狀態同時也影響了人的身體狀態。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