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山森林鐵路百年滄桑系列(2):開發篇

穿山越嶺百轉旋 登臨絕頂可摩天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7月30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江俊亮嘉義縣30日電)阿里山森林鐵路以「螺旋狀」爬升、「之字型」以退為進,穿山越嶺,千迴百轉,獨特的施工設計,引起世人讚嘆,尤其登頂之後,山勢巍峨,雲海茫茫,氣象萬千,道盡開發艱險。

1904年3月10日,日本鐵道部技手川津秀五郎率隊探勘樟腦寮、獨立山、交力坪、奮起湖、十字路等鐵路預定線,發現最難施工的是獨立山段,因為自樟腦寮以上,有獨立山擋道,要翻越獨立山,誠非易事。

獨立山海拔雖僅816公尺,但在1907年施工時,卻讓鐵路設計師傷透腦筋,就在鐵路設計師苦無對策之際,無意中看到一隻蝸牛,讓他頓時產生靈感:「如果火車能像蝸牛背上的螺旋紋,環繞著錐狀的獨立山爬升,就能爬上山頂!」

經過8個多月的施工,獨立山螺旋路線終於完工,火車從海拔577公尺開始環繞上山,到了海拔761公尺離開獨立山,短短4.43公里的路程,讓火車爬升184公尺,總共潛竄10座山洞,隧道總長1.86公里,可以說是世界鐵路的奇觀。

同年,藤田組實測手新見喜一在測量時,發現第一岔道至阿里山之間,有大塔山擋道,無法像獨立山一樣利用迴旋式爬登法,於是研擬提高坡度,以「之字型」方式,先倒退、再前進,歷經4次的以退為進,火車就從海拔1827公尺,爬升到海拔2274公尺的阿里山。

當火車行經鐵路62.7公里處之後,旅客坐在車廂內,可以明顯感受火車一下子前進、一下子倒退;一下子仿佛快要撞上山壁了、一下子又「倒退嚕」爬升,相當有趣,這一段約9公里的路程,就被喻為「阿里山碰壁」。

1907年,藤田組已斥資131萬日圓興築鐵路,評估必需再增資150萬日圓才能建好,但因日後收益難以預期,翌年在總督府認可下,發表經營中止聲明,並舉行解散儀式。嗣後,於1908年由日本官方接手繼續開發。

1912年(民國元年)12月20日,先後歷經13年興築的阿里山森林鐵道終於完工,總共耗資254萬4893日圓,其間有22人不幸殉職。

1912年12月25日,滿載檜木的「丸太號」聯掛7節貨車廂,以試運轉方式,從阿里山「二萬坪驛」開到嘉義「北門驛」,阿里山森林鐵路正式通車。

1915年,日人將鐵路延長至「阿里山驛」,鐵路全長71.4公里,並開始闢築眠月、石猴支線。到了1930年,阿里山森林鐵路本線、支線總長已達108公里。

台灣光復後,經營森林鐵路的林務局,為了服務觀賞日出的旅客,於1984年開闢祝山支線,並於1986年元月完工通車。從此,遊客「欲看朝陽出玉山」,就「不怕羊腸路滑難」了。

相關新聞
阿里山一葉蘭減量 蕨類變多樣
阿里山將伐除危險林木  保障遊客安全
阿里山部落減肥風 18人要甩100公斤
小護士送書進部落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