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孩11種行為看父母身教 漫畫引網絡熱議
中國有句話: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生活中,父母的身教勝於言教;孩子的人生態度、生活目標、對事物的看法,很大程度上來自家庭的熏陶。不盡責的家長有多種表現。近日美國生活媒體CureJoy就發表了一組主題漫畫,盤點了父母們很少意識到的12種不良教育方式,在社交媒體上引起熱議。
你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
生活中,有太多關於失與得的抉擇。這也意味著,有太多的選擇善良或選擇自私的機會。例如:車位有限,名額有限,位子有限等。一個人的好壞、善惡在許多關鍵時刻都可以看得出來。在利益當前時,這個人是護衛自己的利益,以自己的利益為優先衡量,還是能考量別人的立場,替別人設想,從中就能看得出來這個人是善良的,還是私心重的。因為「善」的意義包含要考慮到別人,而不是自私自利的只有想到自己。
「阿泰,畢業後除了要對自己負責,你的肩膀上也承擔著你媽媽和外婆的兩個名字,你也要承擔起對她們的責任,你知道嗎?」畢業典禮結束後,阿泰的媽媽帶著阿泰來和我合影留念,並感謝我兩年來對他的照顧後,我又忍不住再度叮嚀他。
別做幫孩子「剪蛹」的人
大多數的父母總是祈求子女生活能輕鬆一點,少受些挫折與打擊。其實人生不可避免遇到不計其數的苦難和挫折,生活不可能永遠風平浪靜,狂風暴雨總是不預期而來。為人父母應該讓孩子們能帶著「深根」成長,這樣他們就能從最最來之不易的地方得到最好的養份。
阿嬷教會我的,永遠是如此真實與動人的身教,也告訴我許多待人處事的智慧呀!
對待任何一個人,無論年齡、輩分,還是大人、小孩,甚至是嬰兒,該有的尊重是相同的。不論有心無意,說話傷人是很殘忍的,何況是小孩,他還分不清是玩笑還是真話,一句大人不以為意的玩笑,足以令幼小心靈受到莫大傷害。
微笑、感恩和分享,你也可以這麼幸福......
那時,我的心好暖、好暖,我的阿嬤就是一個凡事反求諸己,對身邊的人流露善意的好人。她的身教也讓我未來長大後,總不喜歡與人發生衝突爭辯,每次被激怒或生氣時,我總想起阿嬤告訴我的:「一件事做錯了,絕不是一個人的錯,大家多多少少都有責任!千萬不要頤指氣使,推卸責任呀!」
細細追溯關於阿嬤在世時,阿嬤、母親和我三人歡愉相聚的吉光片羽,雖很難準確地說出三人間血脈相連、心意相通的親暱感受,卻能體會阿嬤對事情隨遇而安的生命圖像,深深地影響了我和母親。
容器內該裝進什麼?
人就像一個容器,容器裡的東西,將決定你會成為一個怎樣的人。
好好規劃孩子應付的責任
父母若能好好規劃孩子們應負的責任,可達成下列好處:
聽完她的敘述,我皺著眉頭說:「孩子要學習扛起自己的責任來。因為安逸會成為習慣,習慣會成自然,形成安逸的習慣後就容易出現麻煩。」
父母說到做到  孩子才好教
小誠誠又在抱怨了,這已經是N次了,因為小誠誠的媽媽每次答應他的事,事後都反悔沒做到......
別當「低頭族」父母
由於智能電話技術發展得相當成熟、功能齊全,不少人每天都「手不離機」,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拉遠。因為沉迷使用手機,「低頭族」的現象日趨嚴重,剝奪了最真實的生活。做父母應跳出這個框框才能交好孩子......
成功是給堅持到最後的人
現在的小孩除了學校的課業,有的還被安排了一些課後學習,有英文、數理等學科的補習,也有鋼琴、小提琴、珠算、畫畫等才藝的學習。在學習過程中,小孩總是會因為情緒或某種因素與父母討價還價,不想學或想請假不去上課,有些父母選擇妥協,有些父母則是態度強硬就是讓小孩堅持去。
「老師,漢漢又打人」,小朋友大聲叫著。漢漢是一位剛升上幼稚園大班的小朋友,但他的「事蹟」可不少,動手打人似乎是常有的事。
原來 你可以這麼棒!
「你在做什麼?不想寫就不要寫!」這一吼瞬間讓整個教室氣氛凝結,鴉雀無聲。原來,又是那位剛上小一的小男生讓老師按耐不住情緒發飆。這小男生每天總是問題不斷:不好好寫功課、小動作又多,看回家作業多不想寫就哭,還乾脆躺在地上打滾......
吃苦是一種能力
高速公路交流道下不遠處有一輛台賣抓餅、小籠包的餐車。暑假時,我又到餐車光顧。看著她一個人忙得不可開交,我忍不住問,為甚麼沒叫小兒子來幫忙。她一面擦汗一面回答:「我捨不得他來這裡,這裡有熱又累,孩子還是留在家比較舒服。」
富而有德最不易
在教育界多年,深深體會到「有錢的孩子更難教」......
認知「快樂學習」的真義,是在孩子完成基本學習後輔導其性向發展,而非減少學習時數增加玩樂時間,那我們就可以得到「快樂學習方程式:興趣→性向→目標→動力→成就」,代替以往的科舉方程式。
父親,是與我們血脈相連的至親,也是我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之一。有人說「父母難為」,但中國的父親更是難為。為什麼呢?向漢字請教吧!
家長在教養時,如果因為不想太麻煩,而對孩子直接下達「口令」,強制性的一就是一,違背了就要被打、被處罰,這樣教育出來的小孩就會缺乏獨立性,這樣的「聽話」不見得是好事。
這真是一個不解的難題……
孩子!我不要你將來做「大事」
「孩子我要你將來比我強」、「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點上」、「孩子我要給你最好的」。這是多年來經典的廣告詞,都說得沒錯,每個人都希望自家小孩是第一名。當我們這樣教育小孩的同時,無形中也傷害到別人,因為第一名只能有一個。
灣的父母,往往做太多,照著大環境去要求孩子。似乎長久以來,念書還是孩子的第一課業,其他的,等長大再說吧!殊不知……有些事,從小沒訓練,長大就來不及了!
來到丹麥已經好幾年了,早已習慣了這裡的一切,也算是融入了丹麥社會吧。不過自己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直到遇到了剛從國內出來的朋友以後,才真正意識到:我變了。
最近看到和氣藹藹,一家團圓的台灣藍鵲,竟然令人意外地發現到也有動用「家法」的情景。
日前看到「王剛講故事」的節目,有一個故事讓我非常感動,在這裡和大家分享。
接納孩子真實的面貌
拋棄心中虛幻的理想,接受孩子真實的樣子,才是真正的愛......
(大紀元記者溫婧編譯報導) 「我們對孩子們過於好了。」—— 伊恩•亞森(Ian Yorston),英國牛津郡(Oxfordshire)拉德利學院(Radley College)的數字戰略總監。他在英國王家空軍(RAF)工作了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