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逞口舌之能一大堆的歪理,讓家長和老師氣極,到底是什麼原因?該怎麼辦呢?
在奧林匹克發源地——希臘的一個村落裡,有一塊石碑上刻著「想要美麗嗎?請跑步。想要聰明嗎?請跑步。想要健康嗎?請跑步。」
小飛曾是兒子的同學,今年12歲,剛剛跟隨父母出國2年,這個原本很調皮開朗的孩子突然變得很深沉,性格也越來越孤僻,學習成績也很不穩定,兒子常常和我談起他這個朋友。
午休鐘聲響起,小諭的爸爸提著養豬的廚餘,一跛一跛地走出校門口。看著他緩慢移動的身影,我心中有些遺憾。
暑假到學校參加研習,一進會場,陳老師和張老師就開始抱怨起他們的兒子。陳老師和張老師的小孩,去年同時考上一所不錯的高中。這學期結束,他們到學校幫孩子搬東西後,他們開始反省自己教育小孩的方式。
對於貴族學校的學生,我總認為他們家境很好、英文能力很好、多才多藝,我們眼中的上流社會,似乎永遠都散發著一股貴氣,氣質優雅是他們的形容詞。前陣子和某貴族小學的學生一同去戶外教學,卻有另一種感觸。
辦公室裡,幾個同事嘰嘰喳喳地談論自己的孩子。有的說,他在兒子房間放了各類書籍,希望孩子有機會多多博覽群書;有的說女兒的房間光線最好,有利於孩子在家寫作業;還有一個同事說他兒子最近看上了一套學習桌椅,據說對身體很好,還能控制看書的高度……
「不讓孩子輸在起跑點上」的傳統觀念,應轉換成「讓我的孩子學習如何跑到人生的終點」......
今日社會價值觀越來越混沌不明,造成人們短視近利,競爭激烈也使人們與自己、與他人、與社會、與自然的距離越來越遠,人際關係日趨緊繃,自掃門前雪的心態都快成了常態。相反地,熱心、服務的人士反而變成這個社會僅存的稀有品種,甚至做好事還被投以異樣眼光看待。這個社會真的病了嗎?
秀玲的老公罹患肝癌過世後,她不得不放棄以前的安逸生活,獨自一人挑起全家生活的重擔。
近日在新聞媒體上吵得沸沸揚揚,關於私立學校使用監視器的問題,早在多年前,我便已耳聞,且曾經「身受其害」。以下,是我的幾個「親身體驗」。
在一次帶領同學遊戲的過程,由於我的疏忽,沒能處理好同學間的一場爭執,事後帶著一份惦記,我向其他老師打聽發生爭執一方的孩子——鴻鈞的狀況,竟意外地發現鴻均受創的童年……
利用時機,找出孩子的亮點,並持續發光發熱,我想才是當務之急,尤其是生命教育和職業教育的區塊,實有強化的必要性,才能落實把每一個孩子帶上來並充分展能在高貴生命上。
幾天前和朋友聊天,聽到這樣一個故事: 一位四年級的數學老師上課時問學生:有誰知道6乘7等於幾呀?學生回答:40。「太好了。」老師滿面笑容地說,「你真聰明,這麼接近,只差一點就完全正確了。」 「早就聽說過加拿大孩子們的數學水平很差,不想一個四年級學生竟然連個一位數乘法都不會。」這是我聽到這個故事時首先想到的。更沒想到的是我這個朋友後邊的話,她竟然說:「我很佩服國外這種賞識教育。」
在一次帶學生野外旅遊的活動中,班上39名學生一開始都表現出積極的熱情,然而活動進行不到一半時間,有些學生就開始倦怠,不想繼續了。詢問他們原因,有的孩子覺得太累了,想休息,而大多數人都還興致勃勃,沒有想休息的意思。
小小的媽媽小時非常喜歡聽鄰居阿姨和她女兒一起彈琴,可是因為家庭經濟原因,她不得不望琴興歎了,現在小小已經6歲了,媽媽把自己未實現的願望給了女兒,一心把小小培養成一個一流的鋼琴家,可是不知為甚麼。小小在學彈琴時很頑皮,好像老師講過的正確指法、手型和要求在她的腦子裡根本留不下絲毫的印跡,彷彿從來就沒有學過似的。
一天,到朋友家做客,彤彤的媽媽忙著招呼我們,五歲的彤彤也懂事地幫我們搬凳子。看著可愛的孩子,我頓時心升愛戀,彎腰想抱起彤彤,沒想到孩子馬上跑開了,並且一邊跑一邊說:「我不要給妳抱,妳會把我賣了。」弄得我好尷尬。
下課鈴響了,我在講桌上整理著一摞書,準備一會兒回辦公室。這時候,有的男生已跑到教室門口想出去玩。只聽幾個聲音同時喊道:「讓老師先走!」我微笑的看著門口那幾個孩子,他們想出門卻沒走,規規矩矩的站在一旁等著我。
大多數人以為自由就是能隨心所欲地做自己喜歡的任何事情。這不是自由,是放縱。你可能認識一些跟你差不多年紀的年輕人,他們喜歡在外面待多久就待多久,要穿甚麼就穿甚麼。他們隨時可以跟朋友出去,想去哪兒就去哪兒。也許他們的父母太忙了,沒時間留意子女在做什麼,或是根本管不動他們,甚至放任不管。但這樣真的好嗎?
一次帶學生野外旅遊的活動中,我帶的39個學生,都表現出積極的熱情,然而活動不到一半的時間的時候,有些學生就不想繼續了,為甚麼?有的說:太累了。想休息。 而大多屬人還都興緻勃勃的沒有休息的意思。 「老師,開空調吧,太熱了。」常愛抱怨環境不適的小靜說。
聊天時,有一位老師略帶抱怨的對我說:「每一次,只要我們班的哪個同學出問題,我把家長約來學校商談以後,下一次的班親會就再也看不到這個家長。」她認為,因為孩子的作為讓父母感覺失盡顏面,為了不想面對這種不愉快的狀況,家長就選擇「淡化與脫離」。自然這樣的處理方式,對於親子或是親師之間的關係與成長,完全沒有加分效果。
一個小誤會,一句冰冷的語言,就象冰山一樣隔在人之間。要如何才能不傷人傷己呢?
幼兒時期不重視孩子的教養,將會鑄成無法補救的損失......
古人講究身教重於言教!為師者當然是道德高尚、操守絕佳的人;讓你欽佩、仿效的人;讓你心悅誠服的人;讓你打心底尊敬、仰慕的人!
走到捷運出口,只見傾盆大雨恰似一道瀑布牆綿延不斷而下。看來沒帶傘的我,勢必得在出口玄關這兒停留好一段時間。在捷運出口可以看到忙碌來往的人群穿梭其間,有笑臉迎人散發宣傳單的志工,也有打電話報平安的老人家。在這紛鬧過往的人車交流中,一對年輕母子的影像引起我的注意。
前一段時間,台大校長李嗣涔給即將成為社會新鮮人的畢業同學14點建議,第一點是「保持熱情,別太在乎薪水與升遷」,意外引發憤怒反應。網路上同學一片撻伐之聲,認為校長「不知民間疾苦,淪為業界黑心老闆的幫凶。」以往前輩老生常談的諄諄訓誨,今日卻遭到猛烈抨擊,令人感慨良多。
以牙還牙、以眼還眼去傷害、報復對方,這種處理方式對嗎?跳脫出彼此傷害的重重枷鎖,不要陷入「前孽未了,再種惡因」的永劫輪迴,或許是更好的選擇!
只要說到媽媽,小南就開始掉眼淚;只要媽媽出現,小南就變回乖順的兒子。媽媽只要接到電話,就會千里迢迢趕來學校,雖然心急如焚失去往日笑容,卻依舊輕言細語地勸告著兒子。然而,她從不落淚,在電話裡聽到她絕望的聲音,卻聽不到哭泣。
小真的兒子都上六年級了,個子仍然長不高,讓小真非常擔心;再加上功課不好,經常不寫作業被老師處罰,更讓她傷透了腦筋!她處處向人打聽長高偏方,或是有什麼好方法可以讓孩子把心思放在功課上。
常常為教養孩子煩惱、生氣嗎?有沒有想過那行為的背後其實隱藏著很多的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