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佳節的問候
「雖然沒有見過真正的聖誕老人,但我仍然十分感激媽媽給了我幸福快樂的童年,讓自己的生活多了許多美麗回憶。」紫薇說。
讓孩子走出象牙塔,打開封閉的心靈,接觸世界、體驗生活,是孩子為人生設定目標破冰的第一步。但孩子對社會型態與現實狀況,卻是十分陌生的,所以大人應該隨時跟他們分享經驗,討論目標。如果孩子更明白未來的情景,看見更實際的狀況,他們便可以設立更具體的目標,產生更強的力量。
前陣子,「淡定」成為家喻戶曉的火紅新名詞,對於這個名詞,我自己也有一點啟發。
一次隨團出遊,到了夜間,歇息在一個山腳下。導遊宣布:第二天早上6點起床,用過早餐後,馬上在山門前集合,一起登山。
美式教育出問題了?美國學者推崇「嚴師出高徒」
(大紀元記者馬穎慧編譯報導)西方國家的老師總是和藹可親,寓教於樂,把學生們讀書的艱辛消融於輕鬆的教學之中。不過近幾十年,一群美國學者開始反思:為甚麼美國學生的考試成績不僅落後於亞洲同年齡段的學生,還次於芬蘭、愛沙尼亞和荷蘭等西方國家,為甚麼美國學生的拼讀水平會差於印度學生,會栽在簡單的數學計算上,他們驚呼「美式教育到底出了甚麼問題?」
有一次,兔小妹給我一封抗議信,首頁上寫著大大的「固執」兩個字,各位不要因而認為我是一個開明的父親,因為如果是,兔小妹就不會抗議了,而且她放的時候還是噙著淚水,為什麼我知道?因為她放的時候剛好被我撞見,為什麼會被我撞見?可能是父女連心吧!
想著今年父親節該有什麼另類的作為呢?除了紅包和吃飯,好像也是請兒子畫父親節卡片給爸比和阿公,比較能表現心意。不管怎麼樣,有責任感的父親就可以得到子女的祝福。老公當了老爸之後真是寵孩子,兒子要他一起玩球、讀書、玩電腦、躲被被都沒問題。工作忙碌之後進入家庭休閒,體會家的溫暖。
兔爸爸始終認為,有明確、熱切想要追尋的目標,才能激發向上的力量,這也就是時下流行的「願景」一說。但,要一個還在校園,未進入社會的小孩制定人生目標,會因其對人生、社會、職業沒有具體與足夠的認知,無法真實地勾勒出藍圖,也因此無法產生真正的動力。那父母、師長要如何才能協助孩子,即早設立真正熱愛的人生目標呢?
啄食蚯蚓時,牠會很有技巧地、不會魯莽地使力拉扯到斷裂,而是......
過去一週內,美東聯成公所趙文笙顧問接到三宗華人家長的求助案,除了兩宗的當事人因體罰孩子分別被鄰居及託兒所報警外,另一宗是因父母忙於生計,將孩子送返中國家鄉,交由他人照顧,不料兩歲的孩子最近病故死亡,死亡證明上顯 示,孩子罹患多種疾病,令人看了心痛;而美國法庭也開始查問父母為何將孩子單獨遺棄在祖父母的家中,追究其監護失職的責任。
有時候,講話傷我們最深的人,往往不是別人,而是最愛我們或我們最愛的人!他們對外人講話總是溫、良、恭、儉、讓,對家人講話卻總是凶巴巴,甚至句句如刀,傷人心扉!
小麗老師很喜歡她的平板電腦。她用平板電腦搜尋教學資源,用平板電腦聯絡親朋好友,更用平板電腦教養她兩歲的女兒。
十幾歲的我,深盼大人能夠尊重我。教育家史賓塞說:「教育孩子從尊重孩子開始,怎麼尊重孩子呢?問問自己你要別人怎樣尊重你,就可以得到答案了。」所有調皮的孩子,是最純真也是最脆弱的。父母都疼愛子女,但卻因為面子或外在影響,而對自己的兒女怒罵甚至動手處罰,使孩子們的心靈受到創傷。
「我長大以後要當媽媽。」當我詢問孩子未來志願時,三年級的小庭大聲說...
畢業典禮後整理教室,發現阿杰將整疊媽媽寄給他的信,棄置在回收桶中。看來他還是無法原諒母親……
據日本統計,功課好的學生,不是家裡富有的,也不是聰明的,而是讀書時,旁邊有人陪伴的學生。
原本男孩的活潑好動也算是天性,無可厚非,但是身為家長,最擔心的就是接到孩子頑皮後的結果──同學家長的電話投訴。
幾天突發了一些事情,讓我對於教育學裡「溝通理論」有特別多的感觸。
我經常在課堂上跟學生演練「正反合」的思辨。譬如「快與慢」,「快」有什麼優點、缺點?「慢」有什麼優點、缺點?別人會有什麼感受?我們會有什麼感受?透過不斷正反合的思辨,與對感受的體悟,我們才會慢慢知道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什麼時候不該做什麼,而這就是相對的「對」與「錯」。
有句老話說「養兒方知父母恩」,這句話非常正確,沒養過小孩的人很難有深刻的體會。另一句話是「天下無不是的父母」,這就值得商榷,因為有很多父母對子女抱著或多或少的愧疚感,總想要孩子得到最好的,卻不知道該怎麼教養孩子才最恰當;還有些父母出發點是好的,最後卻把親子關係越搞越糟。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如果你是惡魔,就會遇見惡魔;如果你是天使,那麼必然就會遇見天使了。
當我真的用力去回憶童年,才發現留在我記憶中的,只剩下了幾個畫面。沒有甚麼非常美好的瞬間,所以,無論怎麼回憶,心中也不會有一絲甜蜜的感覺。相反,卻有一些不太愉快的往事,時常不經意的徘徊在我的眼前,好像一道永遠做不完的題似的。
日前我參加一位老師的退休餐宴,會場湧進許多表達祝福的人,都是他卅多年教職生涯的學生。熱鬧中,一位理著小平頭的中年人舉手要大家安靜,說是要送老師一份禮物。只見他從身後端出一個包裝精美的長木盒,在眾人的期待中打開。「天哪!老師的藤條!」所有的人一齊大聲驚呼。
教育家史賓塞說:「教育孩子從尊重孩子開始;怎樣尊重孩子呢?問問自己你要別人怎樣尊重你,就可以得到答案了。」
前幾天和同事一起去騎馬,因為我們都沒有騎馬經驗,所以馬場的工作人員給我們做了一個簡單的培訓,如何讓馬停下,左轉、右轉等。其中有一句話讓我印象非常深刻,他說「請相信你的馬,它們都是受過良好訓練的馬,它們知道自己再做什麼。」
人的可塑性很低,卻又常自以為是的教導孩子。其實跳脫來看,觀察整個場景,孩子的表情及表現,就是我們的翻版。好真實的照妖鏡啊!沒有人在當父母之前,就有經驗。所以父母照著自己父母的模式,繼續教導自己的孩子,卻忘了自己當初當孩子時,氣得七竅生煙的模樣。
對於同一件事物的看法,人人總是有許多不同的立場。有些人對於自己的立場,總保護得很紮實,也就是堅守原則,但有時,太過堅守立場,或許變成固執,到顧人怨。如果可以變通一下,有個彈性的共同原則,才能製造雙贏的局面。
留後路為什麼這麼重要?對我們為人處世有多少的幫助?實是當下無法去解釋的……
鄰居一家搬過來一年多了。他們有個很可愛的小女兒,6、7歲的樣子。自從他們住進來,天天晚上都能聽到小女孩練鋼琴的聲音。
心的污染
孩子們的心原本純淨而善良,是什麼成為了他們心的「污染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