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处理孩子的嫉妒

font print 人气: 952
【字号】    
   标签: tags: ,

【大纪元2012年10月26日讯】(大纪元记者冯霁月编译报导)科学家最近发现了一件家长们早就知道了的事:当别人吸引了妈妈的注意力时,婴儿们会故意的瞎忙活——不停地蹬腿和咿呀学语,直至妈妈的目光重新注意自己。

婴儿的这些举动似乎在说:“看看我!”。而这就是宝宝真正的需求,多伦多约克大学婴幼儿研究中心主任、研究负责人里格斯蒂表示: “当人的社会关系受到威胁时,嫉妒是一种正常的反应。”很少有其他社会关系可以与父母跟子女之间关系的重要性比较。

然而,我们都知道随着孩子的成熟,他必须学会控制自己的嫉妒心,即使他今后扩大了的社会生活中新的情形会唤醒他内心的负面情绪。以下是儿童发育专家和经验父母的意见。

婴儿期

对婴儿来说,嫉妒等于求生本能。“ 就像歌里唱的一样:‘你是我的一切’”,儿童发育和行为专家、安省社工戴仁菲德表示,“就婴儿而言,他们需要父母全神贯注,因为他们的生存及他们需要的一切都有赖于此。”你的反应反过来传达了安全信息——健康情感发育的关键因素。

所以一定要注意宝宝的呢喃和哭声。即使你的注意力还在别处,都应该放下所有的事来哄孩子。戴仁菲德说:“这种关注给孩子的信息是:我注意到你了,亲爱的,我就在这儿。”

当然,对哥哥姐姐来说,父母对婴儿的注意可以引起特别的嫉妒——姊妹间的竞争。幼儿教育学专家推荐的方法包括:向新生儿介绍哥哥、姐姐。 专家表示:“婴儿需要听到你的声音,需要你的抚摸和凝视,而你说的内容对哥哥、姐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不停地描述大孩子——既不阿谀奉承,也不批评。简单地描绘姊妹们正在做什么,比如“你姐姐正在画画”或,“你哥哥在吃早餐。”

幼儿

幼儿的嫉妒则反映为分离焦虑症。当你的孩子开始学会独立,她仍然需要经常回来求助于你,并确认你依然在关心她。所以,你的反应仍然是重要的,但有所不同: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语言系统的发展,要锻练孩子的耐心,比如:“我知道了,但你要等一会儿,因为我在帮你妹妹。”——也许不需要她等10分钟那么久,但至少需要等10秒钟。

“你让两或三岁的孩子遭受一点点的挫折感是肯定没有关系的,甚至是有益的。”专家表示。这是孩子学习处理不愉快情绪的开始。但你不要只是简单地忽略孩子,因为不作反应会引起不安全感和燃起妒火。甚至只要一句“等一分钟我就来”就可以了。

学龄前儿童

即使在年龄在三、四岁的孩子仍会有嫉妒感,因为他们还需要安全感。好一些的是,他们变得更加理性,也更能够理解别人的需要。这意味着我们可以开始帮助他们认识和处理嫉妒情绪。

这就是温哥华的父亲奥尔森努力要做的。他4岁的孩子经常无理中断大人谈话,并在父亲面前耍赖。“我会告诉她,‘我知道你想吸引我的注意,但你真的需要给我几分钟让我跟朋友谈话。’”埃德蒙顿阿尔伯塔大学儿童心理学副教授里纳尔迪认为,这种说法是比较合适的,因为它不仅向孩子提供了保证,而且不会强化破坏性行为。这在嫉妒情绪宣泄时特别重要。 “确保你不会给出(错误的)信息表示‘我花时间陪你是因为你在耍脾气’”里纳尔迪说,向孩子解释——大喊大叫不是让妈妈、爸爸注意的最好方式,而花几分钟自己独处(画画或读书)反而会让人侧目。

只要帮助孩子识别嫉妒的感觉往往会减少其情绪波动,比如说:“嗯,听起来你像是嫉妒了。”保持说话的基调客观。 专家表示,嫉妒本身并不可耻。相反,其目的是帮助孩子应对情绪。

学龄儿童

当孩子上小学时,很多家长觉得他们应“不再”小心眼了——或许忘了成年人也会有这种情绪。里纳尔迪鼓励家长帮助孩子想一想为什么会感到嫉妒(“你认为里奇有一个新朋友就意味着他不再喜欢你了吗?”),并探讨如何更好地对待自己(“你若下午不跟里奇玩,会喜欢玩什么?”)。

父母同样可以帮助他们的孩子看到,当别人得到重视时并不会削减他们的地位。调解嫉妒最有用的话之一是:“我表扬了你的妹妹(或任何人)并不意味着你不该受表扬。”我们希望孩子认识到——大家都可以分享佼佼者的快乐。

青少年

随着孩子进入青春期后,以上的养育经验同样适用。此外,年长的孩子在努力扮演新的社会角色。“他们在尝试成年后需要的发展亲密关系的生活技能,” 戴仁菲德说,“但在青春期,人际关系往往是不稳定的。感情来来去去,我们受到伤害,也感到嫉妒。”

怎么办?总之,青少年需要从家长那得到的是不被嘲笑。戴仁菲德解释说,青少年的嫉妒源于恐惧,就像幼儿或学龄前儿童适应分离焦虑的过程。这里建议家长认同孩子的情感,不要急于扭转情绪,并帮助孩子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与朋友分享你的感情是有建设性的,而以拳头打架或恶意的流言蜚语则不行。

“最后,嫉妒可追溯到我们的自我意识,”里纳尔迪说,“我们都希望感到安全,被人喜爱和赞赏。”作为父母,我们要尽量提供这种保证。

嫉妒与羡慕

虽然我们经常认为嫉妒和羡慕是同义词,但前者是指害怕失去某人或某事,而后者则描述了一种强烈的愿望,希望有别人的东西——财物、权力或赞美。诚然,一点羡慕情绪可以成为一种巨大的动力,例如当孩子渴望掌握哥哥、姐姐的技能或赶上同班同学的好成绩时。 作为父母需要关注的是过分的艳羡,导致自我贬低。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二十年前,第三批国家公派的赴日本国留学生共计67人在大连外国语学院进行出国前的日语培训。在笔者所在的培训班里,只有三位女生。其中的两人长相一般,另外一人则是人见人爱的俊俏美人。那位美女自然而然的成了全班男同学宠爱的对象,致使两位长相一般的女生时时刻刻都有受到男同学冷淡对待的感觉。
  • 在级任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全班成为法轮大法小弟子,修炼后我们的身心受益很多,现在分享一些我们去除“妒嫉心”的修炼故事。
  • 在级任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全班成为法轮大法小弟子,修炼后我们的身心受益很多,现在分享一些我们去除“妒嫉心”的修炼故事。

    (接上文)

  • 李渊派裴寂和内史令萧瑀查处。刘文静借机又发泄自己的不满:“当初太原起兵时,我任司马,和裴寂的地位差不多。如今他的官职远在众臣之上,我内心的确不满,酒后难免口出怨言。”
  • 西方人个性多外向,比较懂得尊重他人、欣赏赞扬别人;喜开怀大笑而幽默;能自我解嘲、自怡怡人。东方人,尤其是中华民族,由于受儒教悠久文化的影响,形成了人们内敛、自尊心强、偏内向的性格,无形中塑造了强烈的妒嫉心,相形之下往往就是见不得别人的好,自负却又自卑。
  • (大纪元记者简鸿梅、魏德综合编译报导) 妒嫉,似乎是人类永恒话题之一。比如,胖瘦一直是女性关切的对象,身材窈窕的同事常自动成为众所羡慕和妒嫉的对象。而民生六大需要中,男人比较计较的是“行”,从买车到开车,谁的行动力差,就可能被认为是输家。不过老实说,不论你拿财富、外貌、或地位来比较,总会发现人外有人山外有山,要比永远比不完。名作家兼出版家阿提勒斯曾在畅销书《我的中年生活》中详细记录他长期陷于焦虑的痛苦,他给读者的建言是,“找到权衡自己成功的尺度。”
  • 当宝宝哭闹的时候,他可能是饿了,可能累了,可能感觉太热,也可能是因为妒嫉。最新的一项加拿大的研究显示,宝宝在三个月大的时候就会表现出妒嫉的迹象。

    加拿大约克大学(York University)心理学部门的研究人员发现,当他们母亲的注意力被其他事物或人吸引时,宝宝们就会有负面的反应。

  • 显然,妒嫉心超过一切,宁愿自己没赚,也见不得对方好生意,最后自己当然也得不到,只有继续受守着原来清淡的生意。
  • 人们一直认为社会关系中的情绪会影响身心健康,但是现在人们发现情绪似乎还会影响到我们的视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