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课教材(高级):越俎代庖

正见文化课教材编辑小组
font print 人气: 147
【字号】    
   标签: tags:

【原文】
“……归休乎君(1),予无所用天下为(2)!庖人(3)虽不治庖,尸祝(4)不越樽俎(5)而代之矣。”

(《庄子.逍遥游》)

【注解】
(1)归休乎君:王啊!你回去休息吧!
(2)予无所用天下为:我要这么大的天下,并没有用处啊!
(3)庖人:庖,音“袍”。厨师。
(4)尸祝:古代祭祀时,代表鬼神接受祭拜的人称为“尸”;居中为鬼神传话的人称为“祝”。
(5)樽俎:音“尊祖”,“樽”是古代的酒杯;在祭祀时“俎”是放(牛、羊肉等)祭品的器具。

【故事阐述】
尧是上古时代的贤君,他到晚年时准备把天下让位给一名叫许由的贤士,可是许由却推辞了,并且说:“王啊!您已经将天下治理得很好了,我还能做些什么呢?您看啊!小鸟在林中筑巢,再怎么大,不过占了一根树枝;偃鼠到河边喝水,河水再多,偃鼠也不过喝到饱为止。你回去休息吧!我要这么大的天下有什么用呢?再说,如果厨师不愿下厨烹调食物,主祭人也不能越权代替厨师烹调食物。同样的,我又怎么能代替您呢?”

后来“越俎代庖”这个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超越职分,代替别人办事。

【讨论】
(1)尧帝晚年打算把帝位让贤给谁?
(2)许由婉拒了尧帝的让位,他的理由是什么呢?
(3)帮助别人做事是一种美德,但若是别人份内的事,而他自己也有能力去完成,你若再替他去做,那就不应该了,结果往往反被人嘲讽为“越俎代庖”。想想看,你有哪些生活上的例子,提出来和大家分享看看。

【造句练习】
例:你不是主掌业务部门的职务,就不能帮他们下决定,不然就成了越俎代庖了。
例:就算你是个热心的人,也不需要越俎代庖啊!

【课后时间】
我们常常可以在文章中看到“越俎代庖”和“庖代”这两个用法,请你查查手边的工具书,并和同学分享看看,这两个用法有什么地方不同呢?

【参考解答】
越俎代庖:代替别人做不是自己份内的事。
庖代:替人做事,并没有越权的意思。

--转载自《正见网》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三国时代末期,蜀汉被灭亡后,只剩东吴偏安于江东。因此西晋武帝任杜预为“镇南大将军”,派遣他领军攻打东吴。杜预率军进击战况顺利,短期内即攻下吴国多座城池,吴军都督孙歆等多人被俘虏。
  • 对于如何治理百姓,孔子说:“使用政令去引导人民,用刑罚来约束人民,人民只会求得免于犯罪受罚,却不会有知耻之心。使用道德来教化引导人民,用礼制来约束人民,人民不但会有知耻之心,也会改正错误返回正道。”
  • 盖廊庙建筑所用的木材,不是一棵树上的枝干能完全提供的;用狐狸腋下白毛皮所制成的暖和轻柔的裘,也不是一只狐狸腋下的白毛皮所能完全供应的;一个国家的治乱安危,存亡荣辱,也不是靠国君一个人的能力就能承担,必须凭借众多朝臣同心合力才能做到。
  • 唐玄宗很器重苏颋,准备倚重他作为宰相,对他的礼节待遇和咨商问题,和其它大臣都特别不同。在下令任命他为宰相的前一天,玄宗秘密行动,不想让左右大臣知道,等到天黑后,玄宗才命人写诏书。玄宗询问侍臣说:“宫廷外是谁值夜?”就派人拿着蜡烛去叫来,人到了一看是中书舍人萧嵩。
  • 无妄,是《易经》卦名,卦象是下震上干。《易经》六三的爻辞是:意料之外的灾祸。有人将牛系住,过路的人把牛顺手牵走了,同乡的人因为丢牛而无故招来怀疑和搜捕的灾祸。
  • 春秋时代,齐国爆发大饥荒。黔敖在路边准备了食物,供应饥饿的路人来吃。有一个饥饿的人用衣袖遮着脸,拖着疲累的脚步,跌跌撞撞地走来。
  • 西晋时,有个文人名叫左思。他的长相并不讨好、口才也笨拙。当时,他决心要做一篇述叙三国时代都城的文章,消息一传开,一位非常有名的作家陆机,便十分不以为然,把它拿来当作笑谈。
  • 战国时代,齐、楚、韩、赵、燕、魏等诸侯国,以合纵政策联合起来对抗秦国。赵国派遣使臣魏加去见楚相春申君说:“您安排了带领兵队的大将吗?”春申君说:“是的,我想派遣临武君为将领。”魏加说:“我年少时喜欢射箭,我想用射箭做个比喻,可以吗?”春申君说:“可以。”
  • 西晋亡国后,苻坚消灭了代国、前燕、前凉后统一北方,并自称大秦天王。而琅琊王司马睿则在南方的建康称帝,建立东晋,与北方的苻坚相抗衡。公元383年八月,苻坚率领大军要攻取东晋。晋武帝派大将谢石、谢玄等领兵八万对秦军还击,同时又派大将胡彬率五千水军前往要塞寿阳防守。
  • 子张去拜见鲁哀公,鲁哀公对他并没有以礼相待。于是,子张便请人去转告鲁哀公说:“我听说您喜欢贤才,所以不惜千里跋涉来拜见您。如今见到您所谓的喜欢贤才,其实就像叶公喜欢龙一样。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