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逸事:劝人细读〈辨奸论〉

作者:郑重
font print 人气: 6
【字号】    
   标签: tags:

李调元之父李化楠在任浙江秀水县令时,极力提携当地学子王学濂,故二人有师生之谊。再者,王学濂与李调元同榜考中进士,为同年之好。

可是,当李化楠病故河北,李调元扶榇回乡安葬,途经德阳时,身为德阳县令的王学濂,借口上峰莅临,不能分身,只派了部下前来接风,却又要李调元为他题诗留赠。

王学濂有失礼仪的做法遭到许多人的共同谴责。李调元想到:文坛才子袁枚“乃知师恩厚,还在父母前”的诗句,想到大学士孙补山赴任前先到亡师家中祭灵的这些高德风范,越想越气,便写成七绝一首,算是给王学濂的“题诗留赠”,诗句为:

钱塘师谊道尤尊,
前有袁枚后有孙。
不近人情今再见,
只须痛读〈辨奸论〉。

李调元将王学濂视作宋代苏洵在〈辨奸论〉中斥责的忘恩负义、过河拆桥的奸佞之徒。不久,此诗传遍德阳县城,县令王学濂也因此得了个“不近人情”的绰号。

正是:
要识奸忠与假真,
劝君细读〈辨奸论〉。
敬对岳王三稽首,
怒视秦贼百呸声。
尧之都,舜之壤,
岂容蛇鼠乱纵横?
天灭邪恶会有时,
金鸡报晓待天明!@

责任编辑:林芳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局势趋东厂, 人面翻新样。 织造平添一段忙。 待织就,迷天网。
  • 撑风老竿里如铁, 几度凌风不改节。 哪似薄情桃李花, 须臾便与春相别!
  • 善法堂前拟圣流, 南泉牧得一头牛; 我欲骑往西方去, 又恐西方不肯留。
  • 老僧自有梅花骨, 不肯将身伴牡丹。
  • 担头多酒雪已降, 行行虚见老梅桩; 一枝两枝折不尽, 呼童恨不连山扛。
  • 傅山,字青主,山西阳曲人,是明清之际的思想家、书法家、医学家。擅诗文,工书画,著有《霜红龛集》。他立志坚贞,终身不仕清,曾写诗明志,云:
  • 吴三桂因“诛求杀戮,草菅人命,惧怕上天降罪,乃遁于佛图、老子之教。斩山以为窟,笼金以为像”,修建庙宇,而欺天邀神,以求保佑。
  • 剃自由他剃,头还是我头。 世之剃头者,人亦剃其头。
  • 张玉书,字索存,清代江苏丹徒人。顺治进士,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有“太平宰相”及“一代大手笔”之誉。
  • 秦世贞,广东广宁人,清朝顺治年间,由贡生除知文安县,后奉旨巡按江南,为当地百姓办了许多好事,加之他清廉正直.弹劾不避权贵,时人誉其为“铁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