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传汉字

汉字正义(20):神传汉字“神”在哪里?(2)

--形象与逻辑的完美结合

作者:子正

二、形象与逻辑的完美结合

由前文〈汉语的秘技〉我们知道,汉语对世界的表达,是基于对物质世界结构的完整认知、对事物分类基础上的一种层级逻辑的立体式表达,作为“记录”汉语的汉字,自然也要体现出这些特点。所以汉字在造字之初,就针对汉语的特点进行系统地设计,具体体现为:

1.以实用为导向。

2.以象形为构形与表音基础。

3.以事物之间的联系为构形纽带。

4.以表现音型为主干。

5.按层级关系搭建框架。

6.按逻辑关系进行拓展。

7.由已知达未知,以有限通无限。

文字既然是“记录语言的符号”,目的是传递资讯,那么如何让人们比较容易理解与接受,就成为关键。汉字造字正是从这一点入手,确立的造字理念是:最大限度地符合人的感官感觉、常识经验来表达语言。具体思路是:以人类生存生活必然涉及到的人们最为熟悉的事物为素材,如《周经.系辞下》中所说︰“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然后以象形方式予以表现,作为汉字的构形基础。

这些构形基础因为是人们最为熟悉的事物,又是以象形的方式表现出来,所以基本上可以做到其意不学自明,其音张口即来,从而达到意、音双表的目的。

由〈汉语的秘技〉我们还知道,汉语共有1,200余个音型。作为“记录”汉语的汉字,自然就要着重“记录”汉语这些音型及其所表达的意义(概念),就成为汉字构形基础选取首要考虑的因素。同时,既作为构形“基础”,自然就要具备足够的通用性。

这500左右的素材以形象的方式表现出来,就是许慎所说“依类如果衡量下来,适合作汉字构形基础的素材也就500个左右。”象形,其产物就是“象形字”。

此外,“象形字”不等于“图画”,而是事物特征的线描,所以叫作“文”。“文”的意思,就是有条理、有意义的花纹图案。因此我们看到,越是人们熟悉的常用的事物,其“文”越是简练而又特征明显。比如:

有了这500余基础构形材料,然后按事物之间的联系以之进行组合,构建其他通用义,直到与象形字一起能够“记录”汉语中的所有音型。这叫“会意”,约1,100余字。如:

这样,500余象形字+1,100余会意字共1600余字,就涵盖汉语中的所有音型。因为古代汉语中音型更多,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减少了些,比如尖音(声母。指z、c、s声母拼i 、ü时的发音),如:

同时,现代汉语(普通话)还去掉了入声,所以现在只有1200余音型。

由前文〈汉语的秘技〉中所述,汉语是单音节“语意多载”(一音多义)语言,既然象形字与会意字已经“记录”汉语中的所有音型,自然也同时“记录”了这些音型所表达的其他意义(即“一字多义”)。

对于由这些基本构成要素所衍生的事物,就采取“属+种差”的逻辑结构予以“记录”,这叫“形声字”。自然,“属”即是相应的基本构成要素,由相应的象形字或会意字充任,称为意符或形符;而声符,则是由同音的象形字或会意字充当。当然,先成的形声字亦可充当意符或声符。

声符的选择也是经过精心设计,不是图简单方便或常用而定,所以同一声符组成的形声字在早期有效汉字中,一般不超过20个。而在“属+种差”结构以外的其他概念和意义,形声字的声符一般都同时兼表意。这是选择同音字中哪个作声符的主要依据。(参见前文〈汉字造字法“六书”详解〉)

所以,就数量而言,形声字就成了汉字的主体;然后通过假借办法,记录汉语中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和虚义。最后,又通过转注的形式,解决汉字发展演变中的一些问题。这样,汉字就把语言中的所有语音和意义全部覆盖了。

对于新出现的事物与概念,汉字(适应于汉语)主要采取四种方式解决:

第一、对一般的意义,采用“语意多载”(一字多义)的方式轻松“记录”。

第二、对出于翻译其他语言的需要,主要采用形声的办法另造新字。但这类情况比较少见。

第三、对一些比较抽象或不易表达的意义,则采用假借的办法予以“记录”(表现为“一字多音”)。

第四、最主要的方式是以字组词,用以表达相对复杂的事物(概念)。

当然,超出常用汉字以外的概念肯定还有。在前文〈汉字的数量有定数吗?〉中已介绍过,中国历史上同时代通用汉字的数量,稳定在七、八千上下,这既与需要表达的事物的数量有关,也与人脑的记忆能力有关;而历代有效汉字(除去异体字、俗字、错别字、死字)的总量,则在13,000左右。

所以,在当今快速发展的世界,不断涌现的大量新事物(概念),汉字系统并不需要作大调整,以已有汉字及其组合就足以应付,表现由已知达未知、以有限通无限界的文字学最高境界。@*

点阅【汉字正义】系列文章。

责任编辑:吴雨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