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母为国育忠臣
崔玄暐(639年─706年),唐代人,自小就有德行。唐高宗李治龙朔年间(661—663年),他以明经科进士及第,入朝为官,逐渐做到库部员外郎。
他的母亲卢氏,对于儿子在朝为官,曾语重心长地教育他说:“我听姨兄辛玄驭说:‘儿子在朝为官,如果有人来说他贫穷得难以维持生活,这是好消息;如果听人说他家中钱财很多,衣服华丽,车骑漂亮,这倒是坏消息。’我认为这话很有道理,故十分看重此语。我常看到亲友中做官的,大多将财物献给父母,父母只知道喜悦,竟然不问这些财物是从哪里来的。如果真是从自己的俸禄中省下来的,倒不失为好事;如果不是从正道而来,这和偷来、抢来的有什么区别?即使没有因此招来灾祸,自己难道不觉得惭愧吗?三国时孟仁(?─271年)的母亲,不肯接受儿子送给她吃的鱼干(孟仁任管理渔业的小吏,寄鱼干给母亲,其母不受退回),就是因为这个。你现在拿朝廷的俸禄,已是十分荣幸,如果不能忠贞清廉,怎么对得起天地良心呢?希望你把我的这番话放在心里。”
卢氏的这番话,崔玄暐牢记心中,终身受益。他时时想起母亲的教诲,为官以清廉、勤谨著称。后来,他的官职屡屡升迁,武则天长安元年(701年)做到天官侍郎,依然洁身自好,不肯与权贵交往,因而被权贵所忌,后因此改官文昌左丞。过了一个多月,武则天便对他说:“自从你改官以后,你原在的衙门,便常犯过失。还听说有人为你改官,而设宴庆贺,以为从此可以行其贪欲,随便作恶了。现在,我让你恢复原职。”崔玄暐便仍然担任天官侍郎一职。
崔玄暐不仅为官清廉勤勉,而且正直有节操。武则天时期,酷吏来俊臣、周兴等诬陷良善,企图以此邀功。他们给朝臣妄加罪名、抄没家产,竟达数百家。崔玄暐为此一再上书,向武则天陈述冤情,最终使数百家官吏得以昭雪。
有一次,宋璟劾奏张昌宗图谋不轨,崔玄暐鼎力相助,武则天最终判了张昌宗的罪。崔玄暐的弟弟崔玄升担任司刑少卿,也力谏武则天诛杀张昌宗,同样表现得刚正不阿。后崔玄暐又参与诛杀了佞人张易之,因诛杀“二张”有功,被朝廷提升为中书令。
崔玄暐之所以能够为官清廉正直,不屈服于武则天时期朝中的邪恶势力,不阿权贵,这与其母亲卢氏对他的教诲密切有关。真是贤母育忠臣啊!(《旧唐书‧崔玄暐传》)
王母勉子匡正义 母子皆慷慨
王义方(615年─669年),唐代涟水(今属江苏)人。他从小丧父,家中贫困,而事母甚孝,又十分好学,通五经,有品行。当年,王义方赴京城参加科举考试时,路上偶遇一个步行的人,相谈之下得知此人的父亲担任颖上县令,此时病重,将要去世,所以步行赶往,但不知要走到哪一天,才能赶到其父的任所。王义方一听,立刻将自己所乘之马赠给他,不告姓名而别。即此一事,就可见其品行之一斑。
唐高宗显庆元年(656年),王义方任侍御史,刚正敢言。当时,李义府正任中书令,又被朝廷封为侯。李义府外貌温和谦恭,和别人说话,必定面带微笑,语气温和谐谑,但内心却十分奸诈忌刻。李义府身处权要,一心只要别人奉承自己,谁如稍有一点违拗不顺表露出来,就必定要加以陷害,时人称他“笑中有刀”,又给他起个绰号叫“李猫”,讽刺其阴险毒辣。
这时有个名叫淳于氏的美妇,因罪关在大牢中。李义府贪恋她的美貌,便假公济私,令大理丞毕正义(人名)为她开脱罪名,将她释放出狱,以收为己妾。事情被人告发,朝廷派大臣调查此事,毕正义畏罪自杀。
王义方身为谏官,对李义府深为不满,想要上奏弹劾李义府奸邪腐败,为害朝政,但想到这样一来,弄不好会招来灾祸,那肯定会连累到自己的母亲。他十分犹豫,难下决心,便将此事告诉母亲,对母亲道:“现在奸臣如此横行不法,如果我不尽我的职责去参劾他,就是对朝廷不忠;但如果因此带来灾祸,连累到您老人家,这是极大的不孝。所以我一直拿不定主意。”
王母听完儿子的话,严肃正色地对王义方说:“汉代王陵(前3世纪─前180年)的母亲,甘愿伏剑而死,以让儿子尽忠成义。如今,你能有这一片忠心为朝廷尽忠,这正是我的愿望,即使为此而死,我也心甘情愿!”
王义方听了母亲这一番正气激荡的话,便下定了决心,立刻上奏参劾李义府。果然,朝廷没有处置奸臣李义府,却找王义方奏章的毛病,妄加罪名,将他贬为莱州司户。
后来的事情,也很有意思:王义方被贬为莱州司马,没有被诛杀,还算是朝廷的恩典。李义府后来见到王义方,问他:“王御史胡乱弹劾我,难道不觉得惭愧吗?”王义方义正辞严地回答说:“古代孔夫子任鲁司寇七天,便诛杀了少正卯。相比之下,我王义方任御史十六天,不能为朝廷除去奸邪,这才是我感到十分惭愧的!”充分表现了他的义无反顾的崇高精神。
(《旧唐书‧王义方传》、《旧唐书‧李义府传》、《大唐新语》、《渊鉴类函‧人部‧贤母四》)
──转自正见网 #
责任编辑: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