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18年07月17日讯】大家好,欢迎大家订阅关注新闻看点,我是李沐阳。
耶鲁大学教授陈志武早前曾有一篇博客文章,说世界一流大学不爱招中国学生,这个说法当时让很多人吃惊。有天赋又勤奋的中国学生,为什么不受世界一流大学待见呢?
然而还有更令人震惊的消息,自由亚洲电台引述北京大学教授、中国著名社会学专家郑也夫的观点说,中国(共)的教育体制,导致整个民族输在起跑线上。
如果说世界一流大学不爱招中国学生,那只是博士研究生,影响面相对较小。但是郑也夫的观点涉及的是所有的中国孩子。中国的教育究竟出了什么问题呢?
完整视频:
大家知道,中共在搞所谓的“素质教育”,主要就是“小三门”——音乐、体育、美术。但是在大陆上过学的朋友应该知道,这三门学生都喜欢的课程,经常会被挤掉。尤其是高中阶段,只是列在了课表上,实际都被高考的考试科目给占用了。郑也夫教授的观点指出,在激烈的竞争当中,所有的“素质教育”都是空谈,任何愿望良好的能力训练,到最后都变形了,成了应试工具。
中国的家长可能很多都有一个想法,就是不能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个起跑线在哪呢?好像没有一个固定标准。但是有很多的家长从幼儿园阶段就教孩子识字、学英语,甚至上补习班。为了孩子的将来,家长们也是“拼了”,花再多的钱也咬牙坚持。可是郑也夫教授认为,这就是家长在帮着老师“祸害”孩子。
大家知道,幼儿园阶段的孩子,心智还没有完全发育,如果强迫他们识字算数,会对他们有一定的伤害。所以在发达国家是有立法的,他们要求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就是玩儿,让他自立。
有一位日本朋友曾经跟我说,日本幼儿园很看重孩子自立能力的培养。他们要求小孩每天带几套衣服去上学,随时训练他们脱衣和穿衣,目的是锻炼他们皮肤和身体调节温度的功能。
中国孩子呢?很多虽然会背唐诗、记单词,但依赖性太强,有的甚至上了小学还不会系鞋带、穿衣服。郑也夫认为,这种依赖会给孩子的性格打上深深的烙印。他指出,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一个孩子不贪玩儿,比不爱读书更可怕。他说日后有出息的,其实小时候都是比较贪玩的。贪玩就是对某种东西热忱高涨,就是兴趣,这是一件好事。如果都循规蹈矩那就完了。
耶鲁大学康正果教授对自由亚洲电台表示,美国的幼儿园不会教孩子去认字,就是让孩子在黑板上乱画,在纸上乱画,用胶泥捏一个什么东西,教给孩子各种各样的游戏,这都属于能力的培养。
康正果认为郑也夫点出了问题的实质,在中共的教育体制下,老师和家长都没有多少选择。所以一味地追求孩子考高分,班级要排名次,学校要搞评比,造成很多孩子连玩都不会了。
为什么是这样的情况?康正果指出,是中共的利益集团在起作用。从教育部到下面的教育厅局,指标、排名次、考核得奖就是这些人定的,这些都与他们的升迁挂钩。特别是现在搞的所谓教育产业化,促使所有人都在向“钱”看。就是官僚体系在捞钱,把教育和商业绞在了一起,各种各样的补充教材、课外辅导越来越多,致使孩子们的书包越来越重。
旅美独立评论人士陈奎德认为,中共把人控制得死死的,它搞的这一套教育体制,让人只想到考试一条路,其它方面几乎都被卡死了。在这种强大的制度环境压力下,人们不得不按着中共画出的轨道走。
陈奎德表示,只有在比较自由的社会里,人们才有更多可能找到自己长处的发挥点,出现人才甚至创造人才。中国人不是不聪明,是因为受到了压制,无法释放自己的聪明才智。
他指出,现在很多发明被日本人得了,但是日本人过去并不擅长创造,只是模仿。二战后制度环境改变了,日本就出现了大量人才,而中国直到现在,一个自然科学方面的诺贝尔奖得主都没有。
我们再回到陈志武教授的消息,为什么世界一流大学开始不爱招中国学生呢?现在想想也不难理解了。正如陈志武指出,这不是种族歧视问题,而是学校花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培养出来的中国学生却没办法找到一流大学的教职,在他们看来这相当于是浪费时间。这不能不说是中国人的悲哀。#
感谢您关注新闻看点,再会。
大纪元《新闻看点》制作组
责任编辑:李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