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许(Hieronymus Bosch)的三折画《干草车》

作者:史多华
波许《干草车》三折画全图。(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606
【字号】    
   标签: tags: , , , ,

文艺复兴北派画家波许(Hieronymus Bosch,或译波希)以善于表现地狱、妖魔鬼怪为名,作品经常充满了神秘和怪诞想像。在早期,人们认为这些画面只是用来娱乐和哗众取宠,而把波许说成“炼金术士”和善于“创造妖怪”的人。

然而收藏波许作品的菲利普‧艾尔认为他的作品教育意义大于娱乐意义。一位十七世纪初的德国历史学者描述波许作品中的神怪内容“恐怖多于趣味”。到了二十世纪,学者确信波许的作品有更深的内涵,其来源和意义值得深入探讨。有的学者则将波许的艺术视为和达利同类型的超现实风格;另一些则认为波许反映了中世纪神秘的宗教习俗。不论如何,波许在当时确实是风格最神奇怪诞的画家。

波许的家乡在赫托根波许(Hertogenbosch),一个安静的荷兰小城。其祖先在十四世纪或十五世纪初从德国的Aachen到此定居,波许因地名而取其姓氏。关于波许的生平记载不多,大都是从公元1474年的市政志和圣母兄弟会的记载得知。没有任何记载日期可以考证他的学习过程和游历。据说他兄弟也是画家,所以推测他的绘画技能可能来自于家传。1479到1481年间他娶了家境富裕的梅尔芬妮(Aleyt Goyaerts van den Meervenne)为妻;并在1486─1487年加入了圣母兄弟会,且为其创造过许多宗教题材的作品。到1516年死前,波许似乎一生没有离开过家乡。

虽然欧美许多私人或美术馆收藏的作品被认为是波许的手笔,但其中不乏临摹的仿作,只有约三十多件被确认为真迹;而这些作品也很难找出正确的日期做编年的研究。

在波许的作品中,描写人类的原罪和堕落是他所擅长的题材。除了已经介绍过的《享乐的花园》(The Garden of Earthly Delights),《干草车》也是一幅类似题材的三折式作品。

屏风三折画的左翼描写的是天堂,上帝高高在上,大放光明,手中拿着象征宇宙的球体;其下画面表现了几个不同场景,分别是“创造夏娃”,“偷吃禁果”和“逐出伊甸园”。这是早期西方绘画常常出现的手法,把不同时间发生的事件同时呈现在一个画面内。

波许《干草车》三折画左翼:天堂。(公有领域)

《干草车》的典故则来自于法兰德斯的谚语:“世界是一辆载满干草的四轮车,人人从中取草,能捞多少就捞多少。”波许借用了这个谚语来表现人类为追求物欲而堕落。在此,干草比喻人世间的名利和物欲是短暂、易腐败而无价值的;然而人们却不择手段地盲目追求。而这种对物欲的追求正好为魔鬼所利用,带引人走向罪恶的渊薮,甚至毁灭性的结局——地狱。

中央的主画面呈现了一辆满载了干草的大车,周围的男男女女正拚命用各种工具抢夺车上的干草,不择手段,甚至杀人害命。右前方一批教徒已取得了干草;正在分配收藏,并开始享受;在车子的后面,连教宗本人、国王和贵族们都不顾身份地列队紧跟。而人们却浑然不知干草车正由贪婪的鬼怪拉着,朝向右方地狱前进。波许用尖刻讽刺的手法描写人们的贪婪嘴脸,揭示出谚语的真实性。

波许《干草车》三折画中央:干草车。(公有领域)

谁能够摆脱物欲的诱惑呢?在草堆上,有一对恋人和几个音乐家,对诱惑似乎无动于衷。好像只有热恋中的人和艺术家因为专注于自己的热爱,而轻忽世俗的纷扰。然而,在他们的右边有一个长了翅膀的白色魔鬼,正用鼻子吹奏着笛子;左边则有一个天使正抬头仰望着出现在云雾中的耶稣;还有一个躲在树后的人,手持系着一只象征淫荡的罐子的长棍在窥伺着。也许波许在暗示,人性是不稳定的,即使暂时超脱了,周围还是随时有恶魔的威胁、欲望的诱惑,当然也永远都有神的慈悲呼唤。画面上方的神看着无知犯罪的人们,表现出无奈又着急的神情。

如《享乐的花园》一样,三折画最右边的部分呈现了地狱。同样的背景暗红色天空衬托着灾难气氛;前方,一些罪人被鬼怪追逐、吞食;另一些人则被赶进一座正在搭建的监狱高塔,上方有一个绞刑架。远处的一个高塔上已有绞死的尸体悬挂着,依稀可辨。

波许《干草车》三折画右翼:地狱。(公有领域)

显然,波许并不是以画神怪或地狱为乐,也不见得是什么超现实主义。他以真诚的心想告诉人们善恶有报的道理,劝诫世人重德行善,可谓用心良苦。@

——转载自《艺谈ARTIUM

责任编辑:李梅 #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小汉斯‧霍尔班生于德国巴伐利亚州的奥格斯堡市(Augsburg),属于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北方的画家与版画家。他被公认为十六世纪时期最伟大的人物肖像画家之一,除了肖像画之外,他的作品还包含宗教画、警世内容的版画等等。特别是他警世意涵的木刻版画用于人文思想著作的插画,在传播新教思潮的时代里,起到了有力的作用。
  • 文徵明以“白描法”钩出娉婷玉立的莲花,用极婉约匀称的细线来钩勒。为了显现花瓣的精气有神,画瓣尖,下笔时先以书法中的“顿笔”为之,再提笔上来,一上来就见真章了。我们看到文徵明的花瓣线条是那么细致温和,好像随手不经意地就画出来似的,柔中带刚,刚中有柔。显得韵味无穷。
  • 南梁 张僧繇《雪山红树图》(台北故宫博物院提供)
    光凸凸的山,除了轮廓线以外,不添加任何线条也就是没画皴法。 这幅画怎么和常见的中国山水画迥然不同呢?
  • 来自比利时的法兰德斯风格画家安东尼‧范‧戴克(Anthony van Dyck,公元1599年–1641年)是一名臻求完美的肖像画家。他最著名的作品是替英国国王查理一世所绘的肖像画,优雅地呈现了查理一世和他的宫廷样貌。范‧戴克也是一位色彩大师,他善于运用色彩和大胆的笔触来表达光线、物体的移动和布料质地。这项特长也让他得以在作品中描绘出高度精准却仍具有绘画特点的蕾丝质地。蕾丝这种非常精致又复杂的布料是16至17世纪时富有的艺术赞助人流行配戴的服饰配件。
  • 华丽夸张的定型角色(stock characters)、简单的情节、即兴对白和户外表演,是即兴喜剧(Commedia dell’Arte,又译艺术喜剧)的核心特征。其幽默剧情常围绕着年轻恋人的种种考验。演员们不受台词限制,可以根据观众的反应调整表演。这些喜剧常含有对时政的讽喻和接地气的幽默,可以巧妙避开查禁。这种意大利民间戏剧形式也成了18世纪洛可可(Rococo)艺术运动的理想题材。
  • 冬天多少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沉闷些,有些人觉得天空乌云密布缺少阳光令人提不起劲来。但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就算在最昏暗的日子里也有色彩。最近我坐在一家咖啡馆里望向天空,当天刮风下雨天色昏暗,天空不再出现彩虹,反倒像是大理石般带点细微的灰色、蓝色甚至紫色。
  • 意大利伟大的艺术宝藏之一是位于帕多瓦(Padua)的斯克罗维尼小礼拜堂(Scrovegni Chapel)。是什么让小小的斯克罗维尼神妙不凡,且意义重大?
  • 丁托列托在自己画室的墙壁上写有这样的座右铭,作为灵感之源的提醒:“米开朗基罗的造型与提香的色彩”(Il disegno di Michelangelo ed il colorito di Tiziano)。《创造动物》这幅画是向两位大师致敬之作:丁托列托动态地描绘了神体,并满怀愉悦地赞美自然界。此画如今收藏在威尼斯学院美术馆(Gallerie dell'Accademia)。
  • 美国作家史丹利‧霍洛维茨(Stanley Horowitz)写道:“冬天就像蚀刻版画,春天是水彩画,夏天像油画,而秋天是综合四季的马赛克(镶嵌画)。”几世纪以来,诗人与作家用笔歌颂四季,而画家用色彩使之流传千古。
  • 聚会宴饮的传统,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早期。在古希腊,有一种称为“会饮”(symposium)的特殊宴会,是当时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随后,宴饮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十分盛行,并以不同的形式传承至今。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