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故事】

神机妙算的孔明 面临成败生死如何看天意?

作者:允嘉徽
祁山一战,诸葛亮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图为金协中彩绘《三国演义》。(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5449
【字号】    
   标签: tags: , , , ,

孔明妙算“赤壁之战”,三分天下一战谋定。于蜀汉军和魏军在祁山摇天撼地的争战之后,诸葛亮说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在五丈原诸葛亮观察到“将星欲坠”,他说自己懂得祈禳之法,“但未知天意如何?”神机妙算的孔明对上天的安排,是怎样的心情态度呢?

孔明妙算“赤壁之战”,三分天下一战谋定。孔明在蜀汉,三十年经营,杖道扶义,体存信义,竭股肱之力,匡主济功,效忠贞之节,死而后已! 由于他开诚心布公道,赏善惩恶纤介分明,公平无私行赏罚寓劝戒,因而在蜀汉域内,人人都畏而爱之。然而,五丈原之役功亏一篑,孔明鞠躬尽瘁,汉室兴继大业终未能定。

且说那一场蜀汉和魏军在祁山摇天撼地的一战。

司马懿发动魏军大力攻打祁山蜀寨。蜀汉的军力虽然较少,但是士兵都有效死之心,不畏强敌,彼此相告:“诸葛公之恩,以死相报都还不够呀!”临战那一天,蜀寨士兵莫不拔刃争先,以一当十,结果一战大克魏军。

司马懿尝了败仗,失了渭南营寨,军心慌乱急急退阵。这时从四面八方又涌现蜀兵冲杀将来,魏兵十伤八九,死者无数,只有少数余众奔过渭北逃生。

孔明在山上见到魏延引诱司马懿的军队入了箕谷,一霎时火光大起,心中以为司马懿此番必死无疑了。

然而,岂知此时天降大雨,这场意外的大雨熄了火,止了火的延烧。司马懿父子在此际狼狈逃去了。此时,孔明真明白:“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不就是说,上天的安排布局,人间无法强行改变,贤明如孔明,对于天数也只能心服了!

后人有诗叹息道:“谷口风狂烈焰飘,何期骤雨降青霄。武侯妙计如能就,安得山河属晋朝?”冥冥中有天数。

数年后,再看五丈原,孔明的终战。后主十二年春,孔明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懿对阵于渭南,相持百余日。司马懿按兵不动,久不出战。

期间,孔明听到东吴出兵攻打曹魏无功而返,竟不觉昏倒于地。急救苏醒来的孔明叹道:“吾心昏乱,旧病复发,恐不能生矣!”那一夜孔明扶病出帐,仰观天文,看到“将星欲坠”的星象——“三台星中,客星倍明,主星幽隐,相辅列曜,其光昏暗”,又令他惊慌,知道自己走到生命尽头,阳寿将终。

蜀将姜维在一旁劝他向天祈禳试试看:“天象虽则如此,丞相何不用祈禳之法挽回之?”

孔明说:“吾素谙祈禳之法,但未知天意如何?”

于是,姜维在账外引四十九人守护,孔明在帐中设香花祭物。地上分布七盏大灯,外布四十九盏小灯,内安本命灯一盏。孔明虔诚拜祝,恳切伏望仁慈的上天,俯垂鉴听自己“上报君恩,下救民命,克复旧物,永延汉祀”的心愿。拜祝完毕,孔明在白日中计议军机,夜里则在帐中行祈禳之法。

祈禳法要连行七夜,孔明在帐中祈禳到了第六夜,见到主灯明亮,心中感到了光明希望。就在这时,却被急告军情入账的魏延的飞步扑灭了主灯。孔明弃剑而叹:“死生有命,不可得而禳也!”这年八月,孔明卒于军中。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管是个人或一国大局的成败与生死,都由上天布局安排而动而定,很可能事与个人愿违。孔明一方面虽然忧心“永延汉祀”功败垂成,一方面也乐天知命,生死去留无碍。而他特别重视善恶之辨,这也是上天所重视的!孔明忠义存德,穿越朝代的成住坏灭,德范天地间,永垂不朽!

后语

从历史的长卷中我们也都看到了,一个国家朝代的末世之时,人心道德败坏,乱象丛生,随之各种灾疫沓来战乱纷至,这也是人间“成住坏灭”循环的铁律!看似天灾其实是人败德自招的横祸,其实是人间罪业的报应净化的过程。经历汉朝末年的帝星不明,贼臣乱国,灾疫连连,万民涂炭,属于汉朝的历史已经翻过页了。卧龙诸葛孔明虽然得到了先主刘备百分百的信任和仰赖,竭股肱之力欲续汉祚,尽忠贞之节效托孤之忠,却逢“扶不起的阿斗”,诚然是天命矣,上天安排他这个使命是为人间树立浩然沛然的忠义德范!

如果说人在谋事的过程中能够真做些什么,就是回归人之初的纯真善性,提升生命的层次吧。这也是孔明施政教化中最重视的一项。生命达到高层、更高层次境界时,更能够与天相通,更能悟到“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之不同境界的内涵,不用谋事就能享有所积之善德招来的福祐。

参考资料:《三国志·蜀书》、《三国演义》

@*#

──点阅【名句故事】──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本章“最孔门言礼之精义”。中国古代,礼是区别尊卑贵贱的,不同的人采用的礼节有所不同;但若片面强调差别,则易离心离德;而且,礼的目的乃是建立和维持秩序──一种和谐、太平的状态。儒家的礼治观,是让人互不混淆而又和睦相处。换句话说,“别”是礼的手段,目的还在于“和”。有子讲“礼之用,和为贵”,含义丰富,直指核心。
  • 地球的“成长史”竟然是这样的?!科学家终于承认,史前大洪水真实存在,难道《圣经》中记载的是真的?
  • 焚香静心,佛图澄和尚竟然还可以用香来救人……真的假的,琴技高超空中竟然飘香?
  • 孝悌是孔门教人的起点。《孝经》讲,“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简单的说,最基本的孝,是赡养父母,“朝夕色养”,做子女的要爱护自己、修养品格,否则“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进一步,有条件、有机会的,子女做一番事业,为国为民效力,光宗耀祖。最高的,子女能立身行道,成圣成贤,父母也因此享大福分。
  • 金丝桃的这个花语浮现眼前的是这样的画面:一边毫无保留绽放烟花般的绚丽光华,一边发出防御的警讯威慑──非诚勿扰!邪祟勿近!别看我如此纤柔娇美,但我是味微苦、有小毒的,要是欺人太甚,将承受我报复的后果。
  • 为什么“夫子温、良、恭、俭、让”就能得之?这里援引一段张居正教小皇帝的话,有这五者德容之盛,感动于人,所以各国的君,自然敬之而不忽,信之而不疑。都把他国中的政事,可因可革的,来访问于夫子,故夫子因而闻之耳。”也就是说,孔子之闻政,是因为其德行的感召力。
  • 与其它文明相比,中华文明的一大特色,是对家、祖先、孝道的高度推崇。本章就是鲜明的体现——曾子说:“敬慎地办理父母的丧事,虔诚地追祭历代的祖先,老百姓的德行就会归于淳厚了。”在亲情中,人心有了依归,人生有了温暖,社会道德由此奠基,社会秩序由此扩展(古代中国是家国同构),所以说“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 天灯, 放天灯, 天灯节, 台湾, 平溪
    黄历正月十五夜称“元宵”,又称“上元”“元夕”“灯节”。这一天里,人们闹元宵,吃元宵、猜灯谜、结伴赏花灯,古代词人也把赏灯会情景写进诗词。写元宵灯会的词,不计其数,而南宋辛弃疾的一阕《青玉案‧元夕》,则千古长在人心。词中有元宵的胜景,词中对灯节寄情,更有人生的深意。
  • 在古代留下许多龙的故事;对现代人来说,有人认为“龙”只是一个概念,也有人认为龙的故事只是一种神话传说。有意思的是,为何自古以来每个民族都离不开神话故事呢?岁逢甲辰龙年,我们也来回味一些龙的故事。
  • “不重则不威”。君子一定是自重的,否则就没有尊严、威严。这里的“重”,始自内心, “正心诚意”,修为到了一定程度,“威”就表现出来了,如:“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相反,如果一个人不自重,言行轻佻,势必招来侮辱,所谓“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