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故事】

神機妙算的孔明 面臨成敗生死如何看天意?

作者:允嘉徽
祁山一戰,諸葛亮說「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圖為金協中彩繪《三國演義》。(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5449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孔明妙算「赤壁之戰」,三分天下一戰謀定。於蜀漢軍和魏軍在祁山搖天撼地的爭戰之後,諸葛亮說了「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在五丈原諸葛亮觀察到「將星欲墜」,他說自己懂得祈禳之法,「但未知天意如何?」神機妙算的孔明對上天的安排,是怎樣的心情態度呢?

孔明妙算「赤壁之戰」,三分天下一戰謀定。孔明在蜀漢,三十年經營,杖道扶義,體存信義,竭股肱之力,匡主濟功,效忠貞之節,死而後已! 由於他開誠心布公道,賞善懲惡纖介分明,公平無私行賞罰寓勸戒,因而在蜀漢域內,人人都畏而愛之。然而,五丈原之役功虧一簣,孔明鞠躬盡瘁,漢室興繼大業終未能定。

且說那一場蜀漢和魏軍在祁山搖天撼地的一戰。

司馬懿發動魏軍大力攻打祁山蜀寨。蜀漢的軍力雖然較少,但是士兵都有效死之心,不畏強敵,彼此相告:「諸葛公之恩,以死相報都還不夠呀!」臨戰那一天,蜀寨士兵莫不拔刃爭先,以一當十,結果一戰大剋魏軍。

司馬懿嘗了敗仗,失了渭南營寨,軍心慌亂急急退陣。這時從四面八方又湧現蜀兵衝殺將來,魏兵十傷八九,死者無數,只有少數餘眾奔過渭北逃生。

孔明在山上見到魏延引誘司馬懿的軍隊入了箕谷,一霎時火光大起,心中以為司馬懿此番必死無疑了。

然而,豈知此時天降大雨,這場意外的大雨熄了火,止了火的延燒。司馬懿父子在此際狼狽逃去了。此時,孔明真明白:「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強也!」不就是說,上天的安排布局,人間無法強行改變,賢明如孔明,對於天數也只能心服了!

後人有詩嘆息道:「谷口風狂烈燄飄,何期驟雨降青霄。武侯妙計如能就,安得山河屬晉朝?」冥冥中有天數。

數年後,再看五丈原,孔明的終戰。後主十二年春,孔明據武功五丈原,與司馬懿對陣於渭南,相持百餘日。司馬懿按兵不動,久不出戰。

期間,孔明聽到東吳出兵攻打曹魏無功而返,竟不覺昏倒於地。急救甦醒來的孔明嘆道:「吾心昏亂,舊病復發,恐不能生矣!」那一夜孔明扶病出帳,仰觀天文,看到「將星欲墜」的星象——「三台星中,客星倍明,主星幽隱,相輔列曜,其光昏暗」,又令他驚慌,知道自己走到生命盡頭,陽壽將終。

蜀將姜維在一旁勸他向天祈禳試試看:「天象雖則如此,丞相何不用祈禳之法挽回之?」

孔明說:「吾素諳祈禳之法,但未知天意如何?」

於是,姜維在帳外引四十九人守護,孔明在帳中設香花祭物。地上分布七盞大燈,外布四十九盞小燈,內安本命燈一盞。孔明虔誠拜祝,懇切伏望仁慈的上天,俯垂鑒聽自己「上報君恩,下救民命,克復舊物,永延漢祀」的心願。拜祝完畢,孔明在白日中計議軍機,夜裡則在帳中行祈禳之法。

祈禳法要連行七夜,孔明在帳中祈禳到了第六夜,見到主燈明亮,心中感到了光明希望。就在這時,卻被急告軍情入帳的魏延的飛步撲滅了主燈。孔明棄劍而嘆:「死生有命,不可得而禳也!」這年八月,孔明卒於軍中。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不管是個人或一國大局的成敗與生死,都由上天布局安排而動而定,很可能事與個人願違。孔明一方面雖然憂心「永延漢祀」功敗垂成,一方面也樂天知命,生死去留無礙。而他特別重視善惡之辨,這也是上天所重視的!孔明忠義存德,穿越朝代的成住壞滅,德範天地間,永垂不朽!

後語

從歷史的長卷中我們也都看到了,一個國家朝代的末世之時,人心道德敗壞,亂象叢生,隨之各種災疫沓來戰亂紛至,這也是人間「成住壞滅」循環的鐵律!看似天災其實是人敗德自招的橫禍,其實是人間罪業的報應淨化的過程。經歷漢朝末年的帝星不明,賊臣亂國,災疫連連,萬民塗炭,屬於漢朝的歷史已經翻過頁了。臥龍諸葛孔明雖然得到了先主劉備百分百的信任和仰賴,竭股肱之力欲續漢祚,盡忠貞之節效托孤之忠,卻逢「扶不起的阿斗」,誠然是天命矣,上天安排他這個使命是為人間樹立浩然沛然的忠義德範!

如果說人在謀事的過程中能夠真做些什麼,就是回歸人之初的純真善性,提昇生命的層次吧。這也是孔明施政教化中最重視的一項。生命達到高層、更高層次境界時,更能夠與天相通,更能悟到「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之不同境界的內涵,不用謀事就能享有所積之善德招來的福祐。

參考資料:《三國志·蜀書》、《三國演義》

@*#

──點閱【名句故事】──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明代萬曆年間的《增廣賢文》有句名言:「萬惡淫為首,百善孝為先。」古書《壽康寶鑑》中的「福善案」記載了很多守戒拒淫而在科考中速得福報的故事。讓人看到「拼功業」和「道德實踐」的密切關聯。古人講的「積德」、「積陰德」,其言不虛,有德的人生才有福,可不是空話啊。
  • 「為政以德」的內涵是很深、深廣的,包含了前一篇中孔子所講的「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本章,孔子沒有具體解說什麼是「為政以德」,而是打了一個比方:君王自己像北極星一般安居其所,別的星辰就都井然有序地環繞著它。
  • 紅樓夢這本書成書的緣起,是聖主康熙皇上賜的這一場富貴。紅樓夢這本未能完成結局的書,這本自傳性質的小說,對應的康熙雍正年間江寧織造府的興衰景況,都是有史料可查的。榮國府,寧國府最早的主人,榮國公和寧國公,從小說內容「焦大跟著太爺出兵」這一細節,結合歷史背景來看,應該是清兵入關時,隨著滿洲人一起入關的那批漢人,類似於大清的開國元勛范文程(范仲淹後人)這樣的漢人。
  • 明代《耳談》作者王同軌的街坊林廣兒的殺妻事件,鑽法律漏洞逃過刑罰,在當地引起不平的鳴冤聲震天價響,而最後的結局,更讓人心震動不已。
  •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這體現了孔門教學的一個根本特點:「求諸己」, 即向內求,所謂「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在處世上,不怨天尤人,以「人不知而不慍」的精神,完成自己的仁德修養,在寂寞中成就事業。
  • 在無神論者看來,人死了就一了百了,其實在傳統文化裡,披露了很多人死後的去向,有的人甚至還去了天堂擔任神職。今天給大家介紹的就是這樣一個故事。主角是南宋孝宗淳熙年間新城(現杭州市富陽區一帶)秀才姚中。
  • 明朝時期,浙江嘉興府李定在人們眼中是一個真正的正人君子,但他的科考之路卻不順利,十幾年屢考不中,就在他已經慢慢放下了對功名的執著時,人生路竟然起了大翻轉!他是怎麼積的陰德呢?
  • 孔子因材施教,引導子貢向前走——「貧而樂,富而好禮」。「貧而樂」,樂什麼?樂道。孔門弟子中有個典範——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既然顏回做到了,說明「貧而樂」的目標不是高不可攀、虛無縹緲的,這是勉勵子貢。
  • 震區有個小山村,愛好秦腔的村民每晚都聚集在一孔大崖窯內排戲,場面分外熱鬧,有個三四歲的小男孩,非纏著爺爺領他去看戲,爺爺背著孫子剛擠入窯內,還沒看清演的是啥戲,孫子卻又說害怕,鬧著要回家。爺爺拗不過孫子,帶著孫子轉身剛出了窯洞,地面就突然抖動,崖窯瞬間垮塌,演戲看戲的幾十人無一生還。
  • 怎麼才叫做「好學」呢?本章講了三條。 首先,「食無求飽,居無求安」。食求飽、居求安,人之本能。但是,很多情況下,食不飽、居不安,你將如何?對君子或立志做君子的人來說,因為一心追求自己的志向,就顧不得吃飽、顧不得安居了。如果一個人將吃飽、安居當作頭等大事,還能有鴻鵠之志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