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300问】

处暑俗谚说了哪些下雨和秋收状况?

作者:容乃加
处暑节气有什么特征?节气俗谚如何预测秋收? (pixabay)
font print 人气: 1030
【字号】    
   标签: tags: ,

处暑节气有个“暑”字,乍看就像处在暑气中,那么处暑是属于夏天还是秋天的节气呢?它表现什么节气特征呢?处暑俗谚也能预测秋收状况吗?

处暑节气特征

处暑是“暑止”的意思,到了这个这时节,暑气就要止步,出现潜伏休止状态。《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古时是以华北地区为准)。

有句俗语“争秋夺暑”,指的就是从“立秋”到“处暑”这半个月期间天气微妙的演变样貌。立秋是秋天开始的标竿,处暑在立秋之后,是秋天的第二个节气了,每年从阳历8月22日—23日间到下个节气“白露”前的半个月都在处暑节气范围。“七月中气处暑毕,玉宇频来处暑风”!

中华文化的节气科学观建立得很早,先秦时已经有了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等节气名目(见《吕氏春秋》),并有关于月令物候的叙述。在公元前的《周髀算经》中已经有了怎样观察和计算“处暑”时点的算法。西汉淮南王刘安的《淮南子》〈天文训〉篇里,二十四节气名称已经齐备,并且和当今所用的完全相同。当时的主要政治经济地区在西安、洛阳两京一带,属于黄淮流域的地区,有关节气物候的描述也是以当地为准。进入处暑,中国大陆长江以北地区一般将迎来秋高气爽的气候,而在往南的地区,“处暑犹然似当夏”,“处暑天还暑,好似秋老虎”,暑气余威甚至不亚于夏日。

处暑时节,谷物开始黄熟,对农家们来说,处暑就是农忙收获的季节。在中原大地有关处暑收获谷物的俗谚很多,例如,山西的“处暑禾田连夜变”;山东说“处暑三日无青谷”;浙江的“处暑三朝稻有孕”;湖北说“处暑满田黄,家家修廪仓”。

平常年里处暑一到,大江南北谷物熟,家家户户一片忙着秋收的景象。然而去年(2020年)连今年,天候异常,超几十年一遇的豪雨屡创纪录,收成与否,可能就要看人心看天意了。

处暑和雨水有关的俗谚

民间积累了历史的经验,又有哪些关于处暑的俗谚呢?尤其是当下惹人关心的,和雨水有关的俗谚,一起来看看。

各地因为气候典型不同、农作不同、栽培收获季节不同,所以在处暑节气里对于雨水的需求与反应也是不一样的。华北地区的俗谚说:

处暑雷声唱,阴雨天气多。
处暑落了雨,秋季雨水多。
处暑一声雷,秋里大雨来。

从这些俗谚来看,在华北地区,处暑的雨水是往后秋日里的指标,处暑下雨,秋季就雨水多。东北地区也是一样的情况,东北俗谚说:

处暑有雨十八江、处暑无雨乾断江。
暑不下雨,干到白露底。

安徽、山东、湖北这些地区的处暑则不喜雨,因会带给谷物不好的影响,收成不好,其俗谚说:

立秋下雨人欢乐,处暑下雨万人愁。
立秋无雨一半收,处暑有雨也难留。
河北也说:处暑下雨烂谷箩。

而在闽南地区的处暑则喜雨,闽南俗谚说:

处暑不觉热,水果免想结(果)。
处暑有下雨,中稻粒粒米。

当然啦,喜雨和暴雨有别,及时雨和意外连降雨也大不相同,以上所录的俗谚说的是一般的情况。有一俗谚说:“看天吃饭”,这话恰好反映农业社会的处暑节气特征,而对现代化的社会来说,又岂能免于天候的影响呢!

我们从历史中也发现了,人心道德水准高的时代,自然伴随着国泰民安,人民能安享富裕生活,反之,乱世中多发生异常天候状况。处暑就要来临,提醒大家,不妨用心观察一下节气天候,让我们谨慎应对这一个关系着重大民生饥饱的秋天节气的变化。@*

──点阅【中华文化300问】系列──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小满”这个名称,让人萌生出青春的气息、等待、向上的美好感受;“小满”节气是一个和农业生产紧密相关的节气,节物时鲜对应到健康生活之道,渊源流长。这时节,也是吃“苦”尝“新”过小满的好日子,古来的神传文化丰富了小满的内涵。
  • “昨日春归尽”指出二十四节气中的哪一个节气呢?中华养生宝典《黄帝内经》提醒人夏季养生的要则,想知道吗?立夏民俗与养生有内在的什么关联吗?夏季养生之道提醒你养生的要点。
  • “清明”在春分节气后到来,是二十四节气的三月节,此时节为何称“清明”?一年难得是清明!莫错过天地精华孕育的好礼——清明好景与好滋味!
  • 清明节将来到就联想到祭祖扫墓。其实清明扫墓的民俗形成得很晚,你知道在此民俗形成之前,古人从事哪些活动呢?
  • 宋代理学大家程颢说“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古来中华文化中,有许多的民俗风情和典故聚集在清明节前后,那些纤细敏觉的词人们,逢清明时节曾有怎样的情怀呢?今人之心与古人交会,有怎样的意会和感动呢?
  • 春分是春天的中点,春分点为何被定为二十四节气的起点呢?特色古人很珍惜一年中难得的春分节气。传统文化中的春分,有哪些大小事留在人间典籍,养护我们的身心呢?
  • “立春”的起源已久,映现的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成分之一。我们的古人怎样在“天人合一”的指导下迎接立春,怎样开展新春新希望呢?从天子到万民、从国家到个人实践的立春节俗对当代后人有什么要义与作用吗?
  • 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过年”是从除夕前就展开一连串的年节风俗和仪式,带来除旧布新的洗礼,展开一元复始的新气象,其中更展现着历代相传的一种亘古的美德,守护天人相系的纽带。
  • 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传统的中国新年是从腊八节开始的,家家户户是从这天起,就开始置办年货,准备过年了。
  •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的开端、领头的节气。“冬至”有什么具体表现呢?“冬至一阳生”只是一个阴阳五行的玄虚概念吗?还是一种可以实际观察到的、甚至“捕捉到”的节气现象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