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瀛采风】金秋十月 东瀛觅古

作者:脩实
金秋十月,红叶之际, 东瀛觅古,多采多姿。(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气: 560
【字号】    
   标签: tags: , , , ,

在这秋凉之际,东瀛日本有哪些具有传统风俗色彩的文化盛事登场呢?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日本,在纷乱世局中依然能秉持传统信仰,展现古风雅韵,迎来惬意的金秋。

十月更衣  东瀛传统文化多姿彩

进入10月,日本列岛早晚添了些凉意,高寒地区开始呈现红叶,从高到低、由北至南,妆点着东瀛大地。自然变装,人也要更衣,从10月1日起,许多人要更衣,日语叫“衣替”。告别了炎热的夏日,迎来惬意的金秋,人们纷纷收起夏衣,换上秋装。

自然变装,人也要更衣,从10月1日起,许多日本人要更换季节性的衣服,日语叫“衣替”。(Shutterstock)

在这天高气爽、五谷丰登的金秋时节,品尝美味,外出旅游,读书思考,举办赛事等,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本月的风物诗。

虽然世界早已进入网络时代,但在日本,依然保持着书信往来习俗,尤其是年节假日、季节变换、婚丧嫁娶之际,人们多用书信联系,以示郑重与尊重。书信的传统格式,自然少不了文首的寒暄、问候。而这些寒暄语,自然是应时节的变化而变化,每个月,还要分出上、中、下三个时段,不同的时段会有不同的问候方式。

十月里,通用的问候语为:“秋凉之际”、“晴秋之际”、“寒露之际”、“红叶之际”、“菊香时节”、“清秋时节”、“天高马肥之秋”等等,信尾也一定少不了“秋冷时节、多请自爱”之类的叮嘱,让人既可意识到季节的更替,又能感受到人情之暖意。

除了读书、旅游、品尝美味等个人行为以外,各种公共活动也陆续登场。

清秋时节,旅游好时光。(Shutterstock)

每年从10月1日起,“红羽毛共同募捐”,开始本年度的募捐活动,一直持续到年末。这项募捐,始于昭和22年(1947年),旨在国民互助、促进社会福祉。因此,进入10月后,会看到很多人,尤其是政治家、电视主持人等公众人物的衣领上,都插着一支红羽毛,这标志着此人业已募捐,也象征着对募捐者的一份谢意。但是,近年来,由于羽毛供应不足,另外也有人指出:使用鸡毛不环保。因此,不能保证所有募捐者都能得到一根红羽毛,有的给一个带有红羽毛标志的黏贴作为替代品,也十分温馨可爱。

10月8日为“寒露”节气,23日是“霜降”节气。到了寒露,空气变得清新,晴天也多了起来。进入霜降,早晚凉意加深,早上可看到山野涂上一层淡淡的霜彩。远眺群山,会看到红叶从无到有、由淡变浓,逐日变换着装颜;近观人群,会感到衣着更趋多样,似乎在与群山争艳。

秋凉之际,是读书、旅游、品尝美味的好时光。 (Pixabay)

1964年10月10日,日本在东京举办了首次奥林匹克运动会。因此,1966年将10月10日定为法定假日“体育日”,旨在普及体育,培养国民健康的身心。2000年开始,将该日改为10月的第2个星期一。今年的体育日恰逢10月10日。因此,日本的教育机构,尤其是大学都会利用这个三连休举办体育运动会、校园庆典等相关活动。

每年10月14日是“铁路日”。1872年10月14日,日本铁路开通。举行50年纪念庆典之后,日本铁路省规定:从1922年开始,10月14日为“铁路日”。这一天,全国铁路系统要举办相关庆典活动,而对铁路爱好者与旅游爱好者来说,更是令他们格外愉悦的时节。因为,这期间利用铁路出行者,不但可购买一张任意乘坐的廉价通票,还可连用3天。

新米祭神  神尝祭庆丰收

每年10月17日,为庆丰收,感谢神明的赏赐,要在伊势神宫举办“神尝祭”,作为宫中祭祀活动之一。所谓“神尝祭”,就是将天王陛下亲自耕种的初次熟成的稻米奉献给供奉在伊势神宫中的天照大神,让神先品尝,并感谢神赐予的丰收。另外,在王宫中也要举行相关仪式,由日本天王亲自将新产稻米供奉在王宫内的三殿之一的贤所(另外两个殿分别是皇灵殿、神殿),并对着伊势神宫方向(在三重县伊势市,位于东京的西方)进行遥拜。与此同时,在伊势市还要举办“神尝奉祝祭”,全国各地也要举办相关祭祀以及传统艺术表演等,以此分享收获的喜悦与表达对神赐五谷丰登的感恩。

每年10月17日,在日本庆丰收感谢神明的赏赐,要举办“神尝祭”。 (Pixabay)

10日,东京新宿区的放生寺举办了“放生会”,每年都在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一举行。放生寺的“放生会”,先做法事,感谢平素享用的具有生命的食物,仪式完毕后象征性地将鱼放生到寺内的池塘里。

放生会源于佛教戒律的“杀生戒”,本为佛教的一种宗教仪式,旨在戒杀生。在日本,神道信仰颇受道教、佛教影响,融入了其一部分信仰,并成为文化习俗。

据佛教经典记载,释迦牟尼在前世时就曾放生并讲法,古代中国的天台宗开创了这一宗教仪式,并传入日本。据《日本书纪》载,天武天王5年(677年),天王曾下诏诸国,要求放生。其实,禁止杀生的风习早就有了,早在敏达天王7年(578年)就曾下令“六斋日”内禁止杀生,推古天王19年(611年)5月5日,圣德太子曾谏天王禁猎。如今,放生会的时间、内容等,每个寺院、神社皆不尽相同,其主旨却殊途同归。

神无月  神在月

如中国古代一样,当今的日本依然保留着月份的雅称,用于书信等。每个月份都有一个或几个雅称,10月的雅称为“神无月”,意为无神之月,神不在的月份。那麽,神不在位司职,究竟到何处去了呢?又干什么去了呢?

日本岛根县的出云市一带,古称出云国。在这里,10月的古称不叫“神无月”,而叫“神在月”。原来,这个月里,日本全国各地八百万神仙,都要汇集到出云国开会、议事,因此就有了上述两种称谓。其实,所谓神无月、神在月,原本指黄历10月,但日本近代启用西历以后,人们就习惯地将神无月与神在月从黄历十月改为西历10月。

诸神议事的地点,是日本闻名遐迩的出云大社。

日本岛根出云大社。(Shutterstock)

为何要选择在此议事?因为这里供奉的是“大国主大神”。如果说“天照大神”是上天的象征,那麽大国主大神则是大地的主宰。并且,管辖各地的众神,大多为大国主大神的子孙。因此,这些孩子们每年要回来一次,一是汇报各地情况,二来商议明年事宜。

那麽,诸神具体要商议何等事项呢?除了来年的天气、农作物收成、酿酒等议题外,主要是协商人们的命运、婚姻等事宜。因此,出云大社就成了“结缘”的发祥地,一年四季都吸引着全国各地祈求喜结良缘的善男信女们前来祭拜、许愿。

这一个月里,诸神的日程大致如下。10月1日为“送神日”,家家户户都要为当地出行的神仙供奉年糕和红豆饭,以备旅途享用。10月10日,诸神到达出云,因此,在出云的“稲佐浜(稻佐滨)”海滩上,要举行仪式,欢迎从海上到来的诸神,将他们请到出云大社。10月11日至17日,诸神举行会议,叫“神议”。其间,出云大社要在议事的上宫举行相关祭祀活动。另外,在出云大社内诸神下榻的19间庙舍里,也都要连日举行相关活动。10月18日,一些神仙开始离开出云,返回各自国度,因此,要在出云大社拜堂举行“神等去出祭”,就是欢送诸神的仪式。10月26日,第二批神仙离开,叫“第二神等去出祭”,出云大社也要举办相关祭祀活动。10月末,各地诸神纷纷归来,各地叫“迎神”,家家户户都要在神龛上供上加有谷物的年糕汤。

出云大社。(Shutterstock)

除出云大社外,出云及松江地区的一些神社也都在“神在月”期间举行相关祭神活动。那麽,诸神不在位期间,谁来看守地方呢?据说,各地都有看守地方的留守神,最普遍的是惠比须神,还有诸如金毘罗神、灶神、道祖神等等,是他们执行这一任务。

在日本,传说地震是栖身地下的一个大鲇鱼兴妖作怪所致。平时,大鲇鱼被一块镇妖石镇着,无法作怪,而当守护神出行时,大鲇鱼便乘机兴风作浪。历史上发生的几次大地震,都是在神无月里。如此看来,代管的看守神能力还是有限的。

据《出云大社》记载,出云地区的人们在“神在祭”期间,人们都会谨慎斋戒,停止一切歌舞娱乐,悄然行事,连打扫庭院时都尽量不出声响,以免打搅了诸神。

既然诸神都汇集于出云商量命运、婚姻等人间大事,那么在此期间也就不宜说媒相亲,佐渡等很多地区至今仍保有这一习俗。而在北九州地区,甚至在诸神去出云及归来的当天,未婚男女要闭门不出,以免破了良缘。

以上的传说、风俗习惯,在史书中可看到零碎、片段的记载,在今著《出云大社》、《古代出云事典》、《神道大辞典》等书籍中,有较为详细的记载。当然,关于“神无月”一词的出处与释义,也有其他多种说法。譬如,平安时代的有关记述称,十月为国土及诸神之母“伊邪那美命”(伊邪那美神)的供养月,因而举行祭祀等等。

眼下,实为多事之秋,整个世界被躁动、恐惧、不确定所笼罩,很多人感到无力、无助、迷惘。然而,人们却又能从日本文化中,看到几分恬静、闲逸,乃至超然。在人类文明日趋变异的当今,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日本,却依然能秉持传统信仰,展现古风雅韵,着实令人欣慰。@*#

责任编辑:古容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明代《耳谈》作者王同轨的街坊林广儿的杀妻事件,钻法律漏洞逃过刑罚,在当地引起不平的鸣冤声震天价响,而最后的结局,更让人心震动不已。
  •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体现了孔门教学的一个根本特点:“求诸己”, 即向内求,所谓“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在处世上,不怨天尤人,以“人不知而不愠”的精神,完成自己的仁德修养,在寂寞中成就事业。
  • 在无神论者看来,人死了就一了百了,其实在传统文化里,披露了很多人死后的去向,有的人甚至还去了天堂担任神职。今天给大家介绍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主角是南宋孝宗淳熙年间新城(现杭州市富阳区一带)秀才姚中。
  • 明朝时期,浙江嘉兴府李定在人们眼中是一个真正的正人君子,但他的科考之路却不顺利,十几年屡考不中,就在他已经慢慢放下了对功名的执著时,人生路竟然起了大翻转!他是怎么积的阴德呢?
  • 孔子因材施教,引导子贡向前走——“贫而乐,富而好礼”。“贫而乐”,乐什么?乐道。孔门弟子中有个典范——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既然颜回做到了,说明“贫而乐”的目标不是高不可攀、虚无缥缈的,这是勉励子贡。
  • 震区有个小山村,爱好秦腔的村民每晚都聚集在一孔大崖窑内排戏,场面分外热闹,有个三四岁的小男孩,非缠着爷爷领他去看戏,爷爷背着孙子刚挤入窑内,还没看清演的是啥戏,孙子却又说害怕,闹着要回家。爷爷拗不过孙子,带着孙子转身刚出了窑洞,地面就突然抖动,崖窑瞬间垮塌,演戏看戏的几十人无一生还。
  • 怎么才叫做“好学”呢?本章讲了三条。 首先,“食无求饱,居无求安”。食求饱、居求安,人之本能。但是,很多情况下,食不饱、居不安,你将如何?对君子或立志做君子的人来说,因为一心追求自己的志向,就顾不得吃饱、顾不得安居了。如果一个人将吃饱、安居当作头等大事,还能有鸿鹄之志吗?
  • 在《列子‧汤问》中有一则奇技的记载,说在西域之国有一个巧工匠偃师造出了一个“俳优”送给周穆王。这个“假人俳优”能动能言,能歌能舞,在周穆王眼中怎么看就是个“真人”!后来它的一个动作引得周穆王勃然大怒,非要处置它不可。这个“假人俳优”有什么奇特之处?
  • 张居正解说“信近于义,言可复也”:天下之事,必须谨之于初,而后可善其后。如与人以言语相约,本是要践行其言,但其所言者,若不合于义理之宜,将来行不将去,则必至爽约失信矣!故起初与人相约之时,就要思量,必其所言者皆合乎天理之宜,而与义相近,则今日所言的,他日皆可见之于行,而自不至于失信矣。所以说言可复也。
  • 在一年中只有两个日子得天地之和气,一是春分,一是秋分,而从春分开始,阳气蒸蒸日暖,正是化育万物、给予新生的最好时机。所以春分养生有很大的作用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