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山:香港在近代中国的作用 远远未得到研究

人气 875

【大纪元2022年07月18日讯】(香港大纪元记者理尔、张瑛瑜综合报导)香港著名作家倪匡离世,《大纪元》主笔石山亦感受甚深。他从倪匡谈到香港在近代中国的角色是保留中国传统,并将之传播到世界各地。他认为香港在近代中国,以至人类历史的作用,“远远未得到研究”。

长期以来,香港被称为“文化沙漠”,但石山从大陆到香港之后却有不同的感受。他认为“香港才是很中国的”,“香港话、粤语没有经过官方的改造,所以能保留很多中国文化的东西在里面,中国文化的那种韵味在里面,香港的书其实保留了很多中国文化的东西”。他发现“中国大陆才是真正的‘文化沙漠’”。

香港文化人传承了中华文化古风精髓

石山提到,1949年后,大量中国人从大陆逃难到香港。不过香港的移民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原的人为了躲避北方野蛮外族入侵,逃难到广东一带,包括香港。他指出1949年的移民潮,就是“不喜欢共产党、不喜欢那一套东西,很多人就来到了香港”,其中包括钱穆等学者。

“中国人的文化人,即传承中国文化的文化人已经被共产党打得七七八八了,已经完全没有了。剩下一些在香港还有,我觉得这一点英国人是很厉害的。”石山举例,英国人在香港成立中文大学,新亚书院是其中一所,“保存了很多中国文化里面的精华在那里”。

而从大陆移居到香港的作家金庸、倪匡、黄霑等,石山认为他们作品,体现出满满的中国文化,例如黄霑的歌词,“很有古味,即古代中文的味道”。

反观1949年后留在大陆的文化人,其中很多是写过很多书、很有学问,但石山“一个也看不起”。其中郭沫若,在1920、30年代已是中国的文化名人,“但是在共产党政权之后,变得很糟糕,很没风骨。”当年郭沫若与毛泽东坐飞机,说“现在天上有两个太阳,一个在飞机外一个在飞机里边,逗得毛泽东乐开怀。”石山质疑:“一个文人变成这样的品格,他还是中国文化的文人吗?”

反观倪匡,逃到香港后,一直都没有回大陆,说如果共产党不倒台他就不去。石山忆述1997年前看过倪匡的访谈,别人问他“共产党说香港50年不变,你相信吗?”他打趣说当然相信,“你看上海不是50年不变吗?”他笑称50年代他离开大陆时,上海和现时完全没变,还是一样那么落后。

香港帮助大陆恢复文化

石山认为香港在中国改革开放中的贡献无庸置疑,对中国的影响不只是在经济方面,还体现在生活中各个方面。

他回顾在文革时期,中国所有的餐厅都是要先付款,食客才可以进食,为了避免“吃霸王餐”的事情发生。“全中国都是这样,唯有一个地方保留了一点中国传统文化,就是比较正常的,那就是广东。”他说当时广州的一些餐馆可以先点餐,吃完再付款,但这也属少数;而且餐馆普遍都要食客自己去拿碗筷。

但在1970年代末大陆开始开放时,广东的餐馆从香港学习以前中国人经营餐厅的模式,“有桌布,每个人有个碟子、茶杯,有一壶茶,然后大家才点餐”,而全中国各地餐厅又都从广东把香港经营模式学过去。

石山分享自己在英国生活时,因香港在海外承传的中国文化而受益。他早年在英国开过计程车,伦敦东部比较穷,很多劫案、坐车不给钱等等的事发生。但他自己在当地工作两年,却从来没有被抢劫过。皆因李小龙等香港明星拍摄的功夫片在海外广泛流传,“就是香港的功夫片李小龙啊、成龙啊!外国人喜欢看功夫片,觉得香港人每个都会功夫。”当时社区里流传石山会中国功夫,所以不敢惹他,也相对比较客气。

在海外质素好的中餐馆,大部分也是香港人开的,石山认为“香港人真的将我们传统的那些东西保留和传播到很多地方”。

香港协助中华文化扬威海外

石山概括“香港是一个熔炉,把西方好的东西、中国好的东西、传统价值观,通通熔为一体,变成中国人的现代化社会,所以香港是一个很有价值的地方。”他坦言如果没有香港,就没有今天中国大陆的经济发展,没有中国社会这么多年的进步。不过他说即使中国大陆学了很多香港的东西,但只是表面的东西,还没有学到“香港最精华的部分、最重要的部分”,例如司法系统。

他又感慨,“现在香港沦陷了,想起都很伤心。”他指中国人完全不承认香港的价值,否定它。他认为香港在近代中国,以至人类历史的作用,是远远未得到研究。

责任编辑:连书华#

相关新闻
何良懋谈香港电影:中共惧文艺创作传真相
倪匡及罗启锐逝世 陶杰:香港失去了一部分灵魂
居英国港人办展览市集 承传香港冰室文化
在英港人捍卫香港历史 力争文化话语权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