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集锦】

迎新年风俗集锦 驱邪迎福东西妙合

作者:容乃加
展望世界各国,地不分中外,都有迎接新年的特色风俗,也都有驱邪迎福的愿景。(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气: 524
【字号】    
   标签: tags: , , ,

从古以来过黄历新年,传统中的中国人有迎春接福的民俗非常多。展望世界各国,地不分中外,都有类似的迎接新年的风俗,又有各地的特色。从大疫与纷乱中迎向新的一年,人们怎样从传统中汲取宝贵的精神养分,跨度这一场天地人间的大考验?

传统中国  感恩天地神明 击腊鼓庆新年

放鞭炮贺新年!图为升平乐事图  放鞭炮。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藏。(公有领域)

上古中国,在腊月腊日举行“腊祭”,是一年中祭祀天地、五路神明和祖先最重大的庆典仪式,也就是感恩天地神明并总结报告一年成绩的大祀典。一年的最后一天,千门万户在门上贴上“桃符”(春联)、门神,待到交了子夜迎来新年,家家户户燃放爆竹赶年兽,庆祝平安年到来。

南北朝时代,在腊日这一天举行禳邪仪式,人们头戴胡公头、击腊鼓(*细腰鼓),并作金刚力士以逐疫驱邪,“腊鼓鸣,春草生”,展望春回大地。到了明朝,春联普及到民间家家户户,成了一种最普及的新年吉祥春贴;春联普遍展现了天人合一的精神和积善人家庆有余的人生态度,策励家门以善德感应天地迎福来。

日本新年初诣  听108声钟响

日本的除夕夜(除夜),寺院的重要行事事敲响梵钟 108 响,寓意着将 人间108 种烦恼、旧年的衰气通通“除去”。很多日本人喜在除夕夜里上寺院,等在寺院周围聆听108响钟声洗涤烦恼。梵钟的1到107响在旧年里敲完,接着在午夜12点时第108响钟声应时响起,信众就在这一刻进入寺院朝拜神明,欢喜迎接崭新的一年。新年期间第一次上寺院、神社去祈福,在日本称为“初诣”,除夕夜跨子时的“初诣”是日本人最钟爱的送旧迎新接福的新年活动。

东京的浅草是日本著名的寺院,也是日本新年第一天初诣的观光名所。(卢勇/大纪元)

印度  哭新年 贺新年

在印度,在除夕前则能看到每个家门前都张贴出各种精美的图画。一到元旦清晨,传统的印度人手提小灯,拿着红粉包,向长辈和亲友拜年,互相把红粉涂在前额上。而也有的年轻人以水枪玩闹,他们把红墨水装进水枪中,射到亲友身上祝贺新年!

华人在新年期间,不喜欢一些不吉祥的征兆,即使很平常的打破了碗盘的事,也要赶快说上一声“岁岁(碎碎)平安”祈愿将坏事转吉。而在印度有些地区,却有“痛哭元旦”的风俗。印度人在新年第一天他们在新年第一天约定成俗:谁也不许对人生气,更不能发脾气;同时,一大清早一家人互相拥抱便开始痛哭,老人先哭,然后中年人再哭,最后是孩子们哭。这些印度人感慨人生苦短,哭泣岁月流逝,就以痛哭来迎接新年!他们在一年之始提醒自己用善心面对人与事物,并警惕自己珍惜生命、爱惜光阴。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信佛的人许多都在初一茹素净心敬神,新年元旦也不例外。在印度则有“禁食元旦”的风俗。“禁食元旦”是在元旦这一天不吃东西,表示“干干净净迎接新年”!

巴西  寻“幸福” 揪耳朵

南半球的巴西人听到新年的钟声响起,就会开始“寻幸福”的活动。金桦果这种长在高山中的罕见果子被巴西人视为“幸福”的象征;许多巴西人在新年伊始高举火把,蜂拥登山,寻找金桦果。能够找到这种罕见果子的人,都是通过了不畏艰险的考验,才得以拥有。

而在巴西的农村,有一个与众不同的新年习俗,那就是在元旦这天见面时“揪耳朵”,你揪我,我揪你,传递给对方自己的祝福。也有人跪求给揪耳朵呢,而且揪得越使劲,让对方痛得越深刻,表示祝福越深刻喔!

西班牙连续吃下十二颗葡萄

西班牙人跨年连续吃下十二颗葡萄。(Shutterstock)

教堂跨夜的钟声响起,平日热情洋溢的西班牙人怎样跨年呢?他们通常在首都马德里太阳门广场欢聚“吃跨年葡萄”来庆贺一元复始,迎接新年的来临。教堂12点的钟声每敲一下钟,他们就吃下一颗葡萄,不快也不慢,配合钟声12响“连续吃下12颗”,表示来年幸福圆满。西班牙人认为,12颗葡萄代表一年的十二个月,同时每一颗葡萄都有不同的寓意,第一颗葡萄寓意“平安”、第五颗代表“和睦”、第六颗“避难”、第七颗“祛病”……。吃下12颗葡萄象征新年的每个月都吉祥如意。

这种风俗的来源一说是起于1900年,西班牙东南部的阿里坎特葡萄大丰收,农民为了要促销丰收的葡萄,结合了当时过新年的时机,把葡萄当作吉兆,创发了“吃好运葡萄”的点子,鼓励人们跨年吃葡萄,迎接新年好运气。至今,阿里坎特的“阿莱多白葡萄(Uva Aledo)”依然是西班牙人为新年选购好运葡萄的首选。

驱邪迎福的愿景各方巧合

驱邪除魔、迎祥纳福是地球上各方人士,对新年、对未来最普遍的共同愿景。不少国家和地区的新年习俗还保留着古老的善良传统,赶走邪恶迎接美好的新年。

苏格兰转动火球

苏格兰的靠海城市斯通黑文(Stonehaven)地区的人们在严寒的除夕夜里,举行“转动火球”仪式(fireballs ceremony)。黑夜中的马路上,人人持一条一公尺长的绳子,尾端系着一团装着易燃材料的铁丝火球,手握着绳头用力挥动甩圈圈,让团团的火球呼呼地转,用来驱邪迎善,接来新年的好运道。最后还在燃烧的火球会被甩入海里。

瑞士戴面具驱赶恶灵

在瑞士阿彭策尔(Appenzell)中部地区的人则在每年一月十三日举办驱赶邪魔的仪式。在仪式前几个礼拜,妇女们就为参加仪式的男人们制作仪式穿戴的服饰和头饰。当天参加仪式的男子都要扮成女生,戴上口含小花面颊丰满的面具,代表富有和善良!也有用植物作成木偶的装饰,他们的胸前和背后都挂着铃铛,随着他们的走动发出声响,居民认为这样可以把冬夜出现的恶灵吓走。

瑞士阿彭策尔(Appenzell)中部地区的人穿戴植物装饰扮演木偶,在除夕驱赶恶灵。(Shutterstock)
瑞士阿彭策尔(Appenzell)人扮演木偶驱赶恶灵迎接平安的新年(图为木偶脸部)。东西方过新年驱邪除恶的传统异曲同工,精神相通。(Shutterstock)

罗马尼亚 化妆成动物形象驱恶灵

罗马尼亚的科马内斯地镇民们穿上熊的毛皮服装一起跳舞,驱除恶灵,迎接新年。(Shutterstock)

数百年来,在罗马尼亚的摩尔多瓦地区有特殊的除夕和元旦庆祝仪式。科马内斯地小镇(Comanesti, Moldova, Romania)的镇民会在跨年夜穿上动物皮毛服装,扮演动物游行、舞蹈,并举行隆重仪式!

祝祷者穿上动物毛皮或民俗服装,扮成羊、马或熊的造型,挨家挨户给各家人驱除恶灵。这个习俗源于基督教的传说,相传扮熊的上门来拜访,除了驱除邪灵,还会带来财富、健康和好运。居民们穿上彩色的民俗服装或是动物毛皮,上街参加化妆舞会,踏着音乐的节奏在街上跳舞、游行,一起迎接没有邪灵的干净的新年来临。

另一个摩尔多瓦的小镇图多拉(Tudora, Moldova, Romania),人们最重视的是元旦这一天。元旦寄托着一年美好的愿景。图多拉的人们在新年伊始的第一天穿戴特殊的面具和服装,唱颂者表演一种仪式舞蹈,用以赶走过去的、糟糕的一年。他们的马车、马匹也装扮得多采多姿展现新年的气象!

罗马尼亚图多拉的人们在元旦穿戴特殊的面具和服装,用以赶走过去的、糟糕的一年,迎接美好的新年。(Shutterstock))

近年来,新年跨年的看点渐渐聚焦到大规模烟火秀上,其实,在大众媒体的镜头之外,在东西方各国还保留着不少传统的新年祈愿的风尚习俗,善良战胜邪恶更是人间共同的愿景。敬祝福世间人一起从传统中找回正念、正信的力量,跨度2023年的这一场天地人间的大考验。@*

责任编辑:王愉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明代万历年间的《增广贤文》有句名言:“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古书《寿康宝鉴》中的“福善案”记载了很多守戒拒淫而在科考中速得福报的故事。让人看到“拼功业”和“道德实践”的密切关联。古人讲的“积德”、“积阴德”,其言不虚,有德的人生才有福,可不是空话啊。
  • “为政以德”的内涵是很深、深广的,包含了前一篇中孔子所讲的“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本章,孔子没有具体解说什么是“为政以德”,而是打了一个比方:君王自己像北极星一般安居其所,别的星辰就都井然有序地环绕着它。
  • 红楼梦这本书成书的缘起,是圣主康熙皇上赐的这一场富贵。红楼梦这本未能完成结局的书,这本自传性质的小说,对应的康熙雍正年间江宁织造府的兴衰景况,都是有史料可查的。荣国府,宁国府最早的主人,荣国公和宁国公,从小说内容“焦大跟着太爷出兵”这一细节,结合历史背景来看,应该是清兵入关时,随着满洲人一起入关的那批汉人,类似于大清的开国元勋范文程(范仲淹后人)这样的汉人。
  • 明代《耳谈》作者王同轨的街坊林广儿的杀妻事件,钻法律漏洞逃过刑罚,在当地引起不平的鸣冤声震天价响,而最后的结局,更让人心震动不已。
  •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体现了孔门教学的一个根本特点:“求诸己”, 即向内求,所谓“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在处世上,不怨天尤人,以“人不知而不愠”的精神,完成自己的仁德修养,在寂寞中成就事业。
  • 在无神论者看来,人死了就一了百了,其实在传统文化里,披露了很多人死后的去向,有的人甚至还去了天堂担任神职。今天给大家介绍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主角是南宋孝宗淳熙年间新城(现杭州市富阳区一带)秀才姚中。
  • 明朝时期,浙江嘉兴府李定在人们眼中是一个真正的正人君子,但他的科考之路却不顺利,十几年屡考不中,就在他已经慢慢放下了对功名的执著时,人生路竟然起了大翻转!他是怎么积的阴德呢?
  • 孔子因材施教,引导子贡向前走——“贫而乐,富而好礼”。“贫而乐”,乐什么?乐道。孔门弟子中有个典范——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既然颜回做到了,说明“贫而乐”的目标不是高不可攀、虚无缥缈的,这是勉励子贡。
  • 震区有个小山村,爱好秦腔的村民每晚都聚集在一孔大崖窑内排戏,场面分外热闹,有个三四岁的小男孩,非缠着爷爷领他去看戏,爷爷背着孙子刚挤入窑内,还没看清演的是啥戏,孙子却又说害怕,闹着要回家。爷爷拗不过孙子,带着孙子转身刚出了窑洞,地面就突然抖动,崖窑瞬间垮塌,演戏看戏的几十人无一生还。
  • 怎么才叫做“好学”呢?本章讲了三条。 首先,“食无求饱,居无求安”。食求饱、居求安,人之本能。但是,很多情况下,食不饱、居不安,你将如何?对君子或立志做君子的人来说,因为一心追求自己的志向,就顾不得吃饱、顾不得安居了。如果一个人将吃饱、安居当作头等大事,还能有鸿鹄之志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