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生万物:中国古代“土”文化小探(下)

作者:梅花一点
“土”的理念,不仅仅在于人世间可视的、可摸的、可感觉到的具体的“土壤”物质,也有更高层次的“土”的境界认知。(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气: 418
【字号】    
   标签: tags: , , , , , ,

土的哲理性象征意义

当我们一谈到“哲理性”的事物时,往往就将抽象的体系性哲理思维和叙述,当作“哲理”或者“哲学”。不过,在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之中,一个简单常见的事物往往可以符号化而成为一种形而上的道术理念。“土”就是其中之一的理念。

《尚书‧大禹谟》引用大禹的一句名言:“德惟善政,政在养民。水、火、金、木、土、谷,惟修;正德、利用、厚生,惟和。”大禹认为实施“善政在养民”,提出修治“六府”,协和“三事”。其中,“六府”就是指“水、火、金、木、土、谷”六种类型的事物,是人们生产生活的必须财物。后来,到《尚书‧洪范》也专门定型“五行”之说:“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这样,“土”的形而上的道术理念,不仅使得一般性的政治和经济层面的生产生活之中,得到理性的规范和管治,而且,也将“土”作为一种类型的符号元素,纳入到“五行”的复杂循环体系之中,在后来人们还不断以五行生克之理来运作和阐释许多表面物质的物理关系。

实际上,这样的思维模式在国外也有,来自印度的佛家学说也依据印度古文化提出“四大”之说:地、火、水、风。其中“地”的理念,基本和中国“五行”的“土”相对映、相接近。

另外,《周易》经传在阐述“八卦”的象征意义的时候,也将“坤卦”对映成“地”的意象。于是,“土地”也成为“八卦”基本象征性元素之一。

那么,这些哲理性象征意义有何作用呢?笔者以为,这种哲理性象征意义不同于近现代西方哲学的抽象概念和抽象思维,而是导向一种形而上的“道术”思维。《周易‧系辞》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所以,“土”的理念,不仅仅在于人世间可视的、可摸的、可感觉到的具体的“土壤”物质,也有更高层次的“土”的境界认知。“道术”之所以为“道术”,不仅仅向上升华到高境界的“道”,也能够扩及到实际现实世界可操作应用的“术”。故而,“五行”“八卦”之说,都可以应用于各类“术数”和“医术”。“土”作为其中之一的元素,充分发挥着其灵性的物理运行作用。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土部”开宗明义总结说道︰“土者,五行之主,坤之体也。具五色而以黄为正色,具五味而以甘为正味。是以《禹贡》辨九州之土色,《周官》辨十有二壤之土性。盖其为德,至柔而刚,至静有常,兼五行生万物而不与其能,坤之德其至矣哉。在人则脾胃应之,故诸土入药,皆取其裨助戊己之功。”

古代擅长医术的医家,都会充分利用“五行”“八卦”之理佐治各种病情。中国医界的“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就倡导“脾胃学说”,著作《脾胃论》三卷,后又不断著作提倡脾胃治疗模式。脾胃的问题,在中医五行学说里,对映的就是“土”的象征意义。《四库全书提要》指出:“其(李东垣)说以‘土’为万物之母,故独重脾胃。引经立论,精凿不磨。”李东垣的医学理论实践,在后世得到极大的发挥,成效卓著。这个医学学术案例证明“土”做为一个哲理性象征意义,具有非常广泛和良好的“道术”学理体系机制。

重耳流亡经过卫国的五鹿时,曾乞食于乡野农人却仅得土块,当时狐偃说道,这是得土得国的象征。(南宋)李唐《晋文公复国图》,现收藏于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公有领域)

重耳获土的预言

在术数上,也有一个著名的故事是关于“土”的象征意义的。这个故事记载在《国语‧晋语四》中:

晋国公子重耳(就是后来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一行人还处于流亡时期,他们出发准备前往齐国。在经过卫国的五鹿地方时,重耳他们向田地里的农夫要吃的。那农夫一点也不客气,拿起一块土块给他们。公子重耳一看,大为愤怒,要拿鞭子打那农夫。

重耳的舅父狐偃(字子犯)赶忙上前拦住重耳,说道:“农夫把土块给我们,预示他们将要归服公子。我们还想求什么呢?天命所有发生,都一定先有征兆。我一眼就看出来了:十二年后,我们一定会获得这块土地。你们大家记住我这话。我推算给大家:岁星在寿星和鹑尾时,公子便将要拥有这块土地!上天已经显示征兆了,岁星在寿星再次出现时,公子一定就要称霸诸侯。天的大数不会超过十二,应该从现在算起。占有这块土地时,应当是戊申日吧!因为戊象征土,戊申也就象征扩大土地啊。”

重耳一听,是一个星占的推算结论,又加上农夫无意中给一块土块,这也是一种预兆,与预示的易学占卜之意互相吻合。重耳不得不服了,于是叩拜天赐并向农夫致谢,接受土块把它装进车里。后来重耳回归晋国,成为晋文公,称霸天下。

三国时期吴国学者韦昭在注解此段历史时做了推算,认为:当时的重耳是在鲁僖公十六年(公元前644年)得到五鹿农夫的土块的,到鲁僖公二十八年(公元前632年)时,重耳已经立为晋国君主,后人称之为晋文公,就在此年晋国伐卫国,在正月初六戊申这一天,攻取卫国的五鹿。

诸位看官,您对这个关于“土”的象征意义的术数案例有何高见呢?

息壤(土)的神话传说

可能大家听说中国上古时有一种非常特别的土,叫做息壤,传说此种土可以自动增生。最早的记载出自《山海经‧海内经》:“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在《淮南子‧墬形训》也称之为“息土”。《山海经》的这段记载非常简约,让人无限遐想。尤其鲧(大禹的父亲)盗窃息壤一事,许多注译者将“帝”解释为“天帝”,即天之神。也就是说,许多注译者把这则故事神话为鲧盗窃天帝身边的神秘土壤“息壤”。如果鲧能够上天,当然这样的盗窃是有可能的。然而,根据上下文的连贯性看,我们觉得这个“帝”也有可能是尧帝或者舜帝(从时间跨度看,舜帝的可能性比较大)。那么,是否是说明舜帝时代,人们已经发现了“息壤”这种神秘的会自行生长的土壤呢?如果此说成立,那么尧舜时期,他们是怎么发现或者发明“息壤”的呢?“息壤”到底是怎么样的呢?

后人关于“息壤”的传闻也是不断。从汉唐到明清,都有个别零星的记载和辩论,并且认为“息壤”还一直存在,主要在荆州楚地。其中最有名的记载是唐代柳宗元一篇《永州龙兴寺息壤记》。柳文里说道:永州龙兴寺东北一角有一个正厅,这个正厅里有一块地面高高隆起,把地面的砖块顶在上面,宽有四步,高一尺五寸。开始时,人们以为是地面不平,于是用工具铲平。没有想到弄平以后,这块地方还是高隆起来。这个怪异现象让人们无所适从。后来觉得和上古传说的“息壤”现象符合,于是就将此厅的隆土尊称为“息壤”。

不过,柳宗元记载的这个龙兴寺里所谓的“息壤”,是否真的是上古鲧使用到的“息壤”呢?二者可能是同一物吗?这确实还是没有可比对的实锤证据,还是让人有大大疑问的。

明代朱国祯在《涌幢小品》卷十五之中也写一短篇《息壤辩》稍作考证辩论,竟然认为“息壤”是“桑上稻田”,让我们真的感觉这个结论不得要领,也没有实质证据说明清楚这种会自行生长的土壤到底是怎么回事。

然而关于“息壤”的神话传闻,似乎还没有终结?诸位看官,您是怎么理解这段短小而又神秘的上古神话故事的呢?您是否有现实的证据证明?

佛家学说也有“四大”之说:地、火、水、风。其中“地”的理念,基本和中国“五行”的“土”相对映、相接近。(fotolia)

小结

关于“土”的文化还不止于此,本文篇幅短小,难以尽述。就像东西方文明都有“泥土造人”的神话传说,如同一种久远的启示录故事,在启迪世人如何理解这个宇宙生命现象呢?

一方水土一方人。土地是人类文明仰赖的生存物质,也是创世主塑造地球,给予人类生存的基本元素。各种各样关于“土”的功用和文化,不断地启迪我们对万物生命的珍惜,对自然灵性的敬畏,对创世主创造的奥妙惊叹不已。

参考资料:
《释名汇校》,东汉刘熙,任继昉汇校,齐鲁书社
《说文解字》,东汉许慎
《尚书正义》,唐代孔颖达疏注
《太平御览‧卷三十七》,北宋李昉
《神农本草经》,转自《本草经集注》,南朝陶弘景
《本草纲目‧第七卷土部》,明代李时珍
《国语‧晋语四》,春秋左丘明
《全唐文‧卷五百八十一》
《涌幢小品》卷十五,明代朱国祯
《山海经‧海内经》,先秦

点阅《吐生万物:中国古代“土”文化小探(上)》

责任编辑:林芳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无极至广大的天地渊源,流淌亿万年的永生奥义,在世间生命的记忆之先昭现,若隐若现的玄机 映照寰宇的瀚浩,运行天人历史的神性秘密。
  • 预言能力,是人类的神秘能力和神奇文化,包含无尽的未解之谜。历史上曾经出现的预言,有相当的部分已经得到了证实。依据历史的各种记载和操作实践,古人的预言方式方法有千百种。
  • 三十年前,吾尚在中学时期,偶得一本解读先天易学的小书,书中提到一幅神奇的对联:开张天岸马,奇逸人中龙。读罢,内中顿时对此联的气魄与意境昇起敬仰之心。
  • 冬渐尽,春将到。前几日,翻阅到一首大家再也熟悉不过的《诗经‧桃夭》。读着读着,总觉得,这个世界能够“桃夭”的春意真的即将来临。同时,联想到一个与此谐音的成语:“逃之夭夭”。自从庚子年的大疫情至今,即将来临的癸卯年,世间有多少人还在历劫,有多少人还在避劫?思罢,心中豁然醒悟,在人世间这个“冬渐尽、春将到”的时代,我们能够逃去避难的地方,或许就是“家”了。
  • 古汉语的文化特色,显得非常精炼玄妙,有时短短的几个词句,就能够丰富地表现出非常广泛的内涵。其中,“互文”作为古汉语常用的一种修辞格,是一种富有弹性变化的语意结构,能够创造出多维度的语境效果。
  • 谁都知道,张三丰真人是中国古代有名的隐世高人、修真道者、太极修法创立者。据《三丰先生本传》说,张三丰有一次遇见一位邱道人,“剧谈玄理,满座风清”,于是乎张三丰有了“方外之想”,就出游寻仙访道。这一出游,游遍燕赵齐鲁、韩魏秦陇
  • 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里,经常有许多奇诡的异想,有非常深刻的神话来源和文化目标指向。“太极”文化就是其中之一。从“太极”到“两仪”“四象”与“八卦”的符号体系就这样建立起来了。尽管如此,这似乎仍然没有办法让我们明确理解到,“太极”到底是什么?“太极”又是从何而来?
  • 本来,对于“天”这样的存在物,给人的感觉就是一种非常难以捉摸而又随时随地都存在的事物。我们上下左右前后,似乎随便都可以指出“天”在哪儿。但是,有一种更加神秘莫测、匪夷所思的一种现象,就是古人曾经梦到与“天”接触了,而且还不只是一个案例。如果说,一个人接触了“地”,那还说得过去。问题在于:如果一个人在梦中接触到“天”,请问您会猜出是怎么样的状况呢?
  • 邓绥五岁时,邓绥的奶奶亲自为其剪发。邓绥的奶奶年事已高,眼睛不太好,不小心弄伤了邓绥的额头,邓绥忍痛不言。身边的人看见后很是奇怪,就问她为什么。邓绥就说:“不是不感觉痛啊。太夫人爱怜我,又给我剪发,我叫出来就会伤老人家的心意,所以就忍一忍了。”
  • 人们生活的地球,核心就是由土地构成的,是人类最常见的自然资源。东汉刘熙所撰的词典《释名》说:“土,吐也,吐生万物也。”“土”字的构型,采用像形的造字法,如同从地底向上生长出什么植物一样;而“土”字的读音,采用与“吐”音近的方式,如同土地的自然生长出的东西像土地母亲口里吐出来的东西一样。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