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邓家宙编著的《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凉茶》,系统地整理了凉茶在港的发展足迹,当中亦有不少时代的印记。如今日益式微的旧式凉茶铺,昔日其实不单单是卖一杯凉茶那么简单,而是具有休闲、社交功能的娱乐场所。

昔日的凉茶铺设有点唱机,英文流行曲扬声街头巷尾。(受访者提供)昔日的凉茶铺设有点唱机,英文流行曲扬声街头巷尾。(受访者提供)

凉茶铺设置点唱机 英文流行曲扬声街头巷尾

不同年代都有不同的流行曲,在六、七十年代,香港的流行曲以英文歌为主,当年的粤语歌还未流行,当时猫王、披头四、法籣仙纳杜拉成为流行曲主流。邓家宙介绍,当年的凉茶铺为了招揽生意,通常会购入一台点唱机在店内,那时候唱片的价格并非一般家庭可以负担,投币式点唱机十分吸引年青人,只要投入硬币就可以选择播放他们喜欢的歌曲。在电影《花样年华》、《堕落天使》中,都有展示点唱机的片段。到访凉茶铺点唱、听歌的年青人,也会买上一杯凉茶,一边听音乐一边享用,与朋友度过一个美好的时光。

《凉茶马尾飞机头》唱片。(受访者提供)《凉茶马尾飞机头》唱片。(受访者提供)

基层市民“打趸”好去处 收音机进驻凉茶铺

收音机兴起后,广播节目种类与日俱增,包括新闻节目、天空小说、广播剧、粤剧节目以至体育赛事等等。凉茶铺也不甘落后,引入收音机,客人可以在店内一边饮凉茶,一边听节目。

邓家宙分享,凉茶铺的生意逐渐扩张,不只是卖凉茶:“在收音机刚刚兴起的年代,不是很多人家里有收音机,有的人就为了听收音机,去凉茶铺‘打趸’,坐上一两个小时。如果只是饮一杯凉茶,两三口就喝完了,所以凉茶铺为了给客人多一些选择,就陆续推出了茶叶蛋啊、萝卜糕、马头糕、芋头糕等糕点。”店铺内增加小食,不但给客人更多的餐饮体验,也增加了凉茶铺的收入。

六十年代电视入铺 吸引客人留到凌晨

五十年代末,英国丽的呼声公司推出电视服务“丽的映声”,频道最初只有一个黑白英文台,以收费方式提供服务,拉开了本港电视放映的序幕。到了六十年代,收音机已经不足以满足人们的需求,电视才是新奇玩意。一些凉茶铺就购入电视机,以招揽生意。在做凉茶铺历史研究时,邓家宙发现一些店铺贴有节目单,引起的他的兴趣。

邓家宙讲解:“六、七十年代是流行文化的一个高峰期,广播电视开始兴起,虽然凉茶铺的用意并非推广文化,纯粹是一个商业考量,吸引多些人前来,就可以多消费,无意中产生的客观效果就是令到很多不同年龄层的市民在不同时段到访店铺。”他举例,当凉茶铺设有电视后,就成为街坊集体看电视的地方,尤其是夜晚时段,许多街坊会一直留到凌晨,直到电视收台为止,凉茶铺就成了当年街坊们重要的聚脚点。如今这一“盛景”,已成为一代人的回忆了。

直到七十年代香港经济起飞,收音机、电视、唱片日益普及,凉茶铺的娱乐休闲功能渐渐减退,回归最初卖凉茶的初衷,起到为客人提升免疫力、清热解毒、保健养生的作用。◇

邓家宙编著的《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凉茶》,系统地整理了凉茶在港的发展足迹。(受访者提供)邓家宙编著的《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凉茶》,系统地整理了凉茶在港的发展足迹。(受访者提供)

——香港大纪元首发

责任编辑:方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