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凉茶趣谈:凉茶不“凉” 龟苓膏最初功用非“清热解毒”?

文/曾莲
一盅盅热腾腾的龟苓膏(祥龙 / 大纪元)
font print 人气: 1714
【字号】    
   标签: tags: , ,

昔日经过香港街头,远远看到店铺门口摆着的铜壸与铜鼎,就知道这是一间凉茶铺。时代变迁,铜壸变成了不锈钢容器,老一辈对器皿的讲究也渐渐被后人遗忘。昔日没有电子设备加热,铜鼎就是当年重要的龟苓膏保温器皿。如今标榜“清热解毒”的龟苓膏,最初引入香港时并非如此。所谓的“凉茶”其实并不“凉”?今期文化专题“凉茶趣谈”继续由香港史学会总监邓家宙博士分享他的研究心得。

笔者儿时对凉茶的印象一直都是“好苦”,母亲煲好的凉茶一般不愿喝。直到长大后,发现有几款凉茶的味道还不错,五花茶、火麻仁、夏枯草、银菊露等等滋味清甜润喉,查阅资料才知道原来凉茶分为“苦茶”和“甜茶”,功用不尽相同。龟苓膏也是笔者自认为从小吃到大的“清热解毒”好物,聆听邓家宙回顾龟苓膏历史,颠覆了笔者的观念。

恭和堂的龟苓膏铜鼎。(受访者提供)
恭和堂的龟苓膏铜鼎。(受访者提供)

凉茶不“凉” 铜壸与大鼎变香港凉茶铺标志

“香港的凉茶铺有两个标志(ICON),一个是装龟苓膏的鼎,一个是葫芦形的铜壶,这两个容器相信只有香港才将它们变成了ICON。广州的传统凉茶铺其实过去没有卖龟苓膏的,是八九十年代以后才引入的。”邓家宙展示了几张凉茶铺的相片,当中最为瞩目的就是近百年历史的恭和堂葫芦状铜壶和黄铜炉鼎,历经岁月洗礼,仍然古雅、锃亮。

邓家宙解释,凉茶其实并不是指温度上的“凉”,过去饮凉茶多是热饮,是流传至今才有冻饮。从一些有历史的凉茶铺招牌来看,用字是“凉”而非“涼”,是指凉性草药煲煮成的茶汤的专用名词,所以根据港九生药凉茶商联总会的说法,“凉茶”才是正字。

旧式凉茶壶。(受访者提供) 旧式凉茶壶。(受访者提供)

讲到铜鼎,邓家宙分享,铜鼎主要的用途是保温,制作好的一碗碗龟苓膏浸泡在热水中,铜鼎底部设有暗格,可以放置炭盆加热,保持温度。凉茶的铜壶也是一样用碳加热,具有保温的功效。铜器本身有杀菌作用,也有益于健康。过去的铜壶是葫芦形状,葫芦在传统文化中有“挡煞”的意义,所以过去的凉茶铺喜欢订制葫芦铜壶。

杨春雷特效凉茶的铜壶。(曾莲/大纪元)杨春雷特效凉茶的铜壶。(曾莲/大纪元)

百年老字号恭和堂引入龟苓膏 与油麻地历史息息相关

创办于1904年的恭和堂,始创人为清朝御医,严氏先祖严绮文太医,于同治年间研制出专为皇室医治血毒顽疾的龟苓膏,其后告老还乡,将宫廷药方带入民间,令平民百姓亦得以受惠。根据“恭和堂”网页资料,香港开埠初期,严太医之子永昌子承父业成为中医师,并于油麻地创立恭和堂行医,为坊众医治各类疾病。当年的油麻地乃烟花之地,不少娼妓及知识水平不高的劳动阶层因寻花问柳而染上性病,严永昌先生遂以祖传单方制成龟苓膏,为不少人医好花柳病,从这时开始龟苓膏便流行了起来。

至于龟苓膏的“清热解毒”功效,邓家宙指其实是近年来的广告宣传语。过去的凉茶铺并没有标榜龟苓膏可以“清热解毒”,这一说法来自海天堂的广告词,根据人们对健康的需求提出龟苓膏的保健功能,将“排毒”、“养颜”这些字眼加入凉茶、龟苓膏的宣传语中,给大众的印象就变成了现在这样。

下期的“凉茶趣谈”是本系列的最后一期,将与大家分享凉茶近年来的转型历程。◇

香港史学会总监邓家宙博士。(受访者提供)
香港史学会总监邓家宙博士。(受访者提供)

邓家宙编著的《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凉茶》,系统地整理了凉茶在港的发展足迹。(受访者提供)邓家宙编著的《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凉茶》,系统地整理了凉茶在港的发展足迹。(受访者提供)

——原载香港大纪元

责任编辑:王愉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