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戏剧—湖南花鼓戏

【字号】    
   标签: tags: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2月14日讯】
湖南花鼓戏是湖南各地地方小戏花鼓、灯戏的总称。由于流行地区不同而有长沙花鼓戏、衡阳花鼓戏、邵阳花鼓戏等等之分,各具不同的风格。它源自湘南民歌发展而成,从一旦一丑演唱发展到“三小”演唱。各地花鼓戏的传统剧目约有四百多个,音乐曲调三百余支。按其结构和音乐风格的不同可分为川调、打锣腔、牌子、小调四类,都有粗犷爽朗、地方色彩浓郁的特点。音乐以小唢呐、锣鼓伴奏,曲调活泼轻快,适于歌舞戏。

图文转载于世界艺术网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香港贺年大型节目第一炮是一年一度的新春花车巡游汇演,今天下午在中区添马舰与湾仔海傍一带举行,共有十二辆设计精致的花车和三十多支表演队伍参加,吸引二十五万名市民和游客到场观赏。但部分游客表示,来香港主要是旅游,不打算购物。参加2月1日游行的传统戏剧演员。(AFP)
  • 京剧是流行全国、影响最大、最具有代表性的剧种。它的前身为徽调,通称皮簧戏,曾一度称为“平剧”,后该称京剧,有近两百年的历史。清乾隆年间徽调进入北京,吸收了昆腔、秦腔的部分剧目、音乐曲调、表演方法和一些民间曲调,演变发展而成。
  • 昆剧是我国的古老剧种,又称昆山腔或昆剧,流行于江苏昆山一带,已有五百余年的历史。嘉靖年间戏曲音乐家魏良辅吸取海盐腔、戈阳腔的长处,对昆腔加以改革,创造闻名的“水磨腔”,使昆曲音乐获得很大的发展。
  • 越剧是江南流行较广,深受群众欢迎的地方戏曲之一。发源于浙江一带,即古越国所在地,故名越剧,已有七、八十年的历史,是由说唱艺术“落地唱书”发展而成的。
  • 粤剧是我国南方一大剧种,流行于广东、广西及港澳、东南亚华侨聚居地区,唱念均用广州方言。它以“梆簧”为基本曲调,同时又保留昆、戈、广腔并吸收广东民间乐曲和时调。
  • 川剧:戏曲剧种。流行于四川全省及云南、贵州部分地区。在戏曲声腔上,川剧由高腔、昆腔、胡琴,弹戏和本省民间灯戏组成。原先各种声腔均单独在四川各地演出。清乾隆以来,由于经常同台演出,形成了较多的共同风格,清末时统称“川戏”,后称“川剧”。
  • 平剧流行于北京、天津和华北、东北各省,约有七十多年的历史。它源自河北东部一带的“莲花落”,并吸收京剧、河北梆子、皮影、大鼓等音乐和表演发展而形成的。这个剧种从农村进入城市后,受到话剧和京剧的影响演了许多新戏,擅于表现小市民生活。
  • 河北梆子是我国河北省主要戏曲剧种。过去曾有京梆子、直棣梆子、卫(指天津卫)梆子之称,1952年始定名为河北梆子。流行于京、津、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山东诸省部分地区。
  • 黄梅戏是安微省的地方剧种,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流行于安徽、江西、湖北部分地区,以黄梅采茶调为主的民间歌舞基础发展而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