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欣赏】张先:减字木兰花‧赠伎

作者:任一仁
font print 人气: 29
【字号】    
   标签: tags:

张先《减字木兰花‧赠伎》

垂螺近额,
走上红裀初趁拍。
只恐轻飞,
拟倩游丝惹住伊。
文鸳绣履,
去似杨花尘不起。
舞彻《伊州》,
头上宫花颤未休。

【作者简介】

张先 (公元990 – 1078年) 字子野,人称“张三影”(因在三处善用“影”字)。其词语言工巧,喜作慢词,对词的形式发展起到一定作用。有《张子野词》。

【字句浅释】

解题:本词是宋词中写舞蹈场面最有名的名篇。

垂螺:下垂的螺形发髻。走:疾趋,跑。红裀:红色地毯。趁拍:按着音乐的节拍。拟:想要。倩:请人(代)作。惹:牵引住。伊:她。文鸳绣履:绣着纹彩鸳鸯的鞋子。《伊州》:商调大曲,唐时来自西北边地。宫花:妇女头上插戴的珠花一类的饰物。

【全词串讲】

螺形发髻,下垂到接近额角的地方。
踏着音乐的节拍,她急步跑上红地毯铺设的舞场。
舞姿轻快,怕她会飞旋着凌空而上。
直想让人牵住她,把她拴连在空中无形的游丝上。
脚上舞鞋,刺绣着美丽的纹彩鸳鸯。
一点灰尘都不起,她缓缓飘去像轻柔的杨花一样。
舞曲奏完,从曲初直舞到曲末收场。
当她舞毕静下来,头上的宫花还颤巍巍不断摇晃。

【言外之意】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写舞姿的名篇不多。唐诗中以杜甫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最为著名,而宋词中则以张先的这一篇《减字木兰花》为压卷之作。但杜甫的诗倚重虚写的手法,主要通过观众的反应来表现舞姿的高妙;而此词重在写实,细致地描写舞蹈者的穿戴和动作,纤细而巧妙。从起舞、急舞、缓舞到舞罢,层次分明,姿态各别,使读者身历其境,好像在欣赏一场优美的舞蹈。全词不过四十四字,却塑造出了一个舞蹈者生动、优美的形象。

──转自正见网(内容有删节)#

责任编辑:王堇

(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此词描绘的渔翁,形象丰满、洒然尘外,给人以一种美好的艺术享受。
  • 这里呼之欲出的是一个决心出尘而又困于情中难以脱身的情僧形象。虽然作者没有系情于浑浑世人,而是把“情节”转移到了纯洁的荷花身上,但毕竟情丝未斩。
  • 中国古代是信神敬神的社会,社会的修炼风气总体比较浓郁,一些文学大家都是修炼之人,他们的作品往往看似是表达常人的情感,而实际是表达自己修炼的体会,感悟或者是境界,这其实是神传文化的一种必然。比如辛弃疾的这首《贺新郎‧甚矣吾衰矣》。
  • 犹记得去年的一个春日,桃花开得灼灼,他邂逅了树下的陌生少女。女子巧笑倩兮,花面相映,而他凝眸端视,心驰神摇。不知是桃花映红了美人的面容,还是姣好的容颜照亮了繁盛的花树?
  • 大概是读了太多眼如秋水、眉若远山的章句,面对山明水秀的景致时,他很自然地把它想像成一位眉目如画的妙龄佳人。而且这位佳人,如书中的林黛玉一般多愁善感,眉弯似蹙非蹙,笼着丝丝轻雾;眼波似喜非喜,凝着款款深情。
  • 梅花长于冰雪林,如山中高士、月下美人,独立世间。它不同于牡丹的富艳、荷花的清纯、杏花的娇羞,以欺霜傲雪之姿、暗香疏影之美,成为文人气节和情怀的寄托。
  • 登高远眺,吟诗作赋,是文人士子的风习。小到一个思妇“梳洗罢,独倚望江楼”,低诉情意绵邈的离愁别绪;大到一个才子登览幽州台,高唱“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盛世幽思。山河胜迹如歌如画,才人的情感和怀抱寄寓其中,达到了情与景的交融和统一。
  • 迢迢长江水,奔流不息,是历代文人墨客不断咏叹的壮观景象,传递着丰富多样的情感:“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书写情浓似水和依依惜别和的韵味;“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寄托韶光易逝和壮志难酬的感凔;“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表达历史兴亡和宇宙永恒的哲思。
  • 他有着杜牧一样的才华,也有杜牧一样的深情,只是他来到的名城扬州,已不是三百年前杜牧眼中的二月豆蔻、十里春风、廿四桥头。
  • 南宋祥兴二年(1279年)八月,崖门海战刚刚过去半年。宋末帝与八百宗室、十万军民跳海殉国,三百年宋朝用一个悲壮惨烈的方式走向终点,在宋朝子民心中留下挥之不去的创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