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风:评中共对贾甲事件的反应

华风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1月5日讯】山西省科技专家协会秘书长贾甲,在访问台湾期间脱队,公开与中共决裂,公开证实退党潮的义举,激起了全球各地的极大反响,海外各界纷纷声援贾甲的行动和勇气,大陆网民也不断发出声援贾甲的退党声明。

对贾甲事件引起的巨大震动,中共至今沉默,未予置评。

贾甲事件发生在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之后不久,“和谐社会”、“和谐神州”的口号,正被用来掩盖执政危机,迷惑一些被蒙蔽的人。九评传播引起的中国民众的退党潮,虽然已经成为一个使中共走向解体的必然,但因其镇压尚未在社会上公开化,中共用谎言和暴力,铸成了掩盖真相的铁幕。

贾甲的出现,像一柄利剑,狠狠刺穿了中共始终营造的“和谐繁荣”。他说实际上,因为不知道退党的管道,国内愿意退党的人数远远多于目前大纪元公布的1,400万。中共一直惧怕的退党潮的真实情况,在国际上曝光了。

究其根源,凡能危及中共命脉、揭露其要害的,中共无不利用外交、宣传等手段,或全盘否认,或颠倒黑白。在《九评共产党》发表七个月后,中共终于忍不住,由中组部出面“避谣”,将国内已出现的两百八十多万人退党,说成一千人。

今年三月,中共集中营活体摘除法轮功学员器官曝光后,外交部发言人秦刚立即对外否认集中营和活摘器官的存在。9月27日,BBC报导中国存在贩卖人体器官的情况,中共卫生部也马上否认BBC报导,并指境外媒体散播“假新闻”。

这次,贾甲在国际社会曝光,说中国大陆现在想要退党的人占党员的95%以上,实际上共产党在中国就只是党中央,道尽了中共的众叛亲离、失尽民心的真实情况。但对这直捣死穴的重击,中共至今没有任何官方回应。

贾甲是体制内官员,国内知识份子的菁英,他打出了这样一个信息,越是中共高官,越了解中共的人,越会反叛,何况一般民众。中共对此若公开回应,等于是承认这样的事实,承认崩溃在即,承认越来越壮阔的退党潮。

然而,沉默本身就暴露了对退党潮的恐惧,就证实了退党潮的存在。

承认不行,否认不行,如鲠在喉,恐惧万分。贾甲向国际社会批露了被中共封锁的退党消息,正在鼓舞更多的中共官员起义。不管中共表面如何猖獗,仅贾甲事件即暴露了它目前楚歌四起、困兽尤斗的真正处境。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全球退党服务中心11月1日在纽约召开新闻发布会,声援公开与中共决裂的中共官员贾甲,呼吁国际社会关注贾甲,希望布什总统给贾甲政治庇护的权利。贾甲通过现场连线表示,中国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怕中共,退党则是解决“怕”的有效方式。他说,退党大潮不仅真实,而且势不可挡,最终胡锦涛也得退。
  • 贾甲感叹此次起义犹如神助,不妨借义者感言,看一看贾甲起义背后的神机妙算,人 间大戏谁主沉浮。
  • 二零零四年底大纪元发表《九评共产党》系列社论,最为深刻的揭示共产党的邪恶本性,并引发了中国民众从精神上脱离中共的“退党、退团、退队”的三退大潮。上网声明三退的人数时至今日已接近1500万人。这种和平、理性和非暴力的精神觉醒运动,象征着中国人对中共邪党的鄙视和抛弃,强烈震撼着中国人的心灵,令世界刮目相看;同时也撼动了中共50多年来的铁血统治根基,令中共党内邪恶分子们惶惶不可终日。
  • 中国科技界知名人士贾甲公开与中共决裂,翻开了1500万中国人退党的新的一页!
  • (大纪元记者冯长乐综合报导)原中共官员山西省科技协会秘书长贾甲近日成功逃离共产魔掌前往泰国“避难”,十天来他神奇、曲折的经历,着实让海内外民众为之悬着的心放了下来,各界人士对他不畏生死、决裂中共的果敢行动,深感敬佩。这些天全球退党服务中心和大纪元退党网站不断收到各界人士为声援贾甲提出三退的声明。
  • 2006年11月4日新西兰民众在奥克兰市中心伊丽莎白广场举行集会和游行,声援1500万勇士退出中共。

  • 清明之际,舍妹夫妇远携父母灵骨而归葬于故乡,余在海外,阻于国难不能奔赴,乃吊之以文,曰: 呜呼!先父仙逝,十三春秋;先母驾鹤,亦近三月。忆思双亲,善良一生。育我兄妹,兼济亲族。力有大小,唯尽本分。载入家谱,亦有光矣。
  • 神韵交响乐团演出的西方交响乐曲,经常有有十分贴心的安排,乐曲的选奏也极富巧思,不论观众是否熟悉西方古典交响乐,在精彩的乐音引领下,总会体验到层层的惊喜与无尽的感动。
  • 只记得那个衣衫褴褛的长头发的女人,拖着一跛一跛的腿,挨个翻着垃圾桶找吃的,他一边找一边咧着嘴笑。那女人就是我要说的,我们村老人给我讲过的苦命女人。其实提起来,乡下的人,哪个不觉得自己命苦:干不完的活,操不完的心,担不完的惊,受不完的怕。
  • 凤飞飞的歌声无疑是台湾近代流行音乐史上非常重要的一页,她演唱的台湾歌谣作品,为数虽然不多,寥寥数十首,创作年代却从晚清到近代,风格迥异多元;更重要的是,身为台湾的女儿,面对每一首作品,无论是原唱或是重新演绎,都展现出歌者对传承尊崇母文化的使命与信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