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的画与话】求学生涯的初次挑战

画/ 文 杨纪代
【字号】    
   标签: tags: ,

上小一了,既兴奋又胆怯,全是陌生面孔和不太敢抬头仰视的女老师,这启蒙教育的第一难题,深刻的镌镂在我的脑海里,永远也无法磨灭!国语课本的第一课是:“来来来,来上学。去去去,去游戏。”天啊!那对一个从没拿过笔,更不认识什么国字的我来说,简直比摘天上的月亮还难哪!怎么办?硬着头皮学吧!

首先学的是如何削铅笔!那铅笔可是原木刨成的,中间夹上一条黑色石墨笔心,如此而已!握在手中感觉粗粗的,既不上漆更谈不上什么彩色的,就是原始木色!那刀子更别提了,类似弹簧刀,用时得吃力的从刀柄沟槽中,捏住突出的刀背部分,再用力拔起、拉直,笨笨重重的,很不好使!左手握住铅笔,小心翼翼的慢慢转动,右手把刀架在铅笔的一端,拇指推着刀背,随着转动速度,一个角度、一个角度,一片、一片缓缓的削着,初期使力不匀,一片粗一片细,削得像狗啃似的,木屑四溅!时不时的还会砍向自己的手指呢!那就擦上红药水包扎了事!削得露出一截适度的笔心之后,再将笔心抵在桌面一角,慢慢转动,将笔心削尖,如此方大功告成!

这样练习一阵子,技术进步了,于是就削得快速又均匀!哪像现在什么削笔刀、削铅笔机到处充斥,那时什么都得亲自动手的!你哥哥小时候曾经因为好奇,将手指伸进削铅笔机的圆洞里,并转动摇杆,把削铅笔机当削手指机用啦!当然就挂彩啦!买到教训之后,就认识到这种不是玩具啦!

再谈练习写字,笔划少的,勉力习写几回之后,还凑合事儿,那笔划多的,可就伤脑筋哪!就说那个“学”吧!尽管小一的作业簿上,格子挺大的,但是光是“学”字上半部就挤不进去啦!更别提下半部哪有安身立命之处?那就擦掉重写吧!要知道,当时的本子,纸质只比草纸好些、白些而已!橡皮擦质地也不好,硬梆梆的!一擦一坨黑!再擦就破!
剪张小纸头贴上,干后再写!还没浆糊、胶水,用的是饭粒耶!

每个字还得按什么笔顺写,马虎不得,刚入学就碰上这档子事儿,心情之紧张可想而知,又初次握笔、初次学写,笔抓得死紧死紧的,手心直冒汗!那汗水慢慢渗入薄薄的作业簿上,再用力一擦,更是摧枯拉朽似地体无完肤啦!那就撕掉重写!经常搞得嚎啕大哭。一本作业簿,用完只剩三分之一不到,真好玩儿!那“游戏”两个字也挺挠头耶!那辵部再怎么写,也像“龙舟的船身”哪!那“戏”字完成之后,是用了两个格子呢!一边儿哭,心里一边儿怨着:“什么去去去,去游戏。一放学就得与笔划奋战,哪有时间玩儿啊?”

刚开始,父母还陪着指导一下,几天之后,忙了,也没耐性,只有靠自己努力克服啦!那一段初入学的日子,每天都是“汗水与泪水齐滴,手汗共烂纸一色”呢!那教室后头的畚箕里,是成堆成堆的铅笔屑,不像现在垃圾桶里,都是乖乖袋、冰棒套!而每个人几乎成天都是大花脸,使力不当,笔心经常断,断了得重削,桌面、两手沾染的都是黑黑的笔心粉,这儿抹一下,那儿擦一把,当然都成了这副德性啦!现在想来,如果当时的有心人,专门到各教室收集铅笔屑,累积一段时日,肯定能当柴火用、烧大灶呢!哈!很有可能唷!

学校每年十月份总要举行一次运动会,目的是向乡宦士绅、医生富贾、政商名流募款,顺便展现学生的教育成果。所以开学之后不久,各年级就开始筹备节目和表演项目的练习。虽然练习时间长,感觉累,但相对的来说,学习少了,功课也少了,还是合算!每个年级最少得有一个田径项目和一个舞蹈、韵律的表演。唉!对我们这一群野惯了的小一生来说,又是另一个大挑战!

思惠!你想想,没受过学前教育的熏陶,一切都从零开始,连队伍都不会排,更不知道“向前看齐”是向哪看呢?更遑论排两行队出场,再按音乐节拍,一边儿表演动作,一边儿排成一个大圆圈。而且左脚、右脚真的搞不清!手脚配合不起来,“齐步走”的命令一下达,同手同脚行动的怪物,比比皆是!老师得一个个拉手抬脚的又骂又纠正,一时半刻下来,师生全累倒了!现在想来,那流传的军阀操练笑话:“草鞋!布鞋!”绝对不假!

好不容易上点儿轨道了,可越走越偏,两行队伍成了两条缓慢而平行蠕动的蛇!人与人之间距离拉得太大,伸出双手构都够不着,哪能拉成圆圈哪?一而再、再而三,就是成不了圆!老师们只好用白石灰粉在操场上,量好位置,画上圆圈。如此一来,总算行了。

那一阵子,师生个个晒成了印度阿三。还好,那时人人接触惯了大自然,活动量大,耐晒、耐渴又有韧性,很少人出现身体不适的状况。哪像现在,上体育课,操场没跑上半圈,立刻脸色惨白、呼吸急促、晕倒……等等现象频频出现,甚至有心脏病发,猝死的呢!怪不得说,从前的人是“土鸡”,现在的孩子是“洋鸡”,挺有道理的!

那时的口号是“克难”——用双手克服所有的困难!舞蹈表演的道具,也是在这种情况下完成的:买来所谓的彩色棉纸,再由老师指导、示范,让大伙儿学习折叠成花朵儿,然后用每个人由家中带来的棉线,捆绑扎实,系在两手的中指上,再上场表演,举手投足之间就百花齐放,热闹非凡!

小一的田径赛项目,固定是“滚大球”。每班分成两队,两人一组,由这一头儿滚到那一头儿,再由那一头儿接手滚回这一头儿,一直到所有组员轮完,依速度快慢排名次。从前的操场可是黄泥地耶!虽然尽量的整平了,但总有坑坑疤疤的地方,而那大球是由竹子编成的,上头用布罩住缝上,实际上那球是空心的!竹片与竹片间并非密合而是有大空隙的,滚动起来,重心是不稳的!两个小一学生,个儿小、力气小,边滚边追着球跑,用力不均再加上地面的不平,越滚越“偏离航道”,小孩子嘛!只管顾着推球,哪管目标在哪?滚着滚着,要交接了,抬头一看!才发现是别班的同学,赶紧再滚回自己的阵营!搞得阵脚大乱,状况百出,惹得观众席上的家长笑翻天!

再就是运动会开幕式上的“正常步”表演,那可是重头戏耶!中高年级人人都得参加。每天升完旗之后就开始操演,不仅要求跨步整齐划一,行走时,间距相等,相邻四人得成一直线。拐弯时,学问才大呢!行走至拐弯点的旗帜时,最靠内里的同学,也就是紧挨着旗帜的人,得踏步等其他三位同学赶上来,与他并排的形成一直线时,方可迈步向前,继续走!这样练下来的结果,站在高高的司令台上看,那真是一个整齐移动的矩形方阵!一丝不茍、纹丝不乱!我敢保证,与双十国庆阅兵典礼中的分列式相比,绝对毫不逊色!虽然它是日本军国主义留下来的特殊项目,但是我相信受过这种训练的男生,当兵时的出操、队形排练,绝对安之若素,胜任愉快!

这一个多月的节目准备与表演练习,占去了所有的时间,经常是正常步排练下来之后,已是上午九、十点了,匆匆上个一堂课、半堂课,就开始了其他项目的练习,直至夕阳西下。那一段日子,总在“夕曛”(画题)的温暖烘衬下,背着书包,步履蹒跚、疲惫不堪的缓步慢行,总算逃脱了那一整天,各种节目配乐的强制干扰,耳根得以清静!相形之下,这片刻的静谧是难得的享受!就如这幅所表现的意境:整个画面寂静无声,只有灿烂的晚霞在树梢、岸边悄悄移动!对比色的运用,加强了色彩互补的效果,是我偏爱的一幅。@*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漫无目的的育儿,是一件非常慌乱的事。有了孩子后的每一天,我们都要面对许多抉择:替孩子准备什么食物?找什么学校?玩什么运动?如果父母心无定性,总是犹豫不决或朝令夕改,家庭就会陷入各种混乱。
  • 绒毛玩具
    六岁之前还是处于自我为中心的时期,没有所谓的“他我概念”,如果这时强迫孩子分享,其实是抢劫的行为,要让孩子懂得“分享”,应该先满足孩子的占有欲,然后藉由模仿、身教、品格教育,逐渐成形。
  • 欢迎来到少儿阶段。在这一阶段,一个不能小觑的常见现象是:与父母交谈可能是孩子心中排在最后的一件事。好消息是,你可以再次开启与孩子的对话。
  • 很多妈妈问我,现在孩子精得很,挑战叛逆的语言一堆,连很小的孩子都会挑战权威,好难教!情绪就像一颗球,孩子丢出来,当爸妈的应该要适时转化这些脾气,千万不要用情绪硬碰硬,不然过一阵子你就会在孩子身上发现自己的影子。
  • 欢迎来到少儿阶段。在这一阶段,一个不能小觑的常见现象是:与父母交谈可能是孩子心中排在最后的一件事。 好消息是,你可以再次开启与孩子的对话。本文列举了你和孩子之间可能出现沟通障碍的六种常见情况,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 记得之前路过“天才领袖”的大厅,看到一个孩子上演肯德基+大法师,哭闹不休,同事问我:“你怎么不亲自露两手搞定小孩?”,我翻个白眼说:“真正的高手,是不轻易出手的。”虽是一句玩笑话,但,管教,不了解前因后果,真的不要任意插手。
  • 过去不少人认为,独生子女从小就曝露在大人的世界中,可能得到较多父母的注意力;反观有手足的孩子,从小就必学会分享,对发展未来的社交生活是有帮助的。但真的是如此吗?手足对孩子发展的影响真的有这么重要吗?
  • 备餐, 梅森罐, 沙拉
    现代父母经常为孩子的挑食或食欲不好等问题而感到烦恼,但其实问题没那么大,完全不需要想太多。分享以下四个快乐用餐的提案,让孩子“想吃饭!”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