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采风】踢毽子游戏

余丽珠 整理
font print 人气: 20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4月8日讯】踢毽子是我国民间的传统体育活动,虽然它在古代被认为是一种“杂技”、“雕虫小技”,难登大雅之堂,但由于它趣味盎然、有益身心健康,且随时随地都可以练习,因此能根植于民间,历久不衰。

毽子的踢法花样多,清朝阮葵生所着的《茶余客话》记载:“其中套数家门,凡百十种。”据说清光绪年间,承德有一位百岁进士,可以表演金龙探爪、喜鹊登枝、狮子滚绣球等108种花式踢法。

踢毽子的起源

毽子分为毽铊和毽羽两部分,古时候的毽子,毽铊大多用圆形的铅、锡、铁片或铜钱制成,毽羽则是用翎毛制作。

古代的名物考据家认为踢毽子是由“蹴鞠”(一种古代的踢球游戏)演变而来,由宋朝《事务纪原》一书称踢毽子为“蹴鞠之遗事也”,即可得知。据《初学记》记载,唐代以前的鞠,用毛纠结而成,与毽羽类似,也是一种踢球游戏的用具,因此毽和鞠的确有其渊源。

根据文史学家的考证,二千年前的汉代画像砖上已有记载踢毽者的形像,因此踢毽子可以说是起源于汉代。

踢毽子的发展

南北朝时,踢毽子风行,人们已能熟练地踢毽子了,唐代释道宣所着的《高僧传》记载:12岁的沙门慧光在天街井栏上反踢毽子,一口气连续踢了500次,围观的民众惊叹不已。由此得知,踢毽子甚至影响了少林寺武功。

唐宋时期,踢毽子更为盛行,技艺也更加高超。宋《事务纪原》记载:踢毽子不单是用脚踢,也可以用头、腹部、膝盖玩球;可以自己一个人,二、三人或是多人一齐踢一个毽子,边跑边踢。由于踢毽子的普遍,当时在临安城就产生了以卖毽子为生的小生意。

明清时代,踢毽子已十分普及,甚至成为民间艺术家的创作题材,不但在花瓶上出现了踢毽图,画家也画下了踢毽子的情景,清代《北京民间风俗百图》里,就保存有一幅踢毽图。

踢毽子有趣又好玩,因此喜欢踢毽子的人,男女老少都有。《文史资料选篇》第18辑记载,清朝光绪皇帝的瑾妃非常喜欢踢毽子,她的侄子忆起当年瑾妃踢毽子的情景:“姑母踢毽子的姿势很好看,前踢、后踢、左踢、右踢,雪白的鸡毛毽子,在姑母脚下来回旋转。”

《燕京岁时记》书上说,踢毽子“足以活血御寒。”清代北京人大多是在秋冬天寒时踢毽子,因此它也成为年节“岁时”活动。清代时,广州正月十五有踢毽子会,热闹的元宵节也因为踢毽子活动,更为缤纷绚烂。

中国许多城乡都有踢毽子的风俗,塞外承德更有“踢毽之乡”的称号,家家户户少不了毽子,过新年时,大家更是呼朋引伴,上街踢毽子去,街上处处彩毽纷飞,十分热闹。时至今日,好玩又可以健身的踢毽子游戏,已成为深受喜爱的全民健身活动之一。@*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我以前,捉鲍鱼在全个村子是第一名,如果跟塔门老一辈的人说起我的名字都认识,就是最会捉鲍鱼那个!”年届七旬的塔门原居民黎雄(雄哥)回忆童年时光,语气顿时兴奋了起来,“我们没有东西吃,我就下海找吃的,捉鱼、虾啊、蟹啊那些⋯⋯”1950、60年代的塔门岛,千帆竞发,渔获满满,“我们吃不起面包的,是吃鲍鱼、吃海胆长大!”原来那时候的塔门,面包比鲍鱼还矜贵,真是让笔者大开眼界。
  • 黄历元月十五夜称“元宵”是从什么朝代开始的呢?中原大陆幅员广,南北两地的风俗也常有差异,以“元宵”称圆子(汤圆)是起于何时呢?元宵吃圆子从何时成为流行的食尚呢?有些人说圆子在北方叫“元宵”,南方叫“汤圆”;还有人说有馅的圆子称“元宵”,无馅的圆子称“汤圆”,真是如此吗?
  • 黄历新年伊始,万象更新。今年是龙年,岁次甲辰,在今年出生的都是龙子、龙女,生肖属龙。然而,黄历新年和十二生肖并非华人专属,不同国家对于生肖的解读也不尽相同。在中亚国家哈萨克,今年的生肖是蜗牛而不是龙,属龙的人到这个国家就变成属蜗牛了。
  • 秋风起兮,七夕节又将来到。牛郎(牵牛)、织女与中华儿女相伴几千年,有情有义的婚姻,相许相牵的爱情,千百年来代代相传。七夕的一年一会,让人感叹之外,也让我们反思什么吗?
  • 黄历的五月五日端午节,又叫端五、重五、重午、端阳。“端午”处于纯阳之端。民间有俗谚“吃了端午粽,再把寒衣送”,古人也把端午作为夏令时节防瘟辟毒的启动日。端午节的节俗很多,来源久远,背后蕴藏丰富的文化典故。一起来文化寻根:回顾端午节的九大节俗与故事。
  • 端午“五红”、“十二红”的养生饮食,都是观察时令,巧用时鲜,以促进身心健康的传统中医的养生方法,同时五行养生的原理也在其中体现。不管时代怎么推进,注重天人合一,顺应节令过生活,上天自然赐给人最鲜美的生活滋味。
  • 在南亚地区,收受嫁妆是一项古老的习俗,即结婚时新娘的父母要向新郎家赠送金银首饰或其它值钱的东西。尽管印度自1961年起立法禁止了这种做法,但该传统在民间仍然盛行。最新一项研究发现,随着近几十年印度男性的受教育程度和就业机会的不断提升,印度陪嫁之风却愈演愈烈。
  • 元宵之夜,长安城内灯火通明。一群小伙儿身着橙衣手执黄色灯笼出场。伴随着欢快的锣鼓和管弦,他们在月光下跳跃腾挪,灯笼上下翻飞,
  • 一方土地养一方人, 如果你想回顾真正的民族风情,那么欣赏一只传统民族舞,听一首美妙的神韵交响乐就可以了。小提琴搭配二胡,阵阵锣鼓、声声唢呐、鲜艳的手帕,那东西方乐器的完美和声,呈现热闹欢腾、 幽默欢快的民族风情, 一定会赶走你的乡愁,让你陶醉在雅俗共赏的艺术享受之中。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