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明 刘基:尚节亭记

刘基
font print 人气: 862
【字号】    
   标签: tags:

古人植卉木(1)而有取义(2)焉者,岂徒为玩好而已。故兰取其芳,谖(音:宣)草(3)取其忘忧,莲取其出污而不染。不特卉木也,佩以玉,环以象(4),坐右(5)之器以敧(音:七)(6);或以之比德而自励,或以之惩志(7)而自警,进德修业,于是乎有裨(8)焉。

会稽黄中立,好植竹,取其节也,故为亭竹间,而名之曰“尚节之亭”,以为读书游艺之所,澹乎无营乎外之心也。予观而喜之。

夫竹之为物,柔体而虚中,婉婉(9)焉而不为风雨摧折者,以其有节也。至于涉寒暑,蒙霜雪,而柯(10)不改,叶不易,色苍苍(11)而不变,有似乎临大节而不可夺之君子。信乎有诸中,形于外,为能践其形也。然则以节言竹,复何以尚之(12)哉!

世衰道微,能以节立身者鲜矣。中立抱材未用,而早以节立志,是诚有大过人者,吾又安得不喜之哉!

夫节之时义(13),大《易》备矣(14),无庸外而求也。草木之节,实枝叶之所生,气之所聚,筋脉所凑(15)。故得其中和(16),则畅茂条达,而为美植(17);反之,则为樠(音:蛮)(18)、为液(19)、为瘿(音:影)(20)肿、为樛(音:纠)(21)屈,而以害其生矣。是故春夏秋冬之分至,谓之节(22);节者,阴阳寒暑转移之机(23)也。人道有变,其节乃见;节也者,人之所难处也,于是乎有中焉(24)。故让国,大节也,在泰伯(25)则是,在季子(26)则非;守死(27),大节也,在子思(28)则宜,在鲁子(29)则过。必有义焉,不可胶(30)也。择之不精,处之不当,则不为畅茂条达,而为樠、液、瘿肿、樛屈矣。不亦远哉?

传(31)曰:“行前定则不困(32)。”平居而讲(33)之,他日处之裕如也。然则中立之取诸竹以名其亭,而又与吾徒游,岂苟然(34)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注释】

1.卉木:花木。
2.取义:取用其意义。
3.谖草:萱草。
4.象:象牙。
5.坐右:座位右边。
6.敧:攲器;盛酒的器具,虚则倾斜,满则翻覆,适量则中止。
7.惩志:惩戒心志。
8.裨:助益。
9.婉婉:柔和的样子。
10.柯:枝条。
11.苍苍:深青色。
12.以节言竹,复何以尚之:还有什么比志节更适合形容竹子。
13.时义:时代意义。
14.大易备矣:易经的解释已很完备。
15.凑:聚和。
16.中和:适中调和。
17.美植:美好的植物。
18.樠:植物名。一种树木,树心似松。比喻材质疏松。
19.液:脂汁渗出。
20.瘿:树木上突起的赘瘤。
21.樛:纠结、缠绕。
22.节:节令。
23.机:时机;关键。
24.中焉:适中与否。
25.泰伯:周太王长子,有弟仲雍﹑季历。泰伯知太王欲立季历,以传其子昌,遂与仲雍奔荆蛮,以让季历。
26.季子:春秋吴王寿梦的第四子。寿梦见其贤而欲立为王,不受。
27.守死:遵守死者的遗命。
28.子思:孔子弟子原宪。
29.鲁子:春秋鲁国国君,名息姑,为鲁惠公长庶子。在位十一年,后为公子翚(音:灰)所弑,谥隐,故称为“鲁隐公”。孔子作春秋,即自鲁隐公元年始。
30.胶:拘泥不知变通。
31.传:礼记、中庸。
32.讲:研究。
33.困:困惑。
34.茍然:随随便便就如此。

【作者简介】

刘基(1311—1375年),字伯温,谥文成,明青田县人。他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使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为诸葛亮。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

刘基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他在政治、军事、天文、地理、文学等方面有很深的造诣。明史本传称他的文章,气昌而奇,与宋濂并为一代的宗匠。作品有:《郁离子》、《覆瓿集》等书, 文集为《诚意伯集》。

此外,民间亦有多部与刘伯温有关的小说。当中,有说他经常微服出巡,体察民情。亦有说他很会占卜,并著有《烧饼歌》,向朱元璋暗示大明日后所发生的事,甚至明亡之后数百年的事。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鹿畏䝙(音:出)(1),䝙畏虎,虎畏罴(音:皮)(2)。罴之状,被发人立,绝(3)有力而甚害人焉。
  • 关中风土完厚,人质直而尚义;风声习气,歌谣慷慨,且有秦汉之旧。至于山川之胜,游观之富,天下莫与为比。故有四方之志者,多乐居焉。
  • 扶风马孺子言:年十五六时,在泽州,与群儿戏郊亭下。顷然,有奇女坠地,有光晔(音:业)然,被緅(音:邹)裘,白纹之里,首步摇之冠。贵游少年骇且悦之,稍狎焉。奇女頩(音:乒)尔怒曰:“不可。吾故居钧天帝宫,下上星辰,呼嘘阴阳,薄蓬来、羞昆仑而不即者。帝以吾心侈大,怒而谪来,七日当复。今吾虽辱尘土中,非若俪也。吾复且害若。”众恐而退。遂入居佛寺讲室焉。及期,进取杯水饮之,嘘成云气,五色脩脩(音:修)也。因取裘反之,化为白龙,徊翔登天,莫知其所终。亦甚怪矣。
  • 麟(1)之为灵,昭昭(2)也。咏于诗(3),书于春秋(4),杂出于传记百家之书。虽妇人小子,皆知其为祥也。然麟之为物,不畜于家,不恒有于天下。其为形也不类(5),非若马牛犬豕豺狼麋鹿然。然则,虽有麟,不可知其为麟也。角者吾知其为牛也,鬣(6)者吾知其为马。犬、豕、豺、狼、麋(7)、鹿,吾知其为犬、豕、豺、狼、麋、鹿。为麟也不可知,不可知则其谓之不祥也亦宜。虽然,麟之出,必有圣人在乎位,麟为圣人出也。圣人者,必知麟,麟之果不为不祥也。又曰:麟之所以为麟者,以德不以形(8)。若麟之出不待圣人则谓之不祥也亦宜。
  • 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此人情之所荣,而今昔之所同也。盖士方穷时,困厄(1)闾里,庸人孺子,皆得易(2)而侮之。若季子(3)不礼于其嫂,买臣(4)见弃于其妻。一旦高车驷马,旗旄导前,而骑卒拥后,夹道之人,相与骈肩累迹(5),瞻望咨嗟(6);而所谓庸夫愚妇者,奔走骇汗(7),羞愧俯伏,以自侮罪于车尘马足之间。此一介之士,得志于当时,而意气之盛,昔人比之衣锦之荣者也(8)。
  • 自古受命帝王及继体(2)守文之君,非独内德(3)茂也,盖亦有外戚之助焉。

  •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之无声,风挠(1)之鸣;水之无声,风荡之鸣。其跃也,或激之;其趋(2)也,或梗(3)之;其沸也,或炙(4)之。金石之无声,或击之鸣;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
  • 无法想像,没有芭蕉的东方庭院,也无法想像,没有芭蕉的古典文学。没有那一簇簇叶面舒张,深碧漫展的芭蕉叶,开在白粉墙边,湖石畔,生在三月的薰风里,长夏的庭院中。古老的文学,没有那一袭轻碧浓绿的芭蕉,千年来,那夜夜夜夜的雨,竟落向何处呢?那夜雨里,那孤独的,冤屈的,寂寞的,抑郁的,在人世间受遍磨难的孤苦灵魂,又与谁共鸣?
  • 《帝鉴图说》插图《望陵毁观》,描绘唐太宗体从魏徵劝谏,拆毁了台观。(公有领域)
    唐太宗尝言:“至如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虞世基等寻亦诛死”。如果有这样的一个暴政,不仅“防民之口”,官员们还肉麻的为暴政歌“功”颂“德”,这样的政权又能维持多久呢?
  • 一座燕子楼,引来文人墨客无限怀念。而楼主是大唐的一名歌妓,名叫关盼盼。白居易、苏轼、文天祥等人吟咏燕子楼,必会提起那位忠贞的美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