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冠江南 胜甲东吴—苏州拙政园

楚天 整理
font print 人气: 3
【字号】    
   标签: tags: , ,

苏州地处太湖之滨,风光秀丽,素以园林典雅闻名于世,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称。苏州园林的历史可追溯到春秋时代,以后历代造园兴盛,名园日多,其中拙政园即为苏州古典园林之典范,也是是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一。
  
拙政园始建于明代正德四年,取晋代文人潘岳《闲居赋》中有“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是亦拙者之为政”句中之意而命名。其时,明弘治进士、御史王献臣弃官回乡,归隐苏州,在唐代文人陆龟蒙宅地和元代大弘寺旧址处修建新园,其好友,书画家文征明也参与造园,历时20年建成“拙政园”,是一座以水为主,疏朗平淡的反映自然风光的园林。
  
可惜王献臣之子挥霍无度,一夜豪赌,将拙政园输于当时的名门大家徐氏,随后四百余年,拙政园屡易其主,几度兴废,可谓历尽沧桑,现存园内建筑多为清末时所形成,但依然保留了当初建园时的特色。
  
拙政园以水景取胜,朴素淡秀,属明代园林疏朗典雅的古朴风格。初建时,园林规模很大,“居多隙地,有积水亘其中,稍加浚治,环以林木。”(《王氏拙政园记》)整个园林建筑稀疏,绿树翠竹葱郁,山水相映,简朴素雅,充满浓郁的天然野趣,体现明代园林“池广林茂”的特点。
  
现在拙政园分为东、中、西三部分,东疏西密,绿水环绕,水面面积约占全园面积1/3。拙政园东部在明末已成废墟,后归侍郎王心一所有,以陶渊明的“归田园居”命名。东园地势开阔,建筑疏朗。园中为涵青池,池北面的兰香堂是东园的主体建筑,周围环绕梅树、翠竹和桂树;兰香堂的西边是一片梧桐与修竹,其间溪涧环绕,十分清幽;涵青池之南和左面有缀云峰、联壁峰,峰下有洞,是犹如“桃花源记”中描写的“小桃源”。此外,还有紫罗山、漾荡池、荷花池等景观,整个东园一派田园风光。
  
西部园林在光绪三年归富商张履谦所有,名为“朴园”。园内建筑大都建成于清代,与东部和中部的风格有明显不同。西园以池水为中心,回廊起伏,水波倒影。十八曼陀罗花馆和卅六鸳鸯馆是西园的主体建筑,装修精致奢丽,共用一厅,南厅种有曼陀罗花,北厅用来看戏、宴请宾客,其中水池呈曲尺形,对对鸳鸯在水中游戏,故称“鸳鸯馆”。西园还有遂有八角型塔影亭、留听阁、浮翠阁、笠亭、与谁同坐轩、六角型宜两亭等景观。
  
中部是拙政园之精华,山明水秀,厅榭典雅,花木繁茂。以水为主体,一汪清池,池边垂柳拂水,池中是太湖石堆出的假山,不远处有错落有致的亭堂,远处一洞隐约可见,真是一处由山、水、石、池、林、亭、堂绝妙融合的天然景致。
  
远香堂是中园的主体建筑,其北面与池水相连,池中有两座岛屿,山顶池畔仅点缀几座亭榭小筑。远香堂南面是植有树木的黄石假山。此外,梧竹幽居、绣绮亭、枇杷园、海棠春坞、玲珑馆、绿漪堂、堂西则有小飞虹、小沧浪等景观分立于远香堂东西两侧。整个中园疏朗典雅,富有天然情趣。
  
四百年来,不同的历史阶段给拙政园留下了其各自的特点,这也促成了其独具特色的风格。在有限的空间中,以巧妙的布局,营造了赋予变化,而又多姿多采的精致景观。总体看来,全园以水见长,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园内花木繁茂,处处是垂柳、桃树、翠竹和金桂,每到春天,繁花似锦,桃若红霞,茶花似火;夏天池中香荷盛开;秋日满园金桂飘香;寒冬则是梅花独傲冰霜,四季风光皆以“林木绝胜”。
  
拙政园这座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特色的古典名园,产生于苏州私家园林发展的鼎盛时期,其拥有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内涵,立意深远,建筑精巧,不愧为名冠江南,胜甲东吴,成为中国私家园林之最。@*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