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威登的傳奇(十一)

文/方慧
font print 人氣: 36
【字號】    
   標籤: tags: , , , , , , , , , ,

【大紀元2014年04月17日訊】從零開始

普法戰爭與巴黎公社之後,面對斷壁頹垣、荒涼滿目的首都,巴黎人投入到重整家園的建設中。民眾又重拾生活樂趣,隨著消費購買力的提升,使路易能漸漸地重新贏得客戶群。為了重整家業,為了重建那被洗劫一空的工廠,路易需要一大筆資金,於是他決定賣掉加普希納街上的店舖。

店舖很快就賣掉了,路易便著手尋找歌劇院附近的更容易招徠顧客的店舖。當第二帝國崩潰時,巴黎歌劇院尚未竣工,出乎建築師加尼葉的意外,第三共和國的成立並未中斷這個屬於法蘭西帝國的偉大工程。

路易買下了位於斯克里布街1號(1, rue Scribe)作新店舖,它原屬於一個賽馬俱樂部的馬鞍店,地理位置在巴黎城內數一數二,店面11.5米寬,8米深。路易著迷於火車站和宮殿,那裏是他的客戶們出入的場所,新店舖的對面就是豪華大飯店(Grand Hotel) ,幾乎所有橫跨大西洋的旅遊公司都在斯克里布街上設辦事處,鐵路局也位於未來歌劇院的廣場附近。

原來的馬鞍店內部有三個區塊,路易把它改建成兩部份:一部份用於銷售旅遊用品,另一部份則用於行李打理。他希望籍由此次店舖搬家,改變過去「行李打理師」的次等職業的形象,而打造全新的「行李箱製造師」卓有聲譽的形象。

在斯克里布街店舖改建的同時,阿尼埃爾工廠的重建工程也開始了。此時路易已不滿足於他的「灰色特里亞農」(Gris Trianon)行李箱,因為它被到處仿冒,現在是推陳出新的時候了。於是又一款全新設計的圖案問世了:淺棕色和紅色相間條紋裝飾行李箱外部,內飾圖案是四條紅色細條紋嵌在米色的底色上。這個帶有識別意義的圖案是路易經過思索用來反仿冒品的,路易再一次用積極創新的手段與商業剽竊行為相抗爭。

當1872年1月1日斯克里布街的店舖正式開張,櫥窗裡陳列的是新款條紋行李箱,路易的兒子喬治在後來的日記中描述道:「條紋行李箱上的板條用銅鉚釘加固,邊角上用支架牢固地穩住。」

為了順利提供馬車送貨服務,路易在工廠的庭院里特地設立一個馬蹄鐵匠鋪,以便維修馬車。在工廠的旁邊有一個馬廄,裡面養了十幾匹馬,用來把新制的箱子運輸到斯克里布街店舖或客戶家中。路易親自監督送貨前的裝載工作,馬匹拖拉著貨車踩著碎步離去,人們注意到黑色貨車車廂上寫著大大的「LOUIS VUITTON」奶白色粗體字,緊挨著是店舖的地址。塞納河畔的畫家們每週看到馬車數次經過阿尼埃爾橋前去巴黎。

英倫歸來的喬治

路易為了把兒子喬治培養成風度瀟灑的英國紳士,把喬治送到英國澤西島的聖•克萊蒙(St. Clement』s)伊甸學校 (l』Eden)接受教育。1872年聖誕,還不滿16歲的喬治完成伊甸學校的學業回到家中。路易認為兩年的英國寄宿生活對兒子已足夠了,現在兒子在巴黎學習家族事業比在英國學習貿易和文學更有用。而喬治本人則希望繼續在英國接受高等教育。他在離校前,老師送給他狄更斯的書作為獎品。喬治酷愛讀書,憧憬著作家生涯。但是父親對他的前途另有安排。在喬治的日記裡,帶著淡淡的苦澀,以第三人稱描述自己:「他進入工廠,在不間斷的監督下,學習製作工藝和打理行李的秘訣。」

1873年1月2日,喬治進入阿尼埃爾工廠當學徒工,相繼學做行李打理工、木工、售貨員、送貨員和收款員。幾個他戰前認識的老員工成了他的師傅,教他如何使用不同的木工工具,雖然他對這些缺乏熱情,也沒有特別的天分,但從小就喜歡泡在木工間的「喬治先生」對這些木工技能很快就掌握了。

雖然喬治對工廠是喜歡的,但他無法忘懷伊甸學校裡優雅寧靜的圖書館,他對在英國學到的知識為驕傲,也意識到很少法國學生能像他那樣有條件去旅行和開闊視野,他也試圖說服自己該把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家族事業上了。每到晚上,他仍會在自己的房間裡讀書。

52歲的路易,20年來一直在經營著家族的公司,也剛剛把公司從瀕臨破產的境地中拯救起來。現在他希望把公司的商務大權交給喬治,自己專心研發新款式,這是他擅長的領域,也是讓路易•威登品牌長久生存的關鍵所在。

(責任編輯:德龍)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在巴黎繁華的香榭麗捨大街上,離凱旋門不遠的一家店門前,顧客經常排起長龍等著進店購物,走出店門的那些膚色不同的顧客經常是手上拎著大大小小的購物包,上面都印有「LV」 字樣的圖案,這就是著名的路易威登旗艦店。近年來,這裡的中國顧客越來越多,他們也像一個多世紀前的王公貴族和名媛紳士一樣,對聲譽卓著的路易威登皮件情有獨鍾。
  • 在巴黎繁華的香榭麗捨大街上,離凱旋門不遠的一家店門前,顧客經常排起長龍等著進店購物,走出店門的那些膚色不同的顧客經常是手上拎著大大小小的購物包,上面都印有「LV」 字樣的圖案,這就是著名的路易威登旗艦店。近年來,這裡的中國顧客越來越多,他們也像一個多世紀前的王公貴族和名媛紳士一樣,對聲譽卓著的路易威登皮件情有獨鍾。
  • 見證歷史時刻 路易•威登在馬雷夏爾的木箱店裡幹了兩年後,就升為首席技師,這個新職位讓他整日在巴黎的大街小巷中徒步奔波。雖然路易•威登對政治不感興趣,但因為處在那個時代,還是身不由己地成為某些歷史時刻的見證人...
  • 走上創業之路1854年路易•威登與艾米莉結為秦晉之好,當時路易32歲,而艾米莉芳齡17。艾米莉雖然年輕,但很成熟,路易可以和她商討任何事。當路易求婚時,就告知了艾米莉他要開創自己的事業。如果此時的路易還有幾分猶豫的話,艾米莉則對她的丈夫充滿了信心。婚後三個月,艾米莉有身孕了,她堅信路易應該停止在馬雷夏爾的木箱店裡工作,自立門戶的時機到了,路易被說服了...
  • 改造巴黎拿破侖三世對後世的重要影響之一是改造巴黎,他重用意志堅強、具有強烈使命感的奧斯曼男爵對巴黎進行城市規劃,最終形成今日巴黎的建築風格和典雅氣派的城市景觀。奧斯曼精力充沛,事無鉅細,從海報亭、飲水池、路燈與燈桿、噴水池、坐椅等,都交代了尺寸、材料、配置的位置與原則,奧斯曼是把巴黎當作一個藝術品,從整體到細節都做了極其嚴謹的規劃...
  • 女士專用箱阿尼埃爾鎮的新廠房建成後,路易.威登也把住家蓋在旁邊。在路易的工廠裡當工匠,並非一件易事,他們必須持續不斷地適應路易推出的新款式的要求,達到路易制定的嚴苛的品質標準。工匠們學習如何釘楊木板條、如何在箱外粘貼帆布和在箱內鋪襯紅白條紋相間的帆布。路易是一個令人敬畏的老闆,他經常會給工匠臉色看,既不喜歡來自工匠們的挑戰也不願他們辭職,更不用說背叛了。
  • 王室貴族推動旅遊業當拿破侖三世的同母異父兄弟,莫赫尼公爵(le duc de Morny)在1860年創辦位於法國北部諾曼底地區多維爾(Deauville)海濱渡假勝地時,法國的旅遊業就此誕生了。拿破侖三世和歐仁妮王后對西南部的比亞里茨情有獨鍾,在那裏建造了一幢能眺望大西洋的以歐仁妮命名的豪華別墅。有時歐仁妮王后讓拿破侖三世一起去諾曼底做溫泉療養,帝王夫婦也喜愛維希(Vichy),在那裏蓋了一座具有第二帝國風格的「帝王小屋」,路易·威登的子孫們也曾住在鄰近的別墅裡。
  • 世博會獲獎1867年4月1日開幕的世界博覽會再度在巴黎舉辦,英國人和美國人都將參展,這給了路易一個征服全球的起步平台。當1860年英法簽署自由貿易條約,路易就料到要面對嚴峻的英國人的商業競爭,而背後商家必爭的是美國市場。美國是一片遼闊的淘金之地,隨著鐵路運輸的逐漸發達,熱愛出遊的美國人,需要大量的行李箱。對於美國這塊潛在且龐大的市場,路易更先知先覺於他同時代的法國工業家們。
  • 遠洋殖民地的行李箱
  • 路易被捲入普法戰爭1869年12月,歐仁妮皇后從埃及返回巴黎,一天下午,皇后親臨巴黎歌劇院施工現場,她驚奇地發現這座建築採用了色彩繽紛的大理石、瑪瑙,斑岩及褶邊裝飾,還有廊柱和大量的雕像,從中她能找到某種法國或意大利的藝術風格元素,但無法確定究竟是哪一種建築風格,於是她向巴黎歌劇院設計師查爾斯·加尼葉發問,年輕而富有才華的加尼葉給了皇后一個驚喜:「這是拿破侖三世建築風格!」這也是後人所稱的新巴洛克風格。然而此時拿破侖三世的法蘭西第二帝國快發出最後的歎息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