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先生暫還婆婆 老飛官陪母入住安養院

font print 人氣: 160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2016年02月13日訊】(中央社)「媽,我是堅志」,75歲前飛官陳堅志為照顧逐漸失能的老母,伴隨一生的髮妻決定將老公暫時還給婆婆,讓先生隨母親搬入安養院、日夜隨侍,決定陪老媽媽走完人生最後旅程。

曾任飛官的陳堅志,舉手投足間,若不是自曝已經75歲,光憑壯碩外表、中氣十足的語調,及嫻熟手上Ipad平板電腦的各項功能,難以發現他早已來到古稀之年。

有別於其他長者,他最想談的不是成就、不是成功,而是想與青年分享生命過程中,任何失敗的原因。從軍27年、上校退伍的他,因個性使然,從不認為軍旅生活中有多大成就,但「娶對老婆」、「成功栽培女兒」及「陪媽媽入住養老院」,是他最驕傲的3件事。

世界上的暫別,如果碰到亂世,就是永別。陳堅志的母親高齡89歲,那一個世代的長者,往往與「1949」脫離不了關係,隨著國民黨撤退來台,在生活最艱困時仍挺直腰桿,撐起這個家庭的生計,但隨著身體逐漸老化、兒孫成家立業,陳堅志面臨著該如何照顧母親的難題。

陳堅志說,母親早已習慣原居住的環境,若讓子女輪流接去照顧,對老母也是一種折磨;如果接來自家就近陪伴,又必須面臨婆媳之間的窘境,因此萌生「與媽媽一起住進養老院」的念頭。

「可以暫時把你的老公還給我媽媽嗎?」,獲得妻子同意後的他,與老母搬進距離自家車程不到10分鐘的翠柏新村老人安養中心,為顧及老婆心情,仍堅持每天開車回家用餐,甚至一有空閒,還會下山觀賞電影、泡湯,成功的在母親與妻子之間取得完美平衡。

陳堅志說,我們這一代早已懂得如何去照顧自己,但也有義務去照顧不懂如何終老的上一代;他認為,自己的人生並無太大成就,最值得驕傲、也最想與青年分享的,就是娶到一個願意與你同甘共苦、互相扶持的好老婆。

台灣高齡化政策暨發展協會即將舉辦全台第一個「親愛的,我老了」熟齡體驗特展,從300人中海選出42名最具正面意義的長者,將在3月25日於國立台灣科學教育館化身「人身導覽員」,與青年面對面對談,分享人生故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日本「朝日新聞」報導,日本島根縣濱田市4月起,對於從縣外遷入的單親家庭,將給錢供車,條件是這家庭遷入後,單親的父親或母親須從事照護的工作。
  • 行政院經建會2006~2051年人口推估結果,台灣65歲以上人口比例將在2018年超過14%,已達聯合國高齡社會(Aged Society)標準。11年後(2026)長照需求人數將高達107萬人,代表超過百萬家庭會受到影響。
  • 行政院長毛治國今天表示,台灣工作人口每年約減少15萬到20萬人,因應人口老化,外國企業有讓高齡員工退職後半薪留任的做法,這是可以研議規劃的方向。
  • 因應台灣將邁入高齡社會,衛福部25日向行政院提出「高齡社會白皮書規劃」報告,為高齡者全照顧政策提出初步規劃架構,未來部會將以建立健康、幸福、活力、友善為核心制定銀髮產業政策,希望藉由政府與民間力量協力,達成四項目標,並促成銀髮產業發展的環境與商機。
  • 據衛生福利部統計,2014年身心障礙類別中,因罕見疾病致身心功能障礙者,30歲以下占比高達68%,相較總體身心障礙同年齡層的統計,平均高出6倍。罕見疾病不分年齡,且有偏年輕的趨勢,其醫療費用每年約46萬元,是一般疾病的18倍。
  • 根據國際勞工組織(International Labor Organization)今天公布的報告,全球有超過半數的年長者缺乏取得長期照護的途徑,譴責人口快速高齡化面臨的可悲局面。
  • 台灣邁入高齡、少子社會,中市推出「托育一條龍」,再規劃「托老一條龍」,希望設計完整的托老照顧體系,及早因應未來10年台中老年人口飆破45萬恐面臨的各項困境。市長林佳龍表示,老人不是社會的負擔,而是社會的資產,「托老一條龍」不是單純的補助,而是以社會投資理論建立投資循環機制,盼同時創造就業機會,帶動多贏發展。
  • 高齡友善健康照護機構,苗栗縣18鄉鎮市衛生所全數通過認證,為全國第一全數通過之縣市,衛福部國民健康署署長邱淑媞肯定苗栗縣對友善長者的重視與努力;希望透過產、官、學、民等部門的努力,及早規劃與營造適合高齡長者居住的環境,以完善各項敬老、尊老的作為,讓長者能「活躍老化」及「在地老化」。
  • 台灣步入高齡社會,銀髮照護出現缺口,衛生福利部台中醫院籌備興建長照大樓多年,13日正式動土。新大樓位柳川畔、環境宜人,市長林佳龍前往剪綵表示,盼未來吸引更多養生、養老產業進駐,為中區活化帶來新契機。
  • (大紀元台北工商訊)根據國際信評機構「穆迪」最新報告預測,到2020年為止,將有13國達到「超高齡社會」標準;2030年,就有34國達標(國家中65歲以上老年人口比率達20%)。人口老化快速,加上醫護人員短缺的情況下,全世界健康醫療體系正值轉型期,逐漸從到院照護轉為遠端醫療照護,以及疾病預防、預警為主。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