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松絮語:下一站

作者:青松
帶著期待前往每一個「下一站」,不是很美好的事嗎?(Pixabay)
font print 人氣: 84
【字號】    
   標籤: tags: , ,

前幾日,乘公車時,遇到一件趣事。

對於公車的路線和停靠站,常客很熟。我上車之後,習慣找個安靜的角落坐下,放鬆下來,看窗外,一切都交給公車司機,一站、一站帶我們前行。到目的地的前一站,我會起身,做好下車準備。整個過程很簡單,我從來沒想過「下一站」意味著什麼。

那天,公車上有個小男孩,他對公車路線也比較熟,模仿廣播裏的聲音報站,學得惟妙惟肖,很可愛。前面幾站,小傢伙報得都非常準確。後來,大概是快到一家小男孩喜歡的烤鴨店了,他是這樣報站的:「下一站,烤鴨,請下車的乘客做好準備……」

之前報站都是正經的站名,這次突然報出「烤鴨」,好多乘客聽了哈哈大笑。小男孩自己也笑了,他笑得純真,看得出他是真的喜歡烤鴨,自己的報站惹人發笑,他也是真的開心。那一刻,我突然意識到,「下一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以往乘車,只是機械地思考著「下一站」,算算離自己的目的地還有幾站。在到達目的地之前,公車經過的每一站對我而言都是無所謂的。沒有情感,沒有期待,公車上廣播的「下一站」不過是廣播而已。

小男孩報完「烤鴨」站後沒多久,我果然看到一家烤鴨店。透過車窗看到店裏裝修考究,還有人排隊。猜想烤鴨的味道一定絕佳,才會那麼受人歡迎。小男孩一定特別愛吃那裏的烤鴨,所以精確地記好了烤鴨店的位置。對他而言,「烤鴨」站是美味,是幸福,是值得期待的。

或許我們對人生中的「下一站」都太習以為常了,我們接納將要到來的一切,規規矩矩按著既定的路線一站站前行,從不多想。或許我們應當換個角度看看自己的「下一站」,是否也如小男孩的「烤鴨」站那樣值得期待?每一站都是不同的,即便我們以為自己已經熟知一切,也總還有我們尚未發現的美好。帶著期待前往每一個「下一站」,不是很美好的事嗎?@

責任編輯:方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國拉什摩爾山(Mount Rushmore)的四位總統巨雕像中,西奧多‧羅斯福總統(Theodore Roosevelt)同華盛頓總統、杰斐遜總統和林肯總統同列。除了在政界任職外,他還做過牧場主;身為陸軍中校,組織千名志願軍騎兵團參加美西戰爭,幫助古巴人擺脫西班牙殖民者;還撰寫了三十五本書,涉及領域包括歷史、軍事戰爭、國際關係、政治理念、人物傳記、文學、自然科學、動物學、鳥類學、探險經歷。
  • 我是一名「八零後」的三退義工,「九評」發表後這十年間,在我人生來來往往的十字路口、那些起起伏伏的生命旅途中,都書寫下了我與「三退」的故事。「三退」伴隨我走過十年青春歲月,那是汗水淚水交融共浸、人生小舟大起大落、一波三折歷經磨礪的十年。
  • 滔滔不絕,有一種沉浸於傾訴中尋求共鳴與獲得心理安寧的期待,吐露心聲,一吐為快。滔滔不絕的樣子看起來處於強勢,其實,支撐滔滔不絕的背後,或許有積壓在心底的壓抑。
  • 許多的研究都證實了一個事實,即孩子的成長發展過程中,父愛與母愛同等重要,有時甚至更重要。總體而言,父母親的愛或拒絕會影響孩子的行為、自尊、情緒穩定和心理健康。
  • 人生難免會遇到各類的瓶頸,克服難題的方式或機遇往往也相當多元,在電影《下一站,托斯卡尼》(Made In Italy)中,男主角翻轉人生的機緣邊是與父親一起修繕一棟老舊房子,還將父子親情的面相刻劃得頗有質感,同時也有不錯的愛情元素,是相當有情感溫度的喜劇作品。
  • 俗話說:「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如果取之不道會怎樣?有人素來厭酒,為何招來酒孽,突然嗜酒?有差吏很會寫狀子,賺了很多錢,卻終被消耗一空,這中間有怎樣的故事?大疫期間,有商家賣口罩就賺了上千萬,卻因一個意外,使到手的錢財轉眼即空。古今三個小故事,為您道來敗財因由。
  • 在西曆使用之前,家家有本曆書;大眾化的曆書不是民俗產物,實是中國古代天文學上大成就的展現與研究的積澱,把宇宙與人生會通為一。「史稱帝王治天下以律曆為先」,可以看到曆書在治天下中的地位。
  • 《太上感應篇》勸人「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被譽為「古今第一善書」,在歷史上,這本經典帶給許多人福份。上至朝廷,下至民間,注釋、刊印傳播者眾多,在明清時期達到高峰。
  • 為什麼我熱愛美國?這個回答很簡單——這個地方很美,非比尋常的美,同時也是一片充滿魅力的土地,我們生活在一個與眾不同,且充滿著自然奇觀的國度。
  • 該怎麼做,才能讓動機永不減弱,醉心於自己的工作呢?為大家介紹一個從我職場上的導師聽來的故事。在日文裡有個單字的意思與工作相同,那就是「商道」,我的導師告訴我,「商道」的本質就是「永不厭倦」(商道與永不厭倦的發音相同),不管從多少人身上賺到感謝與金錢,只要是不感興趣的事,遲早都會「厭倦」。若只做自己想做的事,完全不顧所謂的時代潮流,客人總有一天也會「厭倦」你做的事情。他告訴我,只有自己與客人都不「厭倦」,才是所謂的「商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