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人物:漂泊的法國文學之星勒克萊喬

font print 人氣: 4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0月9日報導】(中央社巴黎九日法新電)榮獲二零零八年諾貝爾文學獎的勒克萊喬,是法國在海外最為知名的作家之一,寫作題材的廣度也是法國作家中少見。

他熱愛旅行,小說背景多設在墨西哥、北非撒哈拉沙漠、巴黎和倫敦。他最欽仰兩位前輩旅人作家|英國作家康拉德和蘇格蘭作家史蒂文生。

他的第一部作品「筆錄」出版於一九六三年,當年就榮獲法國文學第二大獎「賀那多獎」,他當時只有二十三歲。

勒克萊喬被視為法國當代「新小說」運動的新生代作家,該運動是由霍格里耶所引領。

但他拒絕被如此草率的歸類,很快也便擁有自己的一群死忠讀者。他離群索居,鮮少發表公開聲明,筆下關注當今時代的險處,對都市生活多有著墨。

他今年推出的最新作品「不能不提的飢荒(Ritournelle de la faim,暫譯)」被譽為開闢了新疆域,深究法國人心中對過往戰爭歷史的罪惡感。

評論家吉斯柏特說:「勒克萊喬可說是法國文學界中一座偉大的里程碑。」

他說:「你必須要走近碑塔,才能發掘這位才華洋溢的作家溫暖的一面,他的風格包羅萬象,從最保守到最大膽的都有。」

勒克萊喬一九四零年四月十三日出生於法國海濱避寒勝地尼斯,父親為英國人,母親則是法國人。家庭背景與法國西部的不列塔尼和印度洋島國模里西斯頗有淵源。

他長大後攻讀文學,曾在倫敦和布里斯托的大學短暫教過書。一九六零年代晚期,他曾旅行到墨西哥和巴拿馬,他有幾個月都跟安貝拉斯(Emberas)部落印第安人一同生活。他曾說過,「那次經驗改變了我的人生,我對人生和藝術的想法,跟他人相處的方式,還有走路、飲食、睡覺、愛人的方式,甚至連做夢都不同了。」

他的作品超過二十部,其中較為知名的包括「沙漠(一九八零年)」、「奧尼查市(一九九一年)」和「漂泊的星(一九九二年)」。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紀元10月9日報導】(中央社斯德哥爾摩九日法新電)瑞典學院今天宣佈,法國作家勒克萊喬榮獲二零零八年諾貝爾文學獎。
  • 美國第一名嘴塔克·卡爾森因敢言遭封殺;前美國之音總監之子成保守派媒體鬥士;聯手川普馬斯克堅守媒體真相陣地。
  • 陳雲裳福慧雙全、進退自如的一生,既有雲霞蒸蔚的絢麗多姿,又有光風霽月的明淨清爽……是遠比娛樂圈的緋聞婚變更適宜年輕姑娘眺望的風景。
  • 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花木蘭,迪士尼改編成頗具女權色彩、實現自我價值的超級英雄。而神州千古傳頌的木蘭則是忠孝節義、智勇雙全、賢淑高潔的化身。雖然戰功赫赫、封為尚書郎,木蘭還是辭官隱退,回歸傳統的女性生涯。
  • 倪匡,原籍浙江鎮海,1935年5月30日出生於上海一知識分子家庭,倪匡是家中老四,本名倪聰。他小時候跑去看過槍斃「反革命」,給他留下深刻印象,那種場面,「回來吃不下飯。」
  • 家常、感情、文學、電影、時政,中國現代文學批評界的兩大巨擘──夏濟安、夏志清夏氏兄弟,18年的魚雁往返,是一代知識分子珍貴的時代縮影。
  • 李歐梵:夏氏兄弟的生活、學術、感情,都在書中完整呈現,五六十年代美國漢學界的各路人馬,也紛紛登場。
  • 王德威:夏氏兄弟志同道合,也是難得的平生知己。他們的六百六十三封通信起自一九四七年秋夏志清赴美留學,終於夏濟安一九六五年二月二十三日腦溢血過世,橫跨十八年,從未間斷。不論就內容或數量而言,這批信件的出版都是現代中國學術史料的重要事件。在歷史惘惘的威脅下,夏氏兄弟以書信記錄生命的吉光片羽,兼論文藝,饒有魏晉風雅,尤見手足真情。
  • 白先勇:文學導師夏濟安夏志清,二人的書信集比美蘇軾蘇轍的詩歌往來:「與君世世為兄弟,更結來生未了因」,手足情深,真摯動人。《夏志清夏濟安書信集》不僅表露二人的兄弟感情,亦記載了當時的文藝思潮,二人的文學評語,啟人深思,彌足珍貴。
  • 中國現代文學批評界的兩大巨擘 ── 夏濟安、夏志清 兄弟,18年的魚雁往返,是一代知識分子珍貴的時代縮影。
評論